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论文-褚正康,谢鹏,李博

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论文-褚正康,谢鹏,李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嵌入式,ARM图像采集,Linux,无线传输

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褚正康,谢鹏,李博[1](2018)在《基于ARM嵌入式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智能化产品的开发,希望其能代替人进行工作。但要做到像人一样自主工作,那么就需要其具有人一样的感知并能对相应的感知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实现像人一样感知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对图像的采集处理及传输。本文基于ARM嵌入式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设计是以ARM为主要的控制核心,通过USB摄像头采集视频信息,同时将采集到的视频信息传递给搭载了Linux系统的ARM控制器进行处理,处理后通过网络模块进行无线传输,这就实现了图像的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本文来源于《电脑迷》期刊2018年09期)

方惠蓉[2](2018)在《FPGA在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处理功能简单、采用分立元件,可靠性差、不宜调试,以及而且图像算法软件的灵活性低,处理较为耗时等不足,将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应用到图像采集与传输硬件系统中,以实现高速的图像采集传输工作和各种图像处理工作。通过在FPGA上实现接口模块来控制外围器件作为图像采集与传输的硬件系统,并在接收端进行图像数字化采样和处理。实际应用表明,FPGA其具备的并行处理能力在系统中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图像采集系统严格要求实时性时,FPGA尤其适用。(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玉江,李月强,祁凤[3](2016)在《基于FPGA的图像采集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种基于FPGA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能够实现图像的实时采集与传输。该系统图像传感器采用Micron公司的CMOS图像传感器MT9M001,核心控制器件为ALTERA公司Cyclone4系列的FPGA芯片EP4CE6E22C8,有线传输方式选择USB2.0接口作为数据传输的接口,实现了把每秒25帧、分辨率1280×1024的图像采集到PC内,同时基于严苛环境无法有线传输的情况下设计基于n FR24l01无线收发芯片的无线传输方式,传输速率能达到8Mbps,采用一片容量为256MB的SDRAM MT48LC64M4A2实现图像的帧缓存,FPGA作为核心器件可以同时控制图像采集,又可以在SDRAM中读取图像进行处理通过USB2.0接口或无线传输到PC实现整个图像采集过程。(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6年22期)

徐洁莹[4](2016)在《无线传感网图像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网络通过协作网络内的传感器工作,实时采集网络范围内的各种环境参数,对获得的诸如温度、湿度、压力、光强度等简单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到某些规律特征,获取详尽而准确的信息。在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简单信息的获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要求,而图像包含着丰富信息,并且是人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基于这样的需求,因而将图像信息引入到无线传感网络中显得尤为迫切并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系统采用将图像采集节点、无线网关节点以及远程服务器联合组成的一多层次网络架构。其中,无线传输部分通过采用Zig Bee近距离传输技术与3G远程传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既实现了图像数据的实时传输又满足了整个系统的低功耗需求。采集节点包含图像采集模块及无线传输模块,采集模块部分选用STM32作为中央处理器,控制CMOS摄像头OV2640采集图像,并将压缩后的JPEG数据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出去。无线传感网选用对等网络结构,采用Zig Bee协议并结合静态路由算法组网。这一组网方式相对简单且提升了传输的可靠性。各采集节点的图像数据最终汇聚到网关节点,再由3G网关节点通过TCP/IP协议,经WCDMA网络与数据服务器进行远距离无线通信,最后可在线从网页端查看采集到的图片。系统主要包括无线传感网图像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设计。硬件电路部分主要包括Zig Bee模块CC2530电路、射频前端CC2591电路以及3G模块EM770W电路。软件部分则包含了采集模块摄像头驱动程序、Zig Bee模块的通信程序、3G模块的通信程序以及服务器端的软件设计。最后经对系统各个模块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能够满足在无线传感网络下的图像采集及传输要求。本系统相较于其他传统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具有监测范围大,功耗低,成本低廉的特点,可推广应用于林场监测、大棚种植监控、环境监测等。(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梅傲寒[5](2016)在《基于FPGA的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图像的采集与传输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行业及高精尖领域中,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医疗器械等。当前数字图像采集与传输的主要问题是数据量大,处理速度慢、执行效率低,而且图像算法软件的灵活性低,处理较为耗时。然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硬件系统可以实时高速完成各种图像采集传输工作和各种图像处理算法,FPGA独有的纯硬件结构对于处理这类繁复的数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对于传统嵌入式处理器有着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本文通过在FPGA上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接口与各功能模块的硬件化,使用所实现的接口模块来控制外围器件作为图像采集与传输的硬件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搭建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该系统采用Altera公司Cyclone Ⅲ系列FPGA芯片作为中央处理器,并且配合外围电路及多个外围器件。使用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对系统内各接口及功能模块进行硬件化。(2)深入剖析CMOS摄像头、SDRAM、USART接口等外围器件工作原理,并且使用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出I2C总线模块来实现对COMS摄像头初始化,编写视频采集模块用来接收COMS发送来的视频信号,编写SDRAM控制器模块用来控制SDRAM对图像的存取,以及编写USART接口模块,最终实现指令控制640*480分辨率的图像数据采集和传输。(3)对USART接收到的指令进行处理,当接收到发送图片指令后,将缓存在SDRAM中的源图像信息读取到缓冲的异步FIFO中,再通过USART接口连接外部WIFI模块将码流远程发送给PC机,在PC机上可以还原成采集的图像。整个系统的设计均在Altera公司提供的官方集成编译环境Quartus II软件以及Modelsim-Altera仿真软件中完成。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采用基于FPGA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可以获得较快的处理速度以及较为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6-02-01)

