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兴趣是学生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途径。笔者经过教学实践,通过采取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情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地理;学习兴趣;方法途径
五年制高职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很薄弱,部分学生想学,也因地理知识内容多,难记忆;抽像性强,难理解;涉及面广,难掌握等原因,影响学习兴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便于接受和理解。(一)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是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教学时间是否允许等诸多条件。突出重点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它知识,重点突出且内容不减,讲授内容更加精练,学生也便于接受和理解。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二)在教学对象上要区分层次。教师要摸清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针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即不能“过盈”,也不能“过亏”,即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让他们有信心。(三)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有些内容适合问答式引导法,有些内容适合研讨式引导法,例如:在学习工业生产布局可设疑:海南省有丰富的铁矿,但为何目前还没有钢铁企业?而上海煤铁缺乏,为何钢铁工业很发达?学生对钢铁工业的布局会产生很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很轻松的掌握工业布局方面的基本知识。在讲授地球的自转的一些规律时,不适合使用研讨式引导法。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法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且不可盲目应用一种方法,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地理现象及事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善于把身边的体裁应运到教学过程中,使之讲授内容生活化,不仅使地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更容易、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一)利用生活经验,借“疑”培趣。教学中很多抽象的地理现象或规律在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可引入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它反映了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通过生活经验和常识,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二)运用生活实例,借“实”培趣。看的见、摸得着是学生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用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学生们地理知识的妙趣。例如:在生活中,白天依据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及树枝的疏密,夜晚根据北斗星判断方向。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拉近生活和地理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三)引入新闻热点,借“热”培趣。新闻热点是人们最爱关注的话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切入点。例如:“98抗洪”、“5.12地震”等这些特大自然灾害,可以讲到我国水系分布、地震形成及相关知识,进而分析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危害等,不仅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而且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变枯燥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一)图文表述,简单明了。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表格数据对比,能够使人一目了然,将图文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实或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学习非洲萨瓦纳气候时,学生难以区分干、湿季的特点。可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季的自然景色。使学生容易掌握萨瓦纳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二)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多媒体教学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仅用传统的地图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凭空想象很难理解、接受和掌握。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认识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动,以及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分别落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空间,从而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难点。(三)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开辟地理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另一方面可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
四、教学过程情境化
教学中创设的各种情境是一种新刺激物,它即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情感。(一)实验演示,创设直观情境。实验演示,就是将一些抽象的地理原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它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课堂体验,也可欣赏真实的视频纪录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河流地貌的发育》讲授的案例是黄土高原,对于未见过黄土高原的学生来说,难理解什么是“千沟万壑”。为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在课堂上播放黄土高原的视频短片,收到比较好的课堂效果。(二)刻意求新,创设探究情境。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奇的故事事例,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如:在教学气候类型时,播放阿拉伯国家的居民生活录象,提问学生“为什么阿拉伯人大都用头巾裹头,穿浅色的大衣服?”学生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从民族风俗联系到自然地理环境,导入到热带沙漠气候的教学中去。(三)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冲击,对新知识产生期望和兴趣。如:在讲解世界洋流模式时,假设在台湾海边把装有信件的密封玻璃瓶放入海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能收到这个瓶子吗?学生根据洋流的方向和洋流系统,运用已有的地图知识,思考、验证,很快得出答案。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在设置疑问的时,还要注意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在攻克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和欲望。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途径有很多,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求新方式、新方法,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四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2]胡厚福、成功:《教育理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郭华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探讨》。
[4]郭萍:《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