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进一步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本项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探索了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波特价值链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分析了汽车消费关联效应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汽车消费和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并对汽车消费进行了国际比较,指出了汽车消费的变化趋势;对影响汽车消费的各种要素作了系统的分析,明确了各种影响因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汽车消费趋势的影响;为了揭示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进行了汽车消费对汽车产业以及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的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就我国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吉林省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汽车消费对关联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提出促进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与建议,并指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1.1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1.1.2 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1.3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 研究对象1.3.2 研究方法1.3.3 研究内容1.3.4 技术路线第二章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2.1 消费理论2.1.1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2.1.2 西方经济学家的消费理论2.1.3 消费理论的新发展2.2 经济增长理论2.2.1 西斯蒙弟的经济增长理论2.2.2 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理论2.2.3 凯恩斯的经济增长理论2.2.4 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理论2.2.5 其他经济增长理论2.3 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2.3.1 克拉克的理论2.3.2 马歇尔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2.3.3 钱纳里的结构经济学2.3.4 筱原三代平的产业结构理论2.3.5 创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汽车消费的关联性研究3.1 汽车产业的关联方式3.1.1 前向关联3.1.2 后向关联3.2 关联效应理论3.2.1 投入产出理论3.2.2 产业价值链理论3.2.3 产业集群理论3.3 本章小结第四章 我国汽车消费的现状分析4.1 我国汽车消费现状4.1.1 我国汽车消费的现状分析4.1.2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4.2 汽车消费的国际比较4.3 汽车消费的变化趋势分析4.3.1 世界汽车消费的发展阶段4.3.2 我国汽车消费的发展阶段4.3.3 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影响汽车消费的因素5.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因素5.1.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5.1.2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5.1.3 城市化水平5.1.4 业内竞争5.2 消费者的收入情况5.2.1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5.2.2 居民收入差距5.3 汽车价格5.3.1 原材料供应5.3.2 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程度5.3.3 产业内重组情况5.3.4 汽车进出口及加入WTO 的影响5.4 消费政策5.4.1 汽车消费政策5.4.2 汽车消费的附加成本5.4.3 汽车金融服务5.4.4 消费观念5.5 消费环境5.5.1 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不完善5.5.2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5.5.3 相关服务业没有统一标准5.6 能源供应5.6.1 能源储备5.6.2 能源价格5.7 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5.7.1 城市规划5.7.2 交通设施与交通管理5.8 本章小结第六章 我国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6.1 我国汽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6.1.1 我国汽车消费对汽车工业总产值的拉动作用6.1.2 我国汽车消费对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的拉动6.2 我国汽车消费对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6.2.1 我国汽车消费对钢铁产业的拉动作用6.2.2 我国汽车消费对橡胶产业的拉动作用6.2.3 我国汽车消费对公路建设业的拉动作用6.2.4 我国汽车消费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6.3 我国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6.3.1 我国整体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6.3.2 我国私人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6.4 我国汽车消费的多元统计分析6.4.1 我国汽车消费的主成分分析6.4.2 我国汽车消费的逐步回归分析6.5 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总体描述6.5.1 我国汽车消费的积极作用6.5.2 我国汽车消费的消极作用6.6 本章小结第七章 吉林省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7.1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7.1.1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本省汽车工业产值的拉动作用7.1.2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本省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值的拉动作用7.2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7.2.1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钢铁产业的拉动作用7.2.2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橡胶产业的拉动作用7.2.3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公路建设业的拉动作用7.2.4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7.3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7.3.1 吉林省整体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7.3.2 吉林省私人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7.4 吉林省汽车消费的多元统计分析7.4.1 吉林省汽车消费的主成分分析7.4.2 吉林省汽车消费的逐步回归分析7.5 本章小结第八章 促进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与建议8.1 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汽车消费8.1.1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8.1.2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8.1.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居民收入预期8.2 加快技术创新,降低汽车价格8.2.1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实现规模经济8.2.2 企业加强知识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8.2.3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8.3 完善汽车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8.3.1 整顿汽车收费,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8.3.2 完善汽车信贷服务体系8.3.3 尽快推出燃油税8.3.4 优化消费环境8.4 政策安排8.4.1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8.4.2 加快开发新型汽车原材料,促进原材料的循环使用8.4.3 加快开发石油替代能源8.4.4 推广使用柴油汽车8.4.5 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8.4.6 科学进行交通规划和设计8.5 本章小结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9.1 研究结论9.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附录一:全国汽车消费的逐步回归分析过程附录二:吉林省汽车消费的逐步回归分析过程摘要Abstract
相关论文文献
- [1].广东私人汽车发展路子探讨[J]. 广东交通 2008(05)
- [2].私人汽车消费加剧了城市蔓延吗?——来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J]. 经济评论 2015(06)
- [3].旅程[J]. 少男少女 2016(27)
- [4].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路径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3(09)
- [5].全国私有汽车近四千万辆[J]. 共产党员 2008(20)
- [6].漫步孟买、内罗毕与墨西哥城[J]. 人类居住 2011(01)
- [7].北京私人汽车已达374.4万辆[J]. 共产党员 2011(08)
- [8].广西私人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 2014(12)
- [9].对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反思[J]. 城市 2013(10)
- [10].广东私人汽车发展路子的探讨[J]. 广东经济 2008(12)
- [11].影响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因素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9)
- [12].论私人汽车车身广告立法的可行性[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1)
- [13].基于改进密度峰值聚类的私人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分析[J].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19(01)
- [14].私人汽车消费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J]. 中国民商 2018(01)
- [15].我的路宝[J]. 金田(大众生活) 2008(01)
- [16].汽车限号模型的简建[J]. 上海中学数学 2010(Z1)
- [17].傻司机最早到站[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0(06)
- [18].中国城市私人汽车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2(06)
- [19].交通资讯[J]. 城市交通 2011(04)
- [20].城镇化、预算约束、公路建设与私人汽车消费需求——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J]. 营销界 2019(38)
- [2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私人汽车保有量滚动预测[J]. 公路工程 2010(05)
- [22].人均GDP增长对我国私人汽车未来需求的影响[J]. 特区经济 2010(01)
- [23].电动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11(05)
- [24].大有“钱”途的车模店[J]. 劳动保障世界 2010(09)
- [25].数字[J]. 汽车纵横 2013(04)
- [26].服装订制或否风靡盛行[J]. 中国商贸 2014(04)
- [27].我搭车:走样的拷贝[J].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12)
- [28].Logistic模型在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0(11)
- [29].促进汽车消费对扩内需保增长可做出更大贡献[J]. 天津经济 2009(08)
- [30].换车是否换品牌[J]. 汽车商业评论 2010(06)
标签:汽车消费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汽车产业论文; 关联效应论文; 消费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