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观反映。因此,学习态度的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但是,文献检索发现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进一步阅读文献发现,大学生学习态度研究的缺乏并非是因为大学生学习态度良好,没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而是因为我们对此领域缺乏关注。已有文献中理论研究较少,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态度的意义、内容及结构等问题,且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独特性有所忽视;实证研究居多,主要是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目的是考察其特点及影响因素,且研究的范围多局限于某一学校、专业或课程。因此,已有研究尚不能较好的反映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为更全面的考察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提出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将专业类别、学校层次、年级及性别因素考虑在内的,大范围和大样本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发现当前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建构。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态度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性质,从学生自身、老师、课程及专业四个方面对学习态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自编了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对211重点院校、省属重点院校、省属一般院校三个层次6所学校,1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在认识倾向上表现出对教师作用和重要性的认可,但这种倾向在性别、年级和学校层次间存在差异;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技能有消极的情感倾向,且这种倾向存在专业间的差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消极行为倾向明显,且这种倾向存在年级和性别的差异。(2)大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在认识倾向上表现出对主要的课程考核方式——考试作用的否定,且这种倾向存在年级间的差异:对所学课程有消极的情感倾向,反映为对课程兴趣不高;课程学习的自主性行为倾向明显,且存在性别、年级和学校层次的差异。(3)大学生对专业的态度,在认识倾向上表现为对自己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有较好的认识,且这种认识存在年级和专业间的差异;对自己专业有积极的情感倾向,且这种倾向存在专业间差异。(4)大学生对自身因素的态度,在认识倾向上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且功利价值倾向明显,重视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且这种认识倾向存在年级与学校层次间的差异:对学习成绩有消极情感倾向,体现出较高的成绩动机,且这种倾向存在学校层次间的差异。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教学中在学生、教师、课程及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教师的教学技能、课程考核的方式及教学管理监督等方面。针对问题,本研究认为首先应该通过对学生进行大学精神教育,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其次,应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三,应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最后,还应该调整课堂纪律管理策略,以充分调动老师及学生的积极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1.研究概况
  • 2.研究方法
  • 3.学习态度内容与结构
  • 4.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 5.已有研究的不足
  • 6.本研究的提出
  • (三)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
  • (四)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研究的基本思路
  • 2.主要研究方法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界定及其因素构成
  • 1.学习态度的界定
  • 2.学习态度的因素构成
  • (二) 调查问卷设计
  • 1.调查问卷的维度
  • 2.调查问卷的构成
  • 3.调查问卷的计分方式
  • (三) 调查对象与实施
  • 1.调查抽样
  •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 二、结果与分析: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
  • (一)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总体特点
  • 1.对教师的态度
  • 2.对专业的态度
  • 3.对课程的态度
  • 4.对自身因素的态度
  • (二)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性别差异
  • 1.大学生对教师态度的性别差异
  • 2.大学生对课程态度的性别差异
  • 3.对自身因素态度的性别差异
  • (三)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年级差异
  • 1.对教师态度的年级差异
  • 2.对专业态度的年级差异
  • 3.对课程态度的年级差异
  • 4.对自身态度各因素的年级差异
  • (四)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专业差异
  • 1.对教师态度的专业差异
  • 2.对专业态度的差异
  • 3.对自身因素态度的专业差异
  • (五) 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学校层次差异
  • 1.对教师态度的学校层次差异
  • 2.对课程态度的学校层次差异
  • 3.对自身因素态度的学校层次差异
  • (六) 总结论
  • 1.对教师的态度
  • 2.对专业的态度
  • 3.对课程的态度
  • 4.对自身的态度
  • 三、问题与对策
  • (一) 问题与批判
  • 1.学生的价值观念亟需引导
  • 2.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指导
  • 3.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 4.课程考核的方式需要规范
  • 5.教学管理与监督应该加强
  • (二) 思考与建议
  • 1.实施大学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 2.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3.强化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 4.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 参考文献
  • 附录: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兴趣去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J]. 科学中国人 2017(23)
    • [2].让“绿色批评”走进盲生的心灵[J]. 现代特殊教育 2008(05)
    • [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3)
    • [4].大学生声乐“学习兴趣”初探[J]. 大众文艺 2011(12)
    • [5].浅谈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育革新 2013(02)
    • [6].创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思绪飞扬[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02)
    • [7].兴趣“活”课堂三论[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9(01)
    • [8].浅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8(05)
    • [9].浅谈对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 学周刊 2011(21)
    • [10].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吉林教育 2009(32)
    • [11].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J]. 新课程学习(中) 2011(03)
    • [12].如何激发和培养你的学习兴趣[J]. 读与写(初中版) 2008(04)
    • [13].浅谈培养学生对器乐的兴趣[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02)
    • [14].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J]. 文理导航(上旬) 2010(06)
    • [15].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J]. 新教育 2008(10)
    • [16].悦读与阅读——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略谈[J]. 小学时代(教师) 2011(01)
    • [17].兴趣是激发学生上好语文课的关键[J]. 考试周刊 2008(15)
    • [18].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J]. 新课程(小学) 2015(01)
    • [19].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基本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12)
    • [20].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2(02)
    • [21].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法[J]. 中小学电教(下) 2010(09)
    • [22].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1(20)
    •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内涵新探[J]. 前沿 2011(14)
    • [24].浅析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12)
    • [25].孩子是个问题大王吗[J]. 家庭教育(幼儿家长) 2010(05)
    • [26].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课[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10)
    • [27].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 广西教育 2010(20)
    • [28].刍议学生乐学[J]. 新课程(小学) 2010(12)
    • [29].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的助推器[J]. 湖南教育(下) 2011(02)
    • [30].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 考试周刊 2012(94)

    标签:;  ;  ;  ;  

    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