张鹏,周冬梅[6](2015)在《数字图像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嵌入式与无线图像传输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应用嵌入式平台来实现无线图像传输的系统,方案以ARM为核心,用USB高清摄像头和无线网卡模块为硬件平台,辅以Linux系统为软件平台,完成图像的采集与无线传输。(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5年13期)

刘志强[7](2015)在《基于SimpliciTI的大田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在农业中的不断渗透和应用,农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已从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并且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生长作物提供最适应的环境,进而有效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地区经济效益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获取农田所包含的信息是现代化农业研究的基础。其中农田图像信息是反应农田情况的重要信息之一。针对现场安装困难、布线复杂、线路老化和监测死角等问题,有效解决农田图像信息采集系统传输方式的不足。本课题研究并设计一套基于SimpliciTI网络协议的大田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系统由以下叁部分组成。农田图像定点采集网络:系统采用MCU与RF分开设计的硬件匹配结构。将SimpliciTI网络协议移植到STM32硬件平台。图像采集模块采用锂电池供电,并引入sleep-wake up机制大幅降低图像节点能耗。将采集到的图像存储到节点外扩的SD卡中,并分包经中继节点,路由转发传输至网关节点.农田图像网关设备:网关节点和图像节点采用相互兼容控制器,移植uIP协议栈,使用SPI接口与Ethernet模块通信,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协议的转换和物理连接。网关数据和外部无线网桥通过网口相连,将图像数据传输至监控室内服务器进行存储管理。远程Web服务器·.Web服务器主要是远程获取图像信息以及图像查询工作,分别由大田图像数据库、服务器应用软件和Web系统构成。本地服务器通过定向Wi-Fi设备实现和网关服务通信。其中农田图像数据库是基于OraclelOg数据库版本开发,Web系统基于Hibernate框架设计,使用JSP开发,通过Tomcat完成远程Web服务器发布。系统整体测试运行稳定、可靠,能够顺利采集图像,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加入中继节点组成网状拓扑网络,满足无线组网获取大田图像信息的需求,课题使用定向Wi-Fi设备最远可达500m,满足大田距离要求,设计合理。并且实验测试了图像节点的通信参数,包括误码率和包错误率,图像数据共153600B,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了增加BMP文件头的恢复设计,对图像采集节点进行点对点图像无线传输单跳和多跳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图像无线传输系统的能力由传输速率、节点能耗、传输宽带、节点路由功能等共同决定,系统整体设计为大田图像采集无线化和组网简单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李达[8](2015)在《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 Works)面临着网络带宽、网络延迟抖动以及采集数据节点间协同工作等问题,为了满足图像稳定、可靠、实时的传输要求,论文开展了基于WMSNs的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的研究。在对WMSNs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图像采集和传输的总体架构,在WMSNs中选择处理能力强的核心模块做为图像采集节点,图像采集节点硬件由ARM9微处理器,CC2530 Zig Bee模块及USB罗技摄像头组成,路由节点由若干CC2530组成,汇聚节点由ARM9微处理器与CC2530组成。同时,为了提高Zig Bee无线模块传输带宽,本文采用数据分组思想,提出了多串口多路径并行通信的图像传输数据协议,即将采集的图像经压缩处理并分块,采用多线程多串口多信道多路径传输体系,以达到WMSNs中数据高速传输,Zig Bee节点能量负载均衡,提高图像传输实时性。在该系统图像采集节点下完成了USB摄像头模块驱动开发以及相关应用程序开发,实现图像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等功能;在嵌入式网关下完成了图像的数据融合,通过GSM/GPRS模块将图像数据传输到远程云服务器;在linux云服务器平台开发了图像监控界面,实现了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监控图像。通过对路由协议的研究,在基于图像传输分离多路径并行传输模型(Disjoint Multi Path,DMP)基础上,提出了多路径节点交叉轮换(Multi Path Crossed Node Rotation,MPCNR)传输路由协议,该协议继承DMP协议选择多条最优路径并行传输扩大带宽的同时,提出了在每条单路径中具有相同通信能力的节点形成簇,通过选择每层簇中具有最大能量因子值节点作为中继路由节点,每层簇中节点主备交叉轮换的方式提高了传输稳定性,也避免了节点长时间通信快速大面积死亡。并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网络仿真模型,对MPCNR图像传输路由协议的可靠性,端到端时延、节点存活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图像传输协议,MPCNR协议在传输可靠性,时延和节点死亡率上等性能方面有较大幅度提高。(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赵明,高筱,王金成[9](2014)在《井下图像采集与地面无线传输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测井中,井下环境恶劣,而地面上设备繁多,往往给测井带来不便。