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在全面研究当今世界有关环境放射性知识、环境放射性测量技术方法、环境放射性评价标准和攀枝花地区复杂地质内容的基础上,对攀枝花市主要居民区分布的各种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γ能谱仪测量,并对成都理工大学老一辈专家、教授在该区开展1:50000攀枝花市幅、金江幅区域地质调查时进行的地面放射性测量所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了二次开发利用,获得充足的放射性测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又按照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分门别类地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和处理,进而对这些γ能谱仪测量数据进行信息转换,展开对不同岩石/地层单位地区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分析,首次对攀枝花市的人居放射性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有益于攀枝花市今后的人居环境规划和建设,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的空气吸收剂量率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86nGy/h,只有极少数地区的空气吸收剂量率高于国家平均值,但公众照射剂量都小于国家规定的安全照射剂量1mSv,均处于正常范围内;(2)就研究区内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放射性核素U、Th、K含量进行比较而言,不同岩石/地层单元放射性核素含量有一定的规律,这些岩石/地层单位分布地区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公众照射剂量也存在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决定于岩石/地层单位各自的成因及形成年代,故可根据不同岩石/地层单位规划建设居民区;(3)相对而言,在研究区内所有岩石/地层单位中,晚二叠世花岗岩和震旦系观音岩组的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使得这些区域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公众照射剂量相应较高,应尽量避免在其中规划建设居民小区。本文对1:50000攀枝花市幅、金江幅区域地质调查时进行地面放射性测量所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扩大了放射性γ测量的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可供攀枝花市城市规划建设使用,所采用的方法也可供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