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盈余管理比较普遍存在现象,这无疑会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公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依据财务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控制财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个有力手段,其对财务信息的把关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上,审计意见作为审计鉴证的工作成果,审计质量应该与财务报表信息所反映的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水平息息相关,而且审计意见应该能够有效地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同样,公司的盈余管理变动也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出审计意见对其的制约作用。本文第一章,主要从基础层面上,探讨和分析了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动因所在,以便为后面的写作进行理论铺垫。从现代企业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角度,探讨了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这些理论与盈余管理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了企业从事盈余管理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动机,指出市场不完全有效、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本身具有不完善性、现行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所固有的缺陷、会计信息具有严重的不对称性和两权分离和股权分散等都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客观动因,而分红计划动机、债务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资本市场动机等则是促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观动机。尤其对我国来说,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又具有我国的独特背景因素。在我国,一级股票市场发行和上市、防亏及保牌、借款、市场炒作、税收上的避税等目的都可能促使我国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第二章,主要是文献综述。本章从文献角度回顾了学术界有关于盈余管理和审计方面因素的相关研究,首先,从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出发,对国外学者William.K.Scott、Katherine Schipper、Davidson, Stickney and Iil、Healy and Wahlen等关于盈余管理的六种不同涵义进行引述和分析,同时,引述了国内知名学者陈建岐、魏明海、姚婕等对盈余管理涵义的论述;接着,对审计质量质量进行类似的概念回顾,并作了一下四种不同概念的简单比较;最后,本章对关于盈余管理和审计方面的文献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回顾。第三章,主要是实证设计,在介绍了本文的样本搜集整理情况之后,根据本文的五个假设,将本文总体的实证检验分成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主要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下的两种截面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计量,即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特征参数的截面基本Jones模型和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来估计特征参数的截面基本Jones模型,以这两种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得出琼斯模型的系数,再通过计算最终得出盈余管理的指标——可操控应计利润;第二个步骤,主要是通过逻辑回归,将审计质量指标与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资产管理水平的指标进行回归,以检验审计的有效性假设是否成立;第三个步骤,主要是通过构建模型,把审计质量指标同盈余管理的量化指标——可操控应计利润进行检验,检验盈余管理大小能够反映审计质量的约束作用;第四个步骤,主要是通过将审计质量的变动和盈余管理的变动幅度指标进行检验,以检验审计质量的提高能否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的变动幅度。第四章,是实证结果和实证结论,最终通过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本文实证的四个部分的结果都非常的显著,并支持本文的最终结论,即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密切相关,盈余管理不仅可以反映审计质量的制约作用,而且审计质量的高低可以明显地影响盈余管理的变动幅度。最后,在本文的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启示和建议,并探讨了本文研究的研究局限和后续研究。本文主要的创新在于:(1)样本规模大和采用两种方法回归盈余管理数据本文中采用我国A股全样本数据情况下,在剔除掉金融保险等特殊行业和其他数据缺失的样本后,共采用了2003年到2006年期间1060家上市公司的四年数据作为本文的基础数据,整个样本规模达到4240个;本文对于盈余管理计量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的回归分别采用线下项目模型和基本琼斯模型两种方法,并始终将两种方法所回归计算的数据不断延伸应用的其他三个部分的实证检验当中,从而借助不同方法的数据相互验证本文的假设。(2)实证检验形成一个层层递进的检验体系首先,实证第一部分通过对琼斯模型回归和相关的公式,计算出盈余管理的指标——可操控应计利润,为下面的检验作准备;其次,实证第二部分通过检验审计质量与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资产管理水平的关系,证明了审计服务可以有效实现审计基本目标;其三,在前面实证研究基础上,通过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检验,进一步证明了盈余管理和审计质量显著相关,盈余管理的大小明显受到审计质量的高低制约;其四,通过盈余管理的变动和审计质量变动指标之间的检验,再进一步验证了审计质量提高可以有效抑制盈余管理的变动幅度。(3)构造盈余管理变动指标具有创新性本文实证的第四个部分,采用审计质量变动指标与盈余管理的变动指标进行检验,这种研究设计在现有核心期刊的研究文献中笔者尚未见过,而且这一步检验最终结果也非常显著,有效地支持了本文的最重要结论:审计质量的高低可以明显地影响盈余管理的变动幅度,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的幅度就可能越小;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