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脲论文-娄玉穗,王鹏,吕中伟,尚泓泉,张晓锋

氯吡脲论文-娄玉穗,王鹏,吕中伟,尚泓泉,张晓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氯吡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葡萄,赤霉素,氯吡脲,噻苯隆

氯吡脲论文文献综述

娄玉穗,王鹏,吕中伟,尚泓泉,张晓锋[1](2019)在《赤霉素、氯吡脲和噻苯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赤霉素(GA3)、氯吡脲(CPPU)和噻苯隆(TDZ)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形状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其对果实发育和品质的调控作用。以7年生‘贝达’砧嫁接的‘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材料。初花期留穗尖6 cm疏花,盛花后3d分别用25 mg·L-1 GA3、25 mg·L-1 GA3+2.5 mg·L-1 CPPU、25 mg·L-1 GA3+5.0 mg·L-1 CPPU、25mg·L-1GA3+10.0mg·L-1CPPU、25mg·L-1GA3+2.5mg·L-1TDZ、25mg·L-1GA3+5.0mg·L-1 TDZ和25 mg·L-1 GA3+10 mg·L-1 TDZ浸渍果穗,第1次处理后14 d施用25 mg·L-1 GA3(膨大果穗),对照均用清水。坐果后调查不同处理的坐果量及疏果刀数(疏单穗果需要修剪的次数)和时间。果实成熟期,测定每个处理的单穗质量、果梗粗度、果粒横径、纵径、单粒质量;用果实硬度计(GY-4)测定果实去皮硬度;调查空心率和无核率;用电子数显式糖度计(PAL-1)测定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用酸碱中和滴定法进行测定,并换算成酒石酸含量。单独使用GA3对‘阳光玫瑰’葡萄坐果没有显着作用,果梗增粗不显着;增加CPPU和TDZ可以显着提高坐果率,且随着CPPU和TDZ浓度的增大坐果增多,疏果刀数越多,时间越长果梗基部越粗,CPPU和TDZ对果梗基部的增粗效果相近,其中25 mg·L-1 GA3+10 mg·L-1 TDZ处理粗度最大(6.15 mm),相同浓度CPPU和TDZ的促进坐果作用相近。GA3对果粒纵径生长具有显着促进作用,添加CPPU和TDZ可以促进横径生长,且TDZ的作用更显着,GA3和CPPU均显着提高了果粒果型指数,TDZ略微降低了果型指数。随着调节剂浓度的增加,单粒质量增大,且CPPU的增加效果更显着,单穗质量也更大。TDZ处理的果实无核率达100%,而CPPU在80%以上。果实空心率随着CPPU和TDZ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PPU处理为20%~33%,TDZ处理为47%~73%,说明TDZ处理更容易造成果实空心。随着CPPU和TDZ处理浓度的增加,果实硬度反而降低。整体上,CPPU比TDZ处理的果实硬度更大。GA3、CPPU和TDZ处理均降低了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延迟果实成熟,且随处理浓度增加TSS含量越低,CPPU比TDZ处理TSS含量略高。GA3、CPPU和TDZ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实中酸的降解。CPPU和TDZ处理均降低了果汁糖酸比,随着浓度增大糖酸降低,整体上CPPU比TDZ处理的糖酸比高。总之,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改变了果粒形状,延迟果实成熟。综合考虑果实商品性,建议使用25 mg·L-1 GA3+5.0 mg·L-1 CPPU或25 mg·L-1 GA3+2.5 mg·L-1 TDZ浸渍果穗。(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吴昕如,赵武奇,蓝海芳,刁聪聪,田丹[2](2019)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试验以84个含有不同浓度氯吡脲的猕猴桃汁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利用二维相关光谱提取特征波段的基础上,研究运用不同波段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建立定量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含量的最佳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的方法为选取650~700 nm及1 300~1 600 nm两个波段融合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对数据进行平滑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模。该方法处理的猕猴桃中氯吡脲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58 8,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良好。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应用于猕猴桃中氯吡脲的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期刊2019年05期)

孔维良,李愚鹤,黄洪宇,张利东,李加旺[3](2019)在《乙烯利和氯吡脲在黄瓜制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黄瓜杂交制种种子产量,结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上的应用实践,研究了乙烯利和氯吡脲对黄瓜杂交制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0~250 mg·L~(-1)乙烯利于母本4叶1心时喷施效果较佳,种子产量提高了45.8%;3~6 mg·L~(-1)氯吡脲于授粉后浸蘸瓜,效果较佳,产量增加30.0%,化瓜率由对照的34.1%降低到8.0%。乙烯利和氯吡脲的研究应用可为黄瓜制种实践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10期)

