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经杀青、揉捻、干燥,大部分白毫脱落,浸泡后为绿汤绿茶。绿茶的特点是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目前我国的茶饮料均为调配茶,相对而言更加注重口味,茶成分的真正含量并不高。本文采用微生物液体发酵的方法,参照已有的食用菌固体发酵绿茶的报道,将液体灵芝接种到绿茶茶汤中,一方面,灵芝通过自身分泌的多酚氧化酶,降解绿茶中的茶多酚;另一方面,利用绿茶中的营养物质,将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灵芝酸、灵芝多糖,排放到绿茶茶汤中,最终结果,使绿茶茶汤的酚氨比降低到合理的水平,提高低档绿茶的品质,获得集灵芝发酵液和绿茶成分于一体的新型绿茶饮料。实验主要分为三部分:灵芝和香菇在绿茶培养基中驯化生长比较;灵芝液体发酵绿茶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灵芝液体发酵绿茶发酵条件的优化。最后,测定了灵芝发酵液的粘度变化,确定70小时左右,代谢产物积累最多,引起粘度变化最明显。(1)将3g/100mL的绿茶茶汤按25%、50%、75%、100%的浓度添加到灵芝培养基中,固体培养时,用直径法观察生长情况;液体培养时,测量茶多酚降解情况。同时,按照相同的方法驯化香菇,在相同的驯化梯度下,对比灵芝和香菇的增长量和降解茶多酚的情况,确定香菇不适合绿茶的生长环境,灵芝能很好的适应。(2)培养基配方的优化主要包括最佳氮源的筛选、最佳碳源的筛选、最佳C/N的确定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的确定。将驯化好的固体灵芝接种到一级种培养基中,培养4-7天后,按10%的接种量,接种到二级种筛选培养基中。按照绿茶饮料综合评价指标: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都高,且酚氨比低时,绿茶饮料滋味鲜爽、回味甘甜。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氮源为尿素,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C/N为: 20:1,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3%,尿素0.15%,KH2PO4 0.15%,MgSO4·7H2O 0.05%。(3)灵芝液体发酵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主要有温度、pH、通氧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等。通过单因素实验,按照绿茶茶汤品质综合评价指标,确定灵芝液体发酵绿茶的最适温度为:23℃,最适pH为4.1,最适摇床转速为110r/min,最适接种量为:10%,最适发酵时间为:84h。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耙齿菌最佳培养基配方[J]. 食用菌学报 2013(03)
- [2].红薯淀粉发酵生产海藻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2)
- [3].大球盖菇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8)
- [4].鹅绒委陵菜再生体系的初步建立[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08)
- [5].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优化研究[J]. 广州化工 2017(18)
- [6].产β-葡聚糖酶突变株培养基的优化[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4)
- [7].几种因素对黑曲霉产果胶酶不同酶系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01)
- [8].青钱柳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1)
- [9].一株黑曲霉产纤维素酶培养基优化[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01)
- [10].绿色木霉固体发酵产孢子的条件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12)
- [11].具有抑菌活性的博落回内生真菌BLH34鉴定及发酵优化[J]. 中药材 2016(08)
- [12].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中激素浓度配比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0)
- [13].枇杷幼叶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J]. 生物技术通讯 2011(01)
- [14].美国金星大圆叶橡皮树的组培研究[J]. 绿色科技 2014(05)
- [15].红椿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 林业科技 2014(06)
- [16].长白山桑黄菌最佳培养基配方研究[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5(03)
- [17].邓恩桉再生系统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1)
- [18].笃斯越桔组培繁殖育苗技术研究初报[J]. 吉林林业科技 2008(04)
- [19].桔梗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7)
- [20].粘质沙雷氏菌产几丁质酶发酵条件的研究[J]. 生物技术 2010(03)
- [21].刺芹侧耳液体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J]. 北方园艺 2014(09)
- [22].响应面法优化乳酸链球菌素发酵培养基成分[J]. 中国酿造 2012(10)
- [23].云芝培养基配方筛选[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04)
- [24].大杯蕈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J]. 中国食用菌 2009(06)
- [25].冠突散囊菌发酵夏秋茶工艺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9)
- [26].响应面法优化曲酸发酵培养基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1(07)
- [27].利用豆渣液体发酵香菇菌丝体的研究[J]. 食用菌学报 2008(01)
- [28].香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J]. 北方园艺 2015(12)
- [29].八重绯寒樱组培工厂化技术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2019(05)
- [30].钝叶瓦松带芽叶片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草业科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