导读:本文包含了设置间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隧道,超高海拔,横通道间距,防灾救援
设置间距论文文献综述
曹校勇,叶欣欣[1](2019)在《超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横通道间距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海拔因素的影响,超高海拔地区特长公路隧道防灾救援和低海拔地区有较大差异,依托成都~香日德公路雪山一号隧道,以火灾工况下人员安全疏散为控制标准,考虑超高海拔地区人员反应、火灾燃烧特性等,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安全疏散和火灾扩散过程,从而得到超高海拔地区满足人员安全逃生的隧道横通道间距。结果表明,在20MW火灾规模下,超高海拔地区人员疏散逃生距离超过200m,可能发生危险。故综合隧道建设成本和防灾救援需求,雪山一号隧道横通道间距取200m。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超高海拔隧道横通道间距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10期)
于新锋[2](2019)在《缓坡副斜井错车硐室设置方式及间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提高缓坡副斜井井筒内无轨胶轮车的通行能力,防止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建设投资,结合矿井实际运输量及井筒断面尺寸,选择合理的错车硐室形式。通过理论计算与分析,合理确定错车硐室的断面宽度、错车硐室有效长度和错车硐室的设置间距,降低了井巷工程量及建设投资,有效发挥了错车硐室的交会错让功能,为其他类似条件下错车硐室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张品,郑佳艳,邹宗良,王亚伟[3](2019)在《高海拔公路隧道人行横通道纵向间距参数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隧道人行横洞是火灾等灾害时逃离或疏散通道,是减少和防止火灾人员伤亡的重要应急设施。高海拔寒冷地区,人员活动能力受气温低、含氧量低等因素影响,火灾等灾害发生规律、驾乘人员反应能力和逃生能力存在不同程度降低。系统分析了公路隧道逃生通道间距与火灾场景中人员的逃离时间、逃生速度关系,基于海拔高度对火灾ASET、RSET及关键参数的影响系数分析,提出了高海拔公路隧道人行横通道间距的计算公式,并参考国内外重大工程经验及技术规范要求,提出了不同高海拔高度公路隧道人行横通道间距取值的推荐表。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高度3 000 m~5 500 m地区修建公路隧道,人行横通道间距为平原地区的84%~54%不等,对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米拉山隧道,计算得出人行横通道间距为平原地区的0. 65倍,对高海拔隧道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供后继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邓丽娟,党高峰,雷立,王勇,胡铁山[4](2018)在《3条高速公路小间距交叉时枢纽互通设置的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既有2条高速公路交叉的基础上,迭加第3条高速公路形成两两小间距交叉时,对枢纽互通的增设进行技术论证。提出不同的枢纽互通设置思路,相应预测不同的交通量结果,布设具体方案,再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比选,得出最优方案。最优化解决3条高速公路小间距交叉时交通转换问题。(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郭一鹏,冷伍明,杨奇,赵春彦,昌思[5](2018)在《毛细透排水管排水渗流模型及设置间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透排水管是一种新型高效、高功能的排水结构。为完善其设计方法,进行毛细透排水管排水渗流模型及设置间距研究。根据连续性原理,建立地下水运动基本方程,针对地下水位变化分别推导毛细透排水管排水的稳定渗流模型(地下水位恒定)和非稳定渗流模型(地下水位下降或上升)。同时,针对2阶非线性的非稳定渗流模型,采用使方程线性化和傅里叶变换的方法推导不同渗流状态下的浸润线方程。通过此方程得到不同渗流状态下的排水间距及排水量的解析解,进而得到毛细透排水管的设置间距。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例,计算分析毛细透排水管设置间距以及排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排水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秀英,谭忠盛,戴益波,黄明利,赵金鹏[6](2018)在《港珠澳大通道拱北隧道暗挖段变形缝合理设置间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形缝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收缩可能带来的结构物破坏问题,但其增加了隧道防水的难度。尽管目前隧道界有尽量少设变形缝的呼声,但是对于变形缝的设置间距,缺乏定量分析方法。文章依托港珠澳大通道拱北隧道工程实例,结合隧道实际的地质情况和结构型式,通过数值计算,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变形缝的合理设置间距。研究结果表明:(1)如果不考虑底部管幕对地基的增强作用,即使设置22 m间距的变形缝也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2)考虑底部管幕作用时,提出的变形缝间距88 m是可行的;(3)考虑隧道全周管幕对地基的增强作用时,从纵向应力和竖向位移考虑,暗挖段可不设置变形缝。但考虑隧道运营后可能出现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复杂情况,从安全、经济的角度出发,并考虑施工方便,拱北隧道暗挖段变形缝间距可按不超过88 m设置。(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罗红杰,李光磊[7](2017)在《八车道高速公路轮廓标设置间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轮廓标的功能需求出发,对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中轮廓标设置间距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轮廓标合理设置间距原理进行分析,并依托上述原理进行空间连续性测试实验,通过现场试验方法对不同设置间距的轮廓标方案进行实车主观存在视认性评价试验,得到了轮廓标不同设置间距方案下的驾驶员主观存在视认性结果,最后据此结果得出了八车道高速公路合理轮廓标设置间距方案。(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7年06期)