张承,王秋萍,吴小毛,龙友华,吴沿友[4](2019)在《氯吡脲对贵长猕猴桃果实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未浸果和浸果处理(氯吡脲10 mg·L~(-1))对贵长猕猴桃果实产量品质、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采收期果实产量参数和可食期营养品质,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分别分析了可食期果实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0mg·L~(-1)氯吡脲浸果处理可有效促进贵长猕猴桃果实产量形成及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显着降低果实果形指数和硬度以及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影响果实的外观和耐贮性。此外,10 mg·L~(-1)氯吡脲浸果极显着增加果实脯氨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P<0.01),而果实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贵长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烯烃和烷烃,共70种成分。其中,未浸果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为丁酸乙酯、丁酸甲酯、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等,浸果果实主要为丁酸乙酯、苯甲酸甲酯、丁酸甲酯和(E)-2-己烯醛等。10mg·L~(-1)氯吡脲浸果增加了醛类、醇类、烯烃和烷烃在果实香气成分中的占比,提高了香气的多样性。本研究为贵长猕猴桃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琳琳,罗静,庞荣丽,王瑞萍,乔成奎[5](2019)在《基于电子舌的氯吡脲对草莓风味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草莓"甜查理"盛花后一周,喷施清水及4个浓度(2.5、5.0、10、20 mg/L)的氯吡脲,检测由此产生的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游离氨基酸、单宁等风味营养品质含量,电子舌分析技术检测酸、甜、苦、鲜、咸、涩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等味觉指标,评价氯吡脲的使用及浓度水平对草莓风味营养品质和滋味的影响,并分析电子舌在检测氯吡脲对草莓滋味影响方面运用的优势。结果表明:氯吡脲能够提高草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总酸含量,提高固酸比值,降低游离氨基酸种类和游离氨基酸总量;低浓度(2.5、5.0 mg/L)的氯吡脲处理能降低草莓单宁含量,而高浓度(10、20 mg/L)处理会使单宁含量显着升高;电子舌味觉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氯吡脲处理可使草莓甜味增加,酸味降低,但是咸味和鲜味及与其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9)的苦味也相应降低;游离氨基酸总量与鲜味值、单宁含量与涩味回味值、总酸含量与酸味值、固酸比与甜味值均呈正相关性。低浓度氯吡脲使用对草莓的甜味、酸味等滋味和风味组成具有正面影响,而无论氯吡脲浓度使用高低对咸味和鲜味等滋味和风味组成均有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何钰,林绍霞,陈迎丽,谭正莹,王睿[6](2019)在《HPLC-MS/MS法分析4.55%几丁聚糖·氯吡脲微乳剂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HPLC-MS/MS建立几丁聚糖·氯吡脲微乳剂含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80%水(含0.1%甲酸)溶液+20%乙腈为流动相,使用以Se Quant~?ZIC~?-HILIC 5μm填料的不锈钢柱和MSD检测器,对试样中的几丁聚糖和氯吡脲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该分析方法的几丁聚糖和氯吡脲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和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2.52%和0.8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3%和97.5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精密度及灵敏度均满足要求,可用于4.55%几丁聚糖·氯吡脲微乳剂质量控制以及生态应用研究检测。(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7期)

卢丹,赵武奇,高贵田,孟永宏,曾祥媛[7](2019)在《基于二维相关技术的氯吡脲拉曼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氯吡脲作为一种苯脲类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果蔬中,但是氯吡脲若过量使用,会严重影响果蔬的内在质量,且摄入过多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现有的检测方法,虽然技术上成熟、精度高,但技术条件要求高、样品预处理过程复杂、耗时、检测费用高。利用二维相关拉曼光谱技术对乙酸乙酯中氯吡脲的浓度变化进行检测研究,建立一种灵敏、快速、高效的检测果蔬中氯吡脲的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对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采集氯吡脲粉末的拉曼光谱图,结合氯吡脲分子的结构图可对拉曼光谱谱图中的峰进行归属。配置浓度分别为2.5, 5.0, 7.5, 10.0, 12.5, 15.0, 17.5和20.0 g·L~(-1)的氯吡脲乙酸乙酯溶液并采集拉曼光谱,对不同浓度的氯吡脲乙酸乙酯溶液的光谱数据进行二维相关分析,得到氯吡脲的拉曼二维相关同步谱图和异步谱图,分析同步谱图得出842, 992, 1 044, 1 442和1 604 cm~(-1)的几处交叉峰具有协同作用,随着氯吡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分析异步谱图得出交叉峰敏感性为1 044 cm~(-1)>992 cm~(-1)>842 cm~(-1), 1 735 cm~(-1)>1 604 cm~(-1)>1 442 cm~(-1), 842 cm~(-1)>1 735 cm~(-1)。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中氯吡脲的拉曼特征吸收峰分别为842, 992, 1 044, 1 442, 1 604和1 735 cm~(-1),其中1 044 cm~(-1)(苯环的环伸缩振动)、 992 cm~(-1)(吡啶环的环呼吸振动)、 842 cm~(-1)(C—O—N假对称的伸缩振动)、 1 735 cm~(-1)(CO伸缩振动)对氯吡脲浓度变化比较敏感,敏感度顺序为苯环的环伸缩振动>吡啶环的环呼吸振动>C—O—N假对称的伸缩振动>CO伸缩振动>多个耦合峰的CC伸缩振动>C—H的变形振动。拉曼光谱与二维相关技术相结合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氯吡脲随浓度变化,为果蔬中氯吡脲含量的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5期)

