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类新型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碳包覆层不仅能够对纳米磁性颗粒起到保护作用使之免疫于外界环境的侵蚀而保持其固有的性质,而且能够赋予磁性纳米颗粒以新颖的性质,如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不仅在磁性记录介质、铁磁流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生物传感器、靶向药物载体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为止合成碳包覆磁性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热解法、聚能法和爆炸法等,尽管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但是这些方法大多需要较高的能量和复杂的实验装置,导致了繁琐的实验操作和较高的成本,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发明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合成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方法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论文综述了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这类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还可应用于具有阻燃性的热塑性塑料和耐火材料的合成等。据相关文献报道,三聚氰胺既可以作为氮化剂也可以作为碳化剂。在此基础上,我们发明了一种新颖而简单的以三聚氰胺为碳源的热解法来合成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这个方法的实质是三聚氰胺和金属氧化物之间发生的固态复分解反应。此方法中我们以水热法制备的纳米氧化物或复合物纳米颗粒作为金属或合金的前驱体,通过与三聚氰胺在高纯氮气氛中高温条件下的固态复分解反应成功合成出一系列碳包覆纳米磁性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拉曼(Raman)光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主要工作如下:1、我们以一步水热法制备的Fe/Fe3O4纳米复合物为金属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碳源在600-700℃的温度范围内合成出了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TEM和HRTEM表征结果说明:600℃产物颗粒分散于无定形碳基质中;650℃产物为接近球形的石墨包覆的纳米颗粒;700℃产物为石墨包覆的纳米棒。我们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提出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和形态的产物的可能的形成机理,同时对合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进行了归纳和解释。另外在利用XRD对产物相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对产物的磁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2、在上一步合成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成功合成出了碳包覆金属Fe单质纳米颗粒。另外我们分别以水热法制备的纳米复合物Fe/Fe3O4、氧化物Co3O4和NiO(经过进一步煅烧得到)为各自金属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还原剂和碳源合成出了碳包覆金属Co、Ni纳米颗粒。根据XRD分析结果我们将在不同温度条件(650-750℃)下合成的碳包覆金属Co、Ni纳米颗粒样品进行对比发现:没有金属碳化物Co3C、Ni3C的生成。根据文献我们对此进行了解释。除了利用TEM和HRTEM观察确认碳包覆纳米颗粒的石墨壳的存在外,我们还用拉曼(Raman)光谱测试进一步研究了石墨的结晶性。利用VSM在室温条件下测试样品的磁性能,分别探讨了不同温度条件所得的碳包覆金属Co、Ni纳米颗粒样品磁性能的变化。3、用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的掺杂不同量的Co和Ni的铁钴合金/钴铁氧体、铁镍合金/镍铁氧体纳米复合物为合金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还原剂和碳源在较低的温度(650℃)条件下合成出了具有不同Co/Fe、Ni/Fe比例的碳包覆合金Fe-Co、Fe-Ni纳米颗粒。另外在合成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基础上,改变反应条件探讨是否有Co或Ni取代的碳化铁(Fe, M)3C (M=Co或Ni)相的生成。XRD表征结果说明产物依然为合金(无碳化物等杂相存在)。从热力学观点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证明。根据由VSM对样品的室温磁性能测试结果,我们分别研究了碳包覆合金Fe-Co、Fe-Ni纳米颗粒样品的磁性能随Co/Fe比和Ni/Fe比的变化规律。4、用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的掺杂不同量(0.1-0.4)的La或Nd的铁钴合金/钴铁氧体纳米复合物为合金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还原剂和碳源在高温(700或800℃)条件下合成出了碳包覆的掺杂稀土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XRD表征结果显示La与Fe、Co形成体心立方(bcc)结构的合金,而Nd以氧化物Nd2O3的形式存在。根据由VSM对样品的室温磁性能测试结果,我们探讨了碳包覆的掺杂稀土La和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磁性能随稀土La或Nd掺杂量的变化规律。