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成藏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断鼻,控砂机制
油气成藏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周立宏,韩国猛,董越崎,石倩茹,马建英[1](2019)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断鼻断-砂组合模式与油气成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震、测录井等资料,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断裂下降盘的滨海断鼻为对象,开展断裂特征、砂体展布及断-砂组合与油气成藏分析,揭示断陷湖盆断裂发育区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断鼻新生代构造特征具有东西分带性,西段断裂主体区构造简单,东段帚状断裂区构造复杂,发育多组断裂。断裂演化的差异控制了砂体的空间展布,砂体在断鼻中段顺港东断裂下降盘的断槽带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形成顺向型断-砂组合模式,而断鼻东段断裂活动时期较晚,砂体受古地貌控制呈多期次北南向指状展布,与断裂匹配形成垂向型断-砂组合模式。断裂与砂体、油源及盖层的配置关系决定了油气的垂向输导能力、平面展布及纵向分布特征,在断鼻中段及东段分别形成了单条主断裂供烃-断砂顺向匹配-多层系立体含油和断裂系复式输导-断砂垂向匹配-条带状迭置含油两种油气成藏模式,控制了滨海断鼻油气分布和富集程度的差异。图10表3参48(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白桦,张建国,米中荣,杨滔,王荣新[2](2019)在《伊拉克中部油区油气成藏要素特征及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之一,研究区位于该前陆盆地的斜坡带,其地质认识程度低,对油气成藏的研究不系统。基于地震剖面和烃源岩热解数据,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伊拉克中部油区油气成藏要素。研究表明,该区正断层未断穿新生代地层,断裂活动中部最强,北部较弱,南部最弱;褶皱活动中部最强,南部稍弱,北部最弱。早白垩世-中白垩世期间,研究区处于弱伸展构造环境;晚白垩世Hartha组沉积时期,断层发生正反转,研究区处于弱挤压构造环境;晚白垩世末到始新世,研究区处于弱伸展构造环境;渐新世,褶皱作用开始;中新世,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上白垩统Khasib组-Hartha组砂屑灰岩和下白垩统Zubair组砂岩是研究区主要储层。主力烃源岩为中侏罗统Sargelu组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Chiagara组,次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Ratawi组和Zubair组。综合分析认为:与油源断裂紧临的背斜圈闭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侏罗系顶部发育良好的盖层,可为下伏主力烃源岩排出烃类的成藏提供良好的封盖条件,推测中-下侏罗统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瑞国,席伟军[3](2019)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叁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刘宏宇[4](2019)在《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特征及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在斜坡带、断裂带等不同区带分别发现油气藏,为查明不同区带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期次与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在迈陈凹陷开展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描述和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的研究。研究表明,迈陈凹陷至少存在3期油气充注成藏,分别是早中新世下洋组沉积时期、中中新世角尾组沉积之后、中新世末灯楼角组沉积之后。叁期油气成藏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I期成藏油气沿断裂呈"管流"运聚成藏,II期成藏油气沿连通裂隙呈"网流"运聚成藏,III期成藏油气沿有限连通孔隙"渗流"运聚成藏。结合实例建立了迈陈凹陷不同区带的成藏模式:斜坡带为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的油气成藏模式,断裂-深凹带为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的油气成藏模式。(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19年02期)
王明臣[5](2019)在《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德尔特地区潜山是其油气的主要产层,由于其埋深相对较深,又是风化壳储层,探井较少,对其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认识不深入,严重影响了油气勘探的深入,因此,开展苏德尔特地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的研究,对正确认识其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区域构造和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从源岩供油条件,储集条件和遮挡条件叁个方面进行了苏德尔特地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合油气纵横向分布特征,对其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最后预测了油气成藏有利目标。本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认识主要有:1)苏德尔特地区油气主要来自南一段源岩,南一段源岩有机质丰富,类型好,演化程度适中,可为苏德尔特潜山提供油气。南一段源岩供烃灶主要分布在其北部,主要通过断裂与潜山侧接形成供烃窗口,苏德尔特地区主要发育有5个供烃窗口。2)苏德尔特地区潜山油气储层主要是风化壳储层,分布在距潜山顶面300m深度内,且有由上至下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平面上以构造高部位风化壳储层更发育。3)苏德尔特地区潜山断裂活动时期断盖配置垂向封闭性差,但断裂停止活动后断层侧向封闭性相对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与保存。4)苏德尔特地区潜山油气主要分布在距潜山顶面150m深度内,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油气藏类型为断块油气藏。5)苏德尔特地区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为贝西洼槽中南一段源岩通过断裂与潜山侧接形成供烃窗口,油气主要通过供烃窗口向潜山内部风化壳储层圈闭中运移和聚集成藏。6)苏德尔特地区潜山油气成藏有利目标有3个,第一个位于6号圈闭贝40-B63-60井附近;第二个位于7号圈闭贝14-5井附近;第叁个位于10号圈闭德112-227井附近。上述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苏德尔特潜山油气勘探。(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3-30)
刘宏宇[6](2019)在《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双源两控”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是一个"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自北向南可划分为斜坡带、深洼带和断裂带。断裂带下降盘一侧以近源快速堆积的水下扇和扇叁角洲等沉积体系为主,深洼带以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体系为主,斜坡带以河流-叁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受沉积体系和断裂结构的影响,迈陈凹陷的南部和北部在物源特征、沉积体系、圈闭类型、成藏模式等方面具有差异性,通常表现为"双源两控"特点。"双源"即指具有两套物源体系,分别来自斜坡带方向和断裂带方向,斜坡带的河流~叁角洲沉积体系和断裂带的砂砾岩扇体沉积体系;"两控"即指两种不同类型的圈闭类型和成藏模式,通常斜坡带以"断控型"圈闭发育为主,断裂带以"扇控型"圈闭发育为主,从而形成了"断控型油气成藏模式"和"扇控型油气成藏模式"。因此勘探过程中应运用"双源两控"模式针对不同区带进行研究和部署。(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9年01期)
