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杰出女诗人。她的诗作给自己带来崇高的声誉,并使其在英语文学领域中享有较高地位。作为诗歌创作的天才,她在1856年完成了诗体小说《奥罗拉·利》的创作,并在1857年发表后立即获得了成功。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把这部作品定位为诗歌形式的小说,同时指出其为自己最成熟的作品,并在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与艺术的最高信念。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对《奥罗拉·利》的评论。然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出走主题,虽在《奥罗拉·利》中体现,却不曾被研究。在《奥罗拉·利》中,出走是全文的关键和主人公在追寻自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认为主人公出走的全过程与自我实现相呼应。通过出逃,自我实现的过程得以展现和突出。本论文着重分析《奥罗拉·利》中的出走主题,试图构建出走的框架,并力图对出走主题做出全面分析,以揭示主人公在出走过程中的个人成长。除了前言和结论,本文主要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出走的原因,即揭示在自我实现中存在的不同形式的压迫。在文本中,阶级差异、父权制和自我束缚都抑制了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引发出走行为。第二章着重研究出走的途中,即出走一旦发生后,随后引起的主人公对出走行为的反思。从自我寻求的角度来看,文中的主人公将面临不同的情境:前进,迷失,或者被彻底的摧毁。第三章则分析出走的结果。在经历出走过程的自我调整后,出走者在自我追寻中取得进步,并最终完成了自我实现。最后重生并构建起一个新的自我:内在的自我,和谐的自我,独立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