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有着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健康危机等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更是如此,不仅对此加强管理,还将“防治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篇中。目前中国农药管理主要采用命令——控制式工具(CAC),然而要预防和解决农药的生产、运输、储藏、销售和使用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还须从环境、经济、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强农药环境经济管理,进一步提高农药全方位管理的效率,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畜健康。鉴于此,本研究综合运用植物保护学、经济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着重从环境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剖析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行为主体构思了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政策。本研究在概述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中的主体行为,并以福建省为例对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中的农户、农药经销商和农产品消费者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然后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来分析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评述发达国家的农药环境经济管理,寻求其对中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对农药环境经济管理进行了政策构思,并建立了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综合评价方法。那么可用于农药环境经济管理的政策工具有哪些?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如何?作为研究的起点,本文概述了可用于农药环境经济管理的政策工具有命令——控制式工具、市场化工具及其他工具,然后分别从农药环境经济管理的政策设计、政策评估、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农药环境经济效益评估与风险评价四个方面综述了其国内外研究进展。为找出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评价了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功与过,揭示农药污染的问题不在于农药本身,而是人为的利用问题,然后分别从法律法规、农药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三方面来阐述中国的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概况,指出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的问题在于法律法规欠完善、执法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有缺陷、管理措施未到位、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基础性工作较薄弱。为进一步理清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主体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政府与农药经销商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表明,政府和农药经销商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为(?),政府以p=p*=(?)的概率进行决策,农药经销商以q=q*=(?)的概率进行决策,政府的检查频率与检查成本、政府对违规销售高毒农药的罚款都严重影响农药经销商销售高毒农药的概率;政府与农药生产企业之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表明,政府与农药生产企业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为低农药生产企业治污成本和政府检查成本、加重对违规排污农药生产企业行贿以及对滥用职权的政府部门的罚款,将会利于农药生产企业的治污、提高政府检查的频率、降低农药生产企业的行贿概率和政府滥用职权的概率;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表明,次优配置方案对于政府确保征税或补贴政策(对使用高毒农药的农户采取征税,对使用无公害或绿色农药的农户采取补贴)的有效实施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农户与农产品消费者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表明,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生产者农户与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会使所有θ>(?)的农产品退出市场,最终的市场均衡将是(劣,劣)均衡的“柠檬市场”。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体系和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标签制度,及时向消费者提供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信息。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存在很多问题,那么这些行为主体在实践中如何呢?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对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中的主体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首先,以福建省为例对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中的农户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在购买农药时以防治效果为首选因素,大部分农户凭经验用药,对化学农药的污染和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在施药时大部分农户也能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对农药安全间隔期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仍然不当,补贴手段对农户使用无公害或绿色农药虽有激励作用,农药污染税的征收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能与补贴手段结合效果会更好。然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进行了农户对农药污染税交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使用农药时是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x9)、农药经销商是否告诉农户用药时的安全防护措施(x14)以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剩余农药的处理方法(x15)达到1%统计检验显著水平,农户的年龄(x1)、农户的文化程度(x2)、土地碎化率(x5)和农药残留情况(x11)达到5%统计检验显著水平,经营规模(x4)和土地使用权的持续性(x6)达到10%统计检验显著水平,说明上述9个变量对农户是否愿意交纳农药污染税的影响是显著的。其次,就福建省漳州市和龙岩市的农药经销商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同行的不正当竞争是农药经销商遇到最多的问题,绝大多数农药经销商在销售农药时能向农户介绍有关使用农药和植保技术知识,大部分农药经销商高于农药说明书的标准向农户推荐农药用量,农药经销商对农户购药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绝大多数农药经销商能够认识到化学农药为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但对农药使用征税的设想大都不持赞同态度,而对无公害农药使用进行补贴的设想持较为积极的态度。再次,以福建省漳州市和龙岩市为例对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中的农产品消费者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村地区消费者听说过安全蔬菜,但对安全蔬菜的了解程度较低,消费者对安全蔬菜有较强的购买意愿。为探究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本研究分别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制度层面,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农药环境经济管理相关主体的有限理性、农药污染信息的不对称性、农药污染的负外部性、农药环境经济管理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生态环境资源市场的不成熟性;政府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政策的滞后性、政府制定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政策的信息不完全性、农药环境经济管理对象的寻租行为、政府不合理干预市场造成价格扭曲以及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在技术层面,主要有农药研发能力较弱、农药残留检测和降解技术尚需发展、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等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农药器械落后和农药使用技术落后等问题。本研究为解决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主要发达国家农药环境经济管理对中国的启示,构思了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政策,并对其政策效果给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首先,分别评述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农药法律法规、农药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主要发达国家农药环境经济管理中法律法规的完善、管理体制的优化以及多种手段灵活运用都对中国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有一定的启示。然后,针对不同行为主体进行了农药环境经济管理的政策构思,其中有关农药生产企业的政策有命令——控制式工具、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补贴和公众参与;有关农药经销商的政策有标准、禁令、许可证、征税、补贴和教育手段;有关农户的政策有命令——控制式工具、征税、补贴、押金一返还制度、自愿方法和教育手段;有关农产品消费者的政策有教育手段和公众参与。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些政策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最后,构建了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政策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按权重大小给出了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就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两种模式,给出了评价方法,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数据资料的支持下,可用于实际评价,结果可用于被评价对象的优劣排序,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出不同地区或不同年度的农药环境经济管理政策效果,有利于管理者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究其原因,从而进一步提高农药环境经济管理的政策效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药环境经济管理论文; 主体行为论文; 博弈分析论文; 调查分析论文; 市场失灵论文; 政府失灵论文; 政策构思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