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建基于民意和公共权力之上的一种政治性组织。政府的基本使命是响应公众的需求,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谋求公共利益。但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要消耗经济资源,即要付出成本,这种成本不可能通过消费者自愿捐款的方式得到补偿,因此,运用国家强制力对私人部门进行征税成为公共提供的主要成本补偿机制。政府通过征税方式将资源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过程中,必然要耗费一定资源,它是满足资源配置效率所不可避免的成本,这种成本即税收征纳成本。合理控制税收成本,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减少税收对经济的扭曲,实现公平与效率目标。因此,税收成本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遗憾的是,由于受传统治税理论和思想的影响,我国税收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不重视税收成本的现象:上至决策部门,下至各级执行机构,认为只要能完成税收计划任务,多增加税收收入,就可以不惜成本增加投入,也不用考虑纳税人的负担,“无本治税”的观念较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扩大。但是,税务部门自身,包括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关于税收的焦点,仍然停留在税收的不断增长的收入规模上,很少提及有关税收的成本问题。近几年来,税收征纳成本作为体现税收分配效率、政府征税的代价以及纳税人所要额外承担的税收负担的范畴,才日益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重视。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需要交纳47个税种,占总利润的77.1%,办税时间共需要872个小时,纳税成本高居175个受调查国家(地区)中第8位。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国税局税务人员只有12万人,每年征税1万多亿美元,人均征税额近1000万美元;日本国税厅税务人员约9万人,而每年征收的税收总额相当于我国的10倍,人均征税额为11.1亿日元。从1995年测算的征税成本来看:美国约为0.6%,日本约为0.8%,法国约为1.9%,加拿大约为1.6%,英国约为1.7%,澳大利亚约为1.07%,新加坡约为0.9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现有税务干部近百万人,2003年人均征收税款约250万元(人民币),仅预算内支出的征税成本就在5%以上,个别地区甚至高达20%,如果加上尚未进入统计的预算外支出,则成本更高。上述数据对比的结果表明,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背后税收成本偏高己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引发了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我国税收成本如此之高?如何有效降低税收成本?本文试图通过对税收征纳成本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描述与分析,借鉴国外控制税收征纳成本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考察影响我国税收征纳成本各因素的基础上寻求控制我国税收征纳成本的有效途径,增强纳税人与相关部门的税收成本意识,为提高纳税人权利保护意识,进一步推进我国税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首先介绍选题的意义,其次说明文章研究内容与方法,最后说明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国内外已有税收征纳成本研究成果的综述。第三章对税收征纳成本进行规范分析,首先界定税收征纳成本内涵,包括其概念、特点、衡量指标;其次运用制度经济学、博弈论、行为经济学、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等理论探讨了税收征纳成本的依存转化关系并分析了税收征纳成本的一般影响因素,如税基、税率、稽查概率和处罚率、税务机关设置、税务机关人员素质、税务机关社会信用体系等对税收征纳成本的影响;最后结合心理学与税收学,构建了示范人——模仿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及征纳双方博弈模型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第四章对影响我国税收征纳成本的现实因素进行了考察。在对我国税收征纳成本概况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税收征纳成本的主体、客体、操作和环境等多个视角对税务机关人员素质、纳税人权利、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环境等影响我国税收征纳成本的现实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通过人力资本与人均征税额的相关性模型对我国税务机关人员素质对税收征管成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章对西方发达国家影响税收征纳成本的因素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原因,总结他国经验,以期从发达国家控制税收征纳成本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上得到一些解决我国目前税收征纳成本问题的有益借鉴。第六章根据前面各章分析,提出控制税收征纳成本的原则,就纳税人权利、纳税人意识、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环境等影响我国税收征纳成本的主要因素的改进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本文在对税收征纳成本一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影响税收征纳成本的主体、客体、操作和环境等多个视角对影响我国税收征纳成本的现实因素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控制税收征纳成本的经验,探讨了我国控制税收征纳成本的路径选择:除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考虑税制、税种、税目、税率以及征收方法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外,还需要关注纳税人的行为,重视纳税人权利的实现、国人纳税心理的健全及社会信用体系等整个税收大环境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我国控制税收征纳成本必须健全社会心理,以矫正“外部归因”思维习惯。全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国际经验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问题,最终落脚于我国税收征纳成本控制的具体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二、本文积极探索经济学与社会心理学之融合,构建了税收领域的“示范人——模仿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纳税人行为,也因此将税收征纳成本的研究置于经济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交织视野之下。在“示范人——模仿人”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本文对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和征纳双方博弈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推导出税务机关稽查行为与纳税人逃税行为的均衡解,证明“示范人——模仿人模型”下的税务机关征管成本均衡解低于一般情况征纳双方博弈行为下的税务机关征管成本的均衡解,即税务机关集中资源对纳税人中的示范人群体进行稽查、征管是降低税收征纳成本的有效途径。此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研究是本文在税收征纳成本研究上的一个有益尝试。另外,本文通过对“示范人——模仿人”模型框架下征纳双方博弈分析,提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能有效降低税务机关甄别纳税人和模仿人的税收征管成本,进一步凸现了社会信用体系在控制税收征纳成本中的重要作用。三、本文在分析我国税务机关人员素质对税收征管成本的影响时,通过“人力资本与人均征税额”的相关性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税收征管成本作为因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与税务机关人员素质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证明我国税务机关人员素质与人均征税额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税务机构人员素质能有效地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