林川靖,方正,廖宇凡,高书贤,娄岩岩[8](2017)在《综合管廊内高倍数泡沫发生器间距设置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青岛河东路的综合管廊工程作为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两种综合管廊内高倍数泡沫发生器设置方式,通过实用性与经济性指标对提出的两种不同设置方式计算出了设置间距范围,并进行了经济性对比。(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7年11期)
王江丽,刘桂军[9](2017)在《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装置设置间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车载超级电容储能式有轨电车开始试点运行。要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关系到在地面所设的充电装置间距的大小。此文结合有轨电车车辆、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和充电装置相关技术参数,以车辆的能耗计算为基础,对充电装置的设置间距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可采用的数据。经与实际开通运行的线路统计数据对比,表明此文阐述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期刊2017年03期)
袁文祺[10](2017)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间距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大型商业、公共和工业建筑。这些大型建筑有很多属于超长结构(超过规范伸缩缝间距而不设伸缩缝的结构),出于对建筑美观以及整体性的要求,业主和设计师对大型建筑往往倾向于不设或少设伸缩缝,而过大的伸缩缝间距容易导致结构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对设计人员来说,如何合理地设置伸缩缝间距就成了工程师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对于伸缩缝间距的研究,通常存在以下问题:(1)纯理论计算伸缩缝间距,模型简单、假设诸多,不切合工程实际;(2)设计前期难以判定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对影响伸缩缝间距的各类因素没有量化的认识,只依靠已建工程的设计经验或依靠后期施工的构造措施对温度裂缝进行弥补。本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间距的研究工作如下:(1)最不利温差作为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其的计算法则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对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接触到的各种温差进行分析,整理出结构最不利温度温差的计算方法。(2)框架结构的建筑平面形状多样,但规范中并未提及伸缩缝间距所指代的具体平面形状,由此本文将超长框架结构分为矩形和环形两种平面形状,对相应结构温度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分析并比较不同构件刚度和结构布置对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为设计师在超长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供参考。(3)分析不同温区下的矩形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间距。本文提出对伸缩缝间距考虑不同温区的观点;结合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指标,提出判定伸缩缝间距的标准;结合温区、间距标准和模型结果,得出不同温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值;分析建筑物温度和长度与构件温度应力的关系,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4)对实际超长结构工程—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E区3#楼模型进行温度应力计算,并介绍控制裂缝的构造措施。(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7-05-01)
设置间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有效提高缓坡副斜井井筒内无轨胶轮车的通行能力,防止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建设投资,结合矿井实际运输量及井筒断面尺寸,选择合理的错车硐室形式。通过理论计算与分析,合理确定错车硐室的断面宽度、错车硐室有效长度和错车硐室的设置间距,降低了井巷工程量及建设投资,有效发挥了错车硐室的交会错让功能,为其他类似条件下错车硐室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置间距论文参考文献
[1].曹校勇,叶欣欣.超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横通道间距设置研究[J].公路.2019
[2].于新锋.缓坡副斜井错车硐室设置方式及间距研究[J].煤炭工程.2019
[3].张品,郑佳艳,邹宗良,王亚伟.高海拔公路隧道人行横通道纵向间距参数设置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
[4].邓丽娟,党高峰,雷立,王勇,胡铁山.3条高速公路小间距交叉时枢纽互通设置的技术探讨[J].交通科技.2018
[5].郭一鹏,冷伍明,杨奇,赵春彦,昌思.毛细透排水管排水渗流模型及设置间距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8
[6].王秀英,谭忠盛,戴益波,黄明利,赵金鹏.港珠澳大通道拱北隧道暗挖段变形缝合理设置间距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7].罗红杰,李光磊.八车道高速公路轮廓标设置间距研究[J].公路.2017
[8].林川靖,方正,廖宇凡,高书贤,娄岩岩.综合管廊内高倍数泡沫发生器间距设置讨论[J].南方农机.2017
[9].王江丽,刘桂军.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装置设置间距研究[J].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2017
[10].袁文祺.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间距设置研究[D].长江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