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纳米复合材料1.1.1 纳米复合材料概述1.1.2 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性1.2 纳米磁性材料1.3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1.4 碳包覆纳米金属复合材料1.4.1 碳的同素异形体1.4.2 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1.5 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合成方法、性能与应用1.5.1 碳包覆纳米金属颗粒的合成方法1.5.1.1 电弧放电法1.5.1.2 化学气相沉积法1.5.1.3 热解法1.5.1.4 液相浸渍碳化法1.5.1.5 含金属的碳干基凝胶爆炸法1.5.1.6 生物基碳化组装法1.5.1.7 其它方法1.5.2 碳包覆纳米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1.5.2.1 磁学领域应用1.5.2.2 电学领域应用1.5.2.3 光学领域应用1.5.2.4 催化领域应用1.5.2.5 新型电池领域应用1.5.2.6 生物医学领域应用1.6 稀土纳米磁性材料1.6.1 稀土元素介绍1.6.2 中国稀土资源现状1.6.3 稀土纳米磁性材料概述1.7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参考文献3C纳米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研究'>第二章 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研究2.1 引言2.2 实验部分2.2.1 实验试剂2.2.2 实验仪器和表征、测试仪器2.2.3 样品的制备3O4纳米复合物的制备'>2.2.3.1 前驱体Fe/Fe3O4纳米复合物的制备3C纳米复合物的合成'>2.2.3.2 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合成2.2.4 样品的结构表征与磁性能测试2.2.4.1 X射线衍射(XRD)分析2.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观察2.2.4.3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测试2.2.4.4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2.3 结果与讨论2.3.1 样品的相组成分析(XRD分析)3O4纳米复合物的XRD分析'>2.3.1.1 前驱体Fe/Fe3O4纳米复合物的XRD分析3C纳米复合物的XRD分析'>2.3.1.2 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XRD分析3C纳米复合物的微观形态观察(TEM、HRTEM观察)'>2.3.2 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微观形态观察(TEM、HRTEM观察)3C纳米复合物的Raman光谱分析'>2.3.3 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Raman光谱分析2.3.4 涉及的反应2.3.5 具有不同微观形态与结构的产物的形成机理2.3.6 样品的磁性能3O4纳米复合物的磁性能'>2.3.6.1 前驱体Fe/Fe3O4纳米复合物的磁性能3C纳米复合物的磁性能'>2.3.6.2 碳包覆的Fe/Fe3C纳米复合物的磁性能2.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三章 碳包覆金属Fe、Co、Ni纳米颗粒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研究3.1 引言3.2 实验部分3.2.1 实验试剂3.2.2 实验仪器和表征、测试仪器3.2.3 样品的制备3O4纳米复合物的一步水热法制备'>3.2.3.1 Fe/Fe3O4纳米复合物的一步水热法制备3O4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水热法制备'>3.2.3.2 Co3O4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水热法制备3.2.3.3 NiO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水热法制备3.2.3.4 碳包覆金属Fe、Co、Ni纳米颗粒的合成3.2.4 样品的结构表征与磁性能测试3.2.4.1 X射线衍射(XRD)分析3.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观察3.2.4.3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测试3.2.4.4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3.3 结果与讨论3.3.1 样品的相组成分析(XRD分析)3O4、Co3O4、NiO纳米颗粒的XRD分析'>3.3.1.1 金属前驱体Fe/Fe3O4、Co3O4、NiO纳米颗粒的XRD分析3.3.1.2 碳包覆金属Fe、Co、Ni纳米颗粒的XRD分析3.3.2 碳包覆Fe、Co、Ni纳米颗粒的微观形态观察(TEM、HRTEM观察)3.3.2.1 碳包覆Fe纳米颗粒的TEM观察3.3.2.2 碳包覆Co纳米颗粒的TEM、HRTEM观察3.3.2.3 碳包覆Ni纳米颗粒的的TEM、HRTEM观察3.3.3 碳包覆金属Fe、Co、Ni纳米颗粒的Raman光谱分析3.3.3.1 碳包覆Fe纳米颗粒Raman光谱分析3.3.3.2 碳包覆Co纳米颗粒的Raman光谱分析3.3.3.3 碳包覆Ni纳米颗粒的Raman光谱分析3.3.4 涉及的反应3.3.5 样品的磁性能3.3.5.1 碳包覆Fe纳米颗粒的磁性能3.3.5.2 碳包覆Co纳米颗粒的磁性能3.3.5.3 碳包覆Ni纳米颗粒的磁性能3.3.6 碳包覆金属Fe、Co、Ni纳米颗粒的水分散液的数码照片3.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四章 碳包覆合金Fe-Co、Fe-Ni纳米颗粒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研究4.1 引言4.2 实验部分4.2.1 实验试剂4.2.2 实验仪器和表征、测试仪器4.2.3 样品的制备4.2.3.1 前驱体合金/氧化物纳米复合物(Alloy precursor,AP)的水热法制备4.2.3.2 碳包覆合金Fe-Co、Fe-Ni纳米颗粒的合成4.2.4 样品的结构表征与磁性能测试4.2.4.1 X射线衍射(XRD)分析4.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观察4.2.4.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4.3 结果与讨论4.3.1 样品的相组成分析(XRD分析)4.3.1.1 前驱体合金/氧化物纳米复合物(Alloy precursor,AP)的XRD分析4.3.1.2 碳包覆合金Fe-Co、Fe-Ni纳米颗粒的XRD分析4.3.2 碳包覆合金Fe-Co、Fe-Ni纳米颗粒的微观形态观察(TEM、HRTEM观察)4.3.2.1 碳包覆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TEM、HRTEM观察4.3.2.2 碳包覆Fe-Ni合金纳米颗粒的TEM、HRTEM观察4.3.3 涉及的反应4.3.4 样品的磁性能4.3.4.1 碳包覆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磁性能4.3.4.2 碳包覆Fe-Ni合金纳米颗粒的磁性能4.3.5 碳包覆合金Fe-Co、Fe-Ni纳米颗粒的水分散液的数码照片4.