丁玉璐,朱乐[7](2018)在《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的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资源评价研究中的难点是描述各种地质场景的不确定性,综合定量数据和定性知识做出科学的决策。贝叶斯网络是进行不确定性概率推理的有效模型。本文首先以假想的油气成藏为例,结合先验知识得到后验概率并创建贝叶斯网络,计算成藏可能性;然后构建塔河地区成藏可能性的贝叶斯网络,通过设置证据节点,预测效果有较大改善。结果表明,应用贝叶斯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一、研究成因(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期刊2018年10期)
薛永安[8](2018)在《渤海海域油气运移“汇聚脊”模式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海域新近系是重要的勘探层系,但不同构造区带的新近系油气成藏差异很大。通过渤海海域新近系不同构造带油气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研究,提出在古近系中发育"汇聚脊"是造成上覆新近系有利圈闭成藏的关键。"汇聚脊"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低势区,包括高凸起型、陡坡沉积砂体型和凹中古地貌隆起型3种类型。新近纪晚期,在凹陷内的掀斜断块构造和缓坡区的断块构造中,由于古近系不发育"汇聚脊",新近系难以形成商业性油气藏。依据新近系的有利构造圈闭与"汇聚脊"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油气运移的"汇聚脊"及其控藏模式的建立是对渤海湾盆地浅层油气成藏理论的丰富,可指导渤海海域新近系较高成熟勘探域的勘探。(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翔,黄成刚,张平,崔俊,马新民[9](2018)在《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世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英西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单井产量差异大,构造及岩性复杂,探讨其成藏模式和沉积特征意义重大。对英西地区渐新世E32的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进行分析。系统地开展了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古地貌分析、碳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地化研究、构造物理模拟与成藏模式分析、储层渗流机制以及高产控制因素分析,提出英西地区渐新世E32为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半深湖相咸化沉积环境,基质孔隙储油、盐下异常高压造缝、上覆盐层封盖共同造就了英西地区特殊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岩性以深灰色或灰黑色等暗色色调为主的混积岩类矿物沉积为主,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2)E32沉积前的古地貌为一个"西低东高"的局限湖泊,富含盐类物质的西部物源和富含淡水的北部物源共同控制了"东英西湖"和"西英西湖"在盐类矿物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性;3)碳氧同位素数据点分布于开放性湖泊与封闭性湖泊之间,4)Sr/Ba平均值为2.01,均大于1;Sr/Cu平均值为109.04,远大于5;U/Th平均值为0.62,均小于1,指示了咸化、干旱和还原环境;5)盐下主力产层的压力系数可高达2.4,"自源-超压系统"导致异常高压聚集造缝,上覆岩盐作为优质盖层,构成英西低孔超低渗储层的完整渗流体系。(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范立新,陈栋,马捷,董文艺,王小阳[10](2018)在《高邮凹陷北斜坡泰州组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州组勘探程度很低,是高邮凹陷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和资源接替领域。根据高邮凹陷泰州组地质特征及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特点,建立了高邮凹陷泰州组3种油气成藏模式,并进一步分析认为油源供给丰度控制泰州组油藏富集程度、有效输导体系控制油藏平面分布、断层侧向封堵控制油藏纵向规模。(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16期)
油气成藏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盆地之一,研究区位于该前陆盆地的斜坡带,其地质认识程度低,对油气成藏的研究不系统。基于地震剖面和烃源岩热解数据,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伊拉克中部油区油气成藏要素。研究表明,该区正断层未断穿新生代地层,断裂活动中部最强,北部较弱,南部最弱;褶皱活动中部最强,南部稍弱,北部最弱。早白垩世-中白垩世期间,研究区处于弱伸展构造环境;晚白垩世Hartha组沉积时期,断层发生正反转,研究区处于弱挤压构造环境;晚白垩世末到始新世,研究区处于弱伸展构造环境;渐新世,褶皱作用开始;中新世,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上白垩统Khasib组-Hartha组砂屑灰岩和下白垩统Zubair组砂岩是研究区主要储层。主力烃源岩为中侏罗统Sargelu组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Chiagara组,次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Ratawi组和Zubair组。综合分析认为:与油源断裂紧临的背斜圈闭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侏罗系顶部发育良好的盖层,可为下伏主力烃源岩排出烃类的成藏提供良好的封盖条件,推测中-下侏罗统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成藏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周立宏,韩国猛,董越崎,石倩茹,马建英.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滨海断鼻断-砂组合模式与油气成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2].白桦,张建国,米中荣,杨滔,王荣新.伊拉克中部油区油气成藏要素特征及成藏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2019
[3].马瑞国,席伟军.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J].内江科技.2019
[4].刘宏宇.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特征及模式[J].海洋石油.2019
[5].王明臣.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6].刘宏宇.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双源两控”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实践[J].复杂油气藏.2019
[7].丁玉璐,朱乐.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的油气成藏模式分析[J].现代企业.2018
[8].薛永安.渤海海域油气运移“汇聚脊”模式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J].石油学报.2018
[9].李翔,黄成刚,张平,崔俊,马新民.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世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10].范立新,陈栋,马捷,董文艺,王小阳.高邮凹陷北斜坡泰州组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