通过可见光摄像头可以清楚地了解井下环境,地面上采用无线通讯方式也可以减少电缆数量,简化地面环境。设计并实现了基于USR-WIFI232的无线传输模块,编写上位机通讯软件,实现井下图像采集与地面无线传输。(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李红涛[10](2013)在《可信的无线数字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是指将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实时的发送到控制室的过程,方便工作人员对监控场所进行管理和控制。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因其实用性强、布置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甚至是银行、军事基地、导弹阵地等重要场所,因此很容易遭到敌对攻击,如数据窃听、篡改、伪造等,所以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图像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在图像传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安全措施的必要性,以及有线布线的缺点和无线布线的优点。其次,介绍了各种图像采集方法的优缺点,选择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V4L2的图像采集方法,并对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了移植,对图像进行了JPEG压缩,压缩率能够达到90%左右。再次,介绍了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防伪技术,分析了基于DCT变换域水印嵌入的缺点,并结合JPEG压缩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印嵌入方式,该水印嵌入方式不会影响载体图像的视觉效果,对JPEG压缩有极强的鲁棒性,并且可以通过提取出的水印图像确定载体图像被篡改的位置。然后,介绍了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认证技术,详细介绍了RC6加密算法的原理和步骤,并在RC6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段加密方法,由于不知道分段加密规则,攻击者就算获得密钥也无法解密出正确的数据。数据完整性认证是通过消息认证码的方式实现的,它能够正确的识别出图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随后,介绍了图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控制机制,分析了引进差错控制机制的必要性,防止了数据包出现接收不到、重复接收和不按序到达等情况,使系统更稳定。最后,介绍了本系统的运行结果,并通过模拟攻击的方式对数字水印、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认证等功能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3-06-30)

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的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处理功能简单、采用分立元件,可靠性差、不宜调试,以及而且图像算法软件的灵活性低,处理较为耗时等不足,将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应用到图像采集与传输硬件系统中,以实现高速的图像采集传输工作和各种图像处理工作。通过在FPGA上实现接口模块来控制外围器件作为图像采集与传输的硬件系统,并在接收端进行图像数字化采样和处理。实际应用表明,FPGA其具备的并行处理能力在系统中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图像采集系统严格要求实时性时,FPGA尤其适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褚正康,谢鹏,李博.基于ARM嵌入式的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设计[J].电脑迷.2018

[2].方惠蓉.FPGA在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中的应用设计[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张玉江,李月强,祁凤.基于FPGA的图像采集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6

[4].徐洁莹.无线传感网图像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

[5].梅傲寒.基于FPGA的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安徽大学.2016

[6].张鹏,周冬梅.数字图像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

[7].刘志强.基于SimpliciTI的大田图像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农业大学.2015

[8].李达.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9].赵明,高筱,王金成.井下图像采集与地面无线传输系统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4

[10].李红涛.可信的无线数字图像采集与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标签:;  ;  ;  ;  

无线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论文-褚正康,谢鹏,李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