张雪彬,杨小锋,曹明,陈连珠,陶凯[8](2019)在《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对西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对海南不同季节栽培的西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本文选择10、20、30、40、50 mg/L 5个浓度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冬季使用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处理可以提升西瓜果实含糖量,改善品质,但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春季使用则对西瓜果实正常生长无影响;在海南西瓜生产上使用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可替代人工辅助授粉。(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吴妮,赵武奇,李丽娜,卢丹,曾祥媛[9](2019)在《荧光猝灭法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的净化剂配方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求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时样品预处理的净化剂配方最佳组合,以N-丙基乙二胺(PSA)、弗罗里硅土(Florisil)、烷基-硅胶(C_(18))为净化剂,采用Design-Expert中的混料设计研究3种净化剂的不同组合对猕猴桃中杂质和氯吡脲的影响,建立净化率和保留率与净化剂配比的回归模型,优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建立的净化率和保留率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均显着(p <0.05),可用于净化剂对猕猴桃中氯吡脲影响的预测和分析;净化剂的最优配方为PSA (32%)、Florisil (25%)、 C_(18)(44%)。在该配方下,对含有不同浓度氯吡脲的猕猴桃提取液进行净化处理,净化率和保留率最低分别可达89.02%、 92.48%。该配方可用于猕猴桃样品的净化处理,对提高猕猴桃中氯吡脲残留量的检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期刊2019年02期)

吴挺[10](2019)在《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西瓜中氯吡脲的消解动态和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在西瓜生产中的安全应用,建立了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西瓜中氯吡脲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结合该分析方法评估了氯吡脲在瓜皮中的消解趋势和最终残留水平。结果显示,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西瓜中氯吡脲残留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精确度和灵敏度,符合残留分析方法要求和氯吡脲残留监测要求。氯吡脲残留在瓜皮中的半衰期为1.16~1.66 d。0.2%氯吡脲水溶液分别稀释200倍和100倍在西瓜植株开花时施药1次,样本中氯吡脲的残留量均低于氯吡脲在西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表明在西瓜栽培过程中使用氯吡脲具有较低的膳食风险。(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氯吡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试验以84个含有不同浓度氯吡脲的猕猴桃汁样品为研究对象,在利用二维相关光谱提取特征波段的基础上,研究运用不同波段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建立定量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含量的最佳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的方法为选取650~700 nm及1 300~1 600 nm两个波段融合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对数据进行平滑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模。该方法处理的猕猴桃中氯吡脲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58 8,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良好。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应用于猕猴桃中氯吡脲的快速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吡脲论文参考文献

[1].娄玉穗,王鹏,吕中伟,尚泓泉,张晓锋.赤霉素、氯吡脲和噻苯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吴昕如,赵武奇,蓝海芳,刁聪聪,田丹.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的方法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

[3].孔维良,李愚鹤,黄洪宇,张利东,李加旺.乙烯利和氯吡脲在黄瓜制种中的应用[J].中国瓜菜.2019

[4].张承,王秋萍,吴小毛,龙友华,吴沿友.氯吡脲对贵长猕猴桃果实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

[5].郭琳琳,罗静,庞荣丽,王瑞萍,乔成奎.基于电子舌的氯吡脲对草莓风味影响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9

[6].何钰,林绍霞,陈迎丽,谭正莹,王睿.HPLC-MS/MS法分析4.55%几丁聚糖·氯吡脲微乳剂含量[J].农药.2019

[7].卢丹,赵武奇,高贵田,孟永宏,曾祥媛.基于二维相关技术的氯吡脲拉曼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8].张雪彬,杨小锋,曹明,陈连珠,陶凯.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对西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9].吴妮,赵武奇,李丽娜,卢丹,曾祥媛.荧光猝灭法检测猕猴桃中氯吡脲的净化剂配方优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

[10].吴挺.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西瓜中氯吡脲的消解动态和残留量[J].上海农业科技.2019

标签:;  ;  ;  ;  

氯吡脲论文-娄玉穗,王鹏,吕中伟,尚泓泉,张晓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