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论文摘要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德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思想。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方法,在陶行知的整个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导向是真、善、美,即求真是道德教育目标的核心,求善是道德教育目标的根本,求美是道德教育目标的重点。确立的基础是实践出真知。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主要由道德教育方法论、幼儿与家庭的道德教育方法、学生与学校的道德教育方法及成人与社会的道德教育方法四个方面构成。教学做合一是其道德教育的方法论,从小抓起、宽严相济,协同教育、按照儿童的需要和能力进行道德教育、家庭最重要的教育是“给”的教育、教育孩子自助助人、自立立人是幼儿与家庭的主要道德教育方法。说服教育与遵守规范合一、知情意合一、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自治与民主合一、美育感化构成其学生与学校的道德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气候和艺术氛围及参加抗战实践是成人与社会的主要道德教育方法。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方法揭示了道德教育方法的整体性、凸现了道德教育方法的民主性、增强了道德教育方法的实效性。但也存在着如早期道德教育方法中重感性认识轻理性认识、学生自治的局限性及劳动教育的单一性这些消极因素。针对当前高校道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重显性,轻隐性、重说教,轻实践等,如何扬弃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消极因素,继承和发扬其积极因素确实能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启示:道德教育需要通过校园生活、家庭环境、大众传媒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渗透,道德教育需要结合社会实践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道德教育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并发挥老师的以身示范作用,道德教育需要通过设立校内心理咨询机构、加强素质教育和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导向和基础
  • 1.1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导向——真、善、美
  • 1.1.1 求真是道德教育目标的核心
  • 1.1.2 求善是道德教育目标的根本
  • 1.1.3 求美是道德教育目标的重点
  • 1.2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确立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 1.2.1 行是知之始
  • 1.2.2 生活即教育
  • 1.2.3 社会即学校
  • 2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的体系
  • 2.1 陶行知道德教育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
  • 2.1.1 教师责任在教学
  • 2.1.2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 2.1.3 以教人者教己
  • 2.1.4 在劳力上劳心
  • 2.2 幼儿与家庭的道德教育方法
  • 2.2.1 从小抓起
  • 2.2.2 宽严相济,协同教育
  • 2.2.3 按照儿童的需要和能力进行道德教育
  • 2.2.4 家庭最重要的教育是“给”的教育
  • 2.2.5 教育孩子自助助人、自立立人
  • 2.3 学生与学校的道德教育方法
  • 2.3.1 说服教育与遵守规范合一
  • 2.3.2 知情意合一
  • 2.3.3 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
  • 2.3.4 自治与民主合一
  • 2.3.5 美育感化
  • 2.4 成人与社会的道德教育方法
  • 3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的评价
  • 3.1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中的积极因素
  • 3.1.1 揭示了道德教育方法的整体性
  • 3.1.2 凸现了道德教育方法的民主性
  • 3.1.3 增强了道德教育方法的实践性
  • 3.2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中的消极因素
  • 3.2.1 早期道德教育方法中重感性认识轻理性认识
  • 3.2.2 学生自治的局限性
  • 3.2.3 劳动教育的单一性
  • 4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 4.1 道德教育需要全面渗透
  • 4.1.1 通过校园生活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渗透
  • 4.1.2 通过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渗透
  • 4.1.3 通过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渗透
  • 4.2 道德教育需要结合社会实践
  • 4.2.1 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建设
  • 4.2.2 与企事业、机关等单位共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 4.2.3 参加各种社会服务
  • 4.3 道德教育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 4.3.1 老师主动引导并以身作则
  • 4.3.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4.3.3 双向交流
  • 4.4 道德教育需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
  • 4.4.1 设立校内心理咨询机构
  • 4.4.2 加强素质教育
  • 4.4.3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环境下农村留守中学生道德教育方法浅谈[J]. 新课程 2020(10)
    • [2].《论语》中的传统道德教育方法及现代启示[J]. 许昌学院学报 2020(03)
    • [3].浅析当代西方主要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5(06)
    • [4].近代西方道德教育流派发展简述[J]. 才智 2017(09)
    • [5].中学生道德教育方法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6].微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探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10)
    • [7].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2)
    • [8].中美军队道德教育方法浅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08(08)
    • [9].优化道德教育方法——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研究[J]. 时代报告 2018(08)
    • [10].当代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启示[J].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8)
    • [11].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概念的厘清及其历史考察[J]. 大连干部学刊 2009(04)
    • [12].浅析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9)
    • [13].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概述[J]. 时代教育 2013(01)
    • [14].新时期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初探[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02)
    • [15].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价值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3(30)
    • [16].中等卫生学校护理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9(22)
    • [17].康德道德教育方法初探[J]. 才智 2019(32)
    • [18].卢梭的道德教育方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读《爱弥儿》后的一点思考[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06)
    • [19].古代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4(06)
    • [20].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生成基础、作用路径、特点[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8(03)
    • [21].浅析《福乐智慧》中的道德教育方法[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06)
    • [22].卢梭的道德教育方法——爱欲重构文明社会的自由[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5)
    • [23].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基于“互联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J]. 新课程(上) 2019(03)
    • [24].道德教育范式转换的几点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6(29)
    • [25].当代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渗透性及启示[J]. 经济视角(中旬) 2011(03)
    • [26].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方法的创设及运用[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27].学校道德教育方法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 2009(13)
    • [28].对转型期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29].诚信教育的人文诉求[J]. 浙江经济 2015(19)
    • [30].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9(04)

    标签:;  ;  ;  

    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