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五章 碳包覆的掺杂稀土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能研究5.1 引言5.2 实验部分5.2.1 实验试剂5.2.2 实验装置和表征、测试仪器5.2.3 样品的制备xCo1-x/CoyFe1-yRezFe2-zO4(Re=La或Nd)的水热法制备'>5.2.3.1 前驱体FexCo1-x/CoyFe1-yRezFe2-zO4(Re=La或Nd)的水热法制备5.2.3.2 碳包覆的掺杂稀土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合成5.2.4 样品的结构表征与磁性能测试5.2.4.1 X射线衍射(XRD)分析5.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观察5.2.4.3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5.3 结果与讨论5.3.1 样品的相组成分析(XRD分析)xCo1-x/CoyFe1-yRezFe2-zO4纳米复合物的XRD分析'>5.3.1.1 前驱体FexCo1-x/CoyFe1-yRezFe2-zO4纳米复合物的XRD分析5.3.1.2 碳包覆的掺杂稀土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XRD分析5.3.2 碳包覆的掺杂稀土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微观形态观察(TEM、HRTEM观察)5.3.2.1 碳包覆的掺杂稀土La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TEM、HRTEM观察5.3.2.2 碳包覆的掺杂稀土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TEM、HRTEM观察5.3.3 样品的磁性能5.3.3.1 碳包覆的掺杂稀土La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磁性能5.3.3.2 碳包覆的掺杂稀土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的磁性能5.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六章 结论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作者简介2、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后记和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铝包覆钛白粉水分散稳定性研究[J]. 化工管理 2019(36)
- [2].包覆可剥离热塑性防护层管材(包覆管)的发展与应用[J]. 建设科技 2019(23)
- [3].增材用铝粉表面的包覆改性研究[J]. 爆破器材 2020(01)
- [4].机械包覆纱捻度探讨[J]. 山东纺织经济 2020(04)
- [5].机舱设备或管路绝热包覆到220℃还是60℃?[J]. 中国船检 2020(09)
- [6].高软化点包覆沥青的制备与表征[J]. 应用化工 2020(10)
- [7].无机包覆钛白粉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无机盐工业 2020(10)
- [8].包覆性材料的研究进展[J]. 浙江冶金 2016(Z2)
- [9].钛白粉无机包覆改性现状及发展趋势[J]. 无机盐工业 2017(05)
- [10].电石表面有机包覆技术的研究[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4(05)
- [11].日本东华隆公司与维美德联手推出现场包覆业务[J]. 中华纸业 2014(23)
- [12].酚醛包覆红磷的稳定化研究[J]. 四川化工 2015(04)
- [13].造型粉的包覆度与其表面张力和表面积的关系[J]. 四川兵工学报 2013(12)
- [14].高强包覆纱特种篷盖织物的设计与开发[J]. 产业用纺织品 2020(09)
- [15].利用升华物质2,4,6-三异丙基-1,3,5-三氧杂环己烷作模板剂制备聚苯胺包覆的中空硫电极材料[J]. 电化学 2019(06)
- [16].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红磷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 塑料工业 2020(03)
- [17].一种可原位修复和循环使用的包覆涂层材料及其耐蚀性能研究[J]. 装备环境工程 2020(10)
- [18].多饰纱家纺包覆绳包覆技术探讨[J]. 上海纺织科技 2019(03)
- [19].沭阳包覆纱的“聚”变[J]. 中国纺织 2017(12)
- [20].小型包覆纱机研发[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4)
- [21].维美德与日本东华隆联手推出现场包覆业务[J]. 造纸信息 2015(01)
- [22].钛包覆对钴酸锂电性能的影响[J]. 电子制作 2013(05)
- [23].玻璃包覆层对钴基玻璃包覆微细丝拉伸强度的影响[J]. 有色金属 2011(01)
- [24].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碳包覆改性研究[J]. 电源技术 2020(05)
- [25].沭阳县包覆纱产业园荣获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称号[J]. 纺织报告 2015(03)
- [26].包覆工艺对高强弹性包覆纱的拉伸性能影响[J]. 现代纺织技术 2015(05)
- [27].复合包覆技术在海港工程中的防腐蚀应用[J]. 腐蚀与防护 2013(01)
- [28].磷酸铝纳米包覆对三元材料性能的影响[J]. 化工新型材料 2013(06)
- [29].真丝/氨纶包覆丝的包覆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9)
- [30].二氧化钛包覆水性铝颜料的制备及表征[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标签:碳包覆磁性纳米颗粒论文; 水热法论文; 热解法论文; 合成论文; 磁性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