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差异的比较及对氮素供应的反应

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差异的比较及对氮素供应的反应

论文摘要

采用土培、水培和砂培的方法,选用氮效率有显著差异的玉米自交系自 330和陈 94-11 作为供试材料,比较这两个自交系对氮素吸收、利用以及体内循环的差异。试验结果如下: 1. 本文通过田间培养的方法,在正常施氮条件下研究了它们在整个生育期内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玉米自交系植株在苗期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较少,生物量无明显差异;而苗期后的较短时间内,干物质累积量急剧增加。自 330 在正常施氮条件,干物质产量高,氮素的吸收量大,且均显著高于陈 94-11。两个玉米自交系吸收氮素的高峰期在拔节至吐丝期。生长后期,自330 将植株中 64%的氮累积在棒中,而陈 94-11 仅有 48%的累积。同时,自330 在生长后期的根系干重及根长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说明根系在氮效率中的作用是显著的。 2. 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其生物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植株的株高、叶片数、氮浓度、含氮量以及地上部生物量随着供氮水平的降低而降低,但根系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氮素的根冠比却呈上升趋势。在氮素胁迫的条件下,自 330 具有较高的耐低氮能力,表现为地上部及根系的生物量高于陈 94-11。两个玉米自交系吸氮量表现出的差异不是由于其氮含量造成的,而是由于根系生物量的差异造成的。 3. 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玉米种子根皮层组织在不同氮、磷水平条件下形成通气组织的时间。结果表明在氮胁迫条件下,玉米种子根内通气组织的形成早于玉米植株生物量、根冠比的变化,甚至早于地上部和根系氮含量的变化。这可能是植物适应低氮胁迫的机制之一。 4. 在砂培并控制 pH 值的条件下分别供应 NO3--N、NH4+-N 和 NH4NO3-N 营养液,研究三种氮素形态对玉米体内氮素循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 NO3--N的玉米植株,无论地上部和整株的干重和全氮含量,或是木质部汁液中的含氮量都显著高于供应 NH4+-N 和 NH4NO3-N 的。NO3--N、NH4+-N 和 NH4NO3-N三个处理玉米植株的上部叶中,累积的氮分别占各自总吸氮量的 80%、79%和 92%。同时,与供应硝态氮的玉米植株相比较,供应铵态氮和硝酸铵的植株降低了对氮和钾的吸收和利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氮素的吸收运转
  • 1.2.2 植物氮效率基因型差异
  • 1.2.3 不同供氮条件对玉米生长及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
  • 1.3 养分吸收、分布及在体内循环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研究背景和思路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田间条件下玉米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的比较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玉米自交系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的累积和分配
  • 3.2.2 两个玉米自交系在不同时期氮素累积及其分配
  • 3.3 讨论
  • 第四章 溶液培养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对供氮水平的反应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测定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供氮水平对两个玉米自交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的影响
  • 4.2.2 供氮水平对两个玉米自交系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
  • 4.2.3 供氮水平对两个玉米自交系组织中氮素浓度及含量的影响
  • 4.2.4 供氮水平对不同玉米自交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低氮胁迫对玉米种子根中通气组织的形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及测定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玉米种子根结构的变化
  • 5.2.2 通气组织的形成时间
  • 5.2.3 不同处理植株氮含量的变化
  • 5.2.4 不同处理植株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变化
  • 5.3 讨论
  • 第六章 不同形态氮素对玉米氮素吸收、循环和分配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植株生长和培养方法
  • 6.1.3 试验处理和方法
  • 6.1.4 木质部汁液收集的方法
  • 6.1.5 测定项目
  • 6.2 循环模式图的计算
  • 6.3 结果分析
  • 6.3.1 不同氮形态对玉米苗期生物量的影响
  • 6.3.2 不同氮形态对玉米苗期氮含量的影响
  • 6.3.3 不同氮形态对玉米苗期钾和钙含量的影响
  • 6.3.4 不同氮形态对木质部汁液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6.3.5 不同氮形态对玉米苗期体内氮素循环和分配的影响
  • 6.4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SPSS软件因子法在青贮玉米自交系筛选中的应用[J]. 北方农业学报 2020(01)
    • [2].不同收获时间对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质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9)
    • [3].基于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玉米自交系综合评价[J]. 种子 2019(10)
    • [4].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能力的评价[J]. 玉米科学 2019(06)
    • [5].重离子辐射诱变对玉米自交系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21)
    • [6].萌芽期玉米自交系耐苏打碱的等级评价[J]. 种子 2018(02)
    • [7].玉米不同自交系吐丝后锌吸收与分配特征[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2)
    • [8].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在我国的耐旱适应性分析[J]. 玉米科学 2018(05)
    • [9].密度对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12)
    • [10].91份玉米自交系种子耐低温等级的评价[J]. 种子 2016(12)
    • [11].玉米自交系微小遗传差异对产量优势的贡献[J]. 玉米科学 2017(01)
    • [12].优质青贮玉米自交系筛选与评价[J]. 玉米科学 2016(06)
    • [13].耐盐玉米自交系的鉴定[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2)
    • [14].钾胁迫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生长的影响[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15].玉米耐低磷自交系的筛选与鉴定[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6].玉米自交系防杂保纯繁殖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7(06)
    • [17].新疆玉米自交系群体结构和聚类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3)
    • [18].不同玉米自交系耐深播能力分析[J]. 种子 2017(06)
    • [19].粒重对玉米自交系种子品质性状和活力的影响[J]. 种子 2017(08)
    • [20].安单系列玉米自交系耐瘠性鉴定指标筛选及耐瘠性评价[J]. 中国种业 2017(09)
    • [21].甜玉米自交系锌胁迫下根系活力的差异及敏感性评价[J]. 福建农业 2015(08)
    • [22].不同玉米自交系耐寒性评价及差异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3)
    • [23].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6)
    • [24].耐冷玉米自交系的筛选[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7)
    • [25].特旱条件下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4)
    • [26].91份俄罗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核农学报 2016(11)
    • [27].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种植与选育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3)
    • [28].优良甜玉米自交系‘403-11’的选育及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2)
    • [29].不同耐盐碱性玉米自交系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9)
    • [30].玉米自交系亲本的繁育方法[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3(22)

    标签:;  ;  ;  ;  ;  

    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差异的比较及对氮素供应的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