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比较论文-范康熙

同义比较论文-范康熙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义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序调整,人教版,同义比较,比喻句

同义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范康熙[1](2018)在《让学生在“同义比较”中学会斟酌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内容,而阅读与写作中斟字酌句的功夫,是判断学生是否拥有这一能力的重要标志。理解是运用的前提,斟酌语言,离不开对语言内涵的思考;而运用语言,还需要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和方法。所以,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就需要斟酌语言的形式,斟酌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此,斟酌语言,须内涵与形式并重,这是语言学(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23期)

张再兴[2](2009)在《简论中国民族古文字同义比较资料库的设计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族古文字同义比较资料库的建立可以为民族古文字、比较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穷尽、系统、便捷的数字化研究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字系统在形音义及其对应关系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词的意义为中心,建立起各民族文字之间多层次、多维度的对应系统。(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9年10期)

王元鹿[3](2008)在《关于文字传播的同义比较的意义与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民族文字的研究领域中,文字传播问题是一个至今研究尚很不足的问题。运用同义比较的方法,既可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与实践问题,又可能解决一些宏观问题与理论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黄思贤,余淑芬[4](2008)在《从同义比较看纳西族多文种间的关系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西民族中同时存在着四种文字:东巴文、哥巴文、玛丽玛莎文和达巴文,四种文字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从同义的角度,以东巴文为中心,对这几种文字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这些文字的发展规律。这一研究对文字发展理论和传播理论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王元鹿[5](2008)在《关于我国民族古文字性质的同义比较:意义与任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民族古文字的研究领域中,界定文字性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一个文字系统的定性和命名可以是多角度的。一个文字系统的性质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与空间的转换而变化的,使用文字的范围与人群也可能对文字系统的性质发生影响。运用同义比较的方法,既可能解决一些同文字性质相关的具体问题与实践问题,又可能解决一些与之相关的宏观问题与理论问题。(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李明[6](2007)在《从同义比较看古壮字的造字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壮字是古代壮族人民用来记录语言的一种文字,在造字方式上与汉字有密切关系。本文以古壮字中表示天象一类意义的文字为例,并选取古壮字中部分自源文字,通过同义比较的方法探讨古壮字的造字方式。(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07年10期)

黄思贤[7](2007)在《水字、古汉字及其纳西东巴文同义比较举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字、古汉字和纳西东巴文有相似的性质,对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的字的取象构形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探明一些字的构形原理,同时,也能反映不同民族之间风俗人情及其文化的异同。(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7年02期)

朱建军[8](2006)在《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汉字在汉字发展史以及人类文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和文字史的研究有着极为重大的认识价值。而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四省区的彝文不仅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较为古老的文种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较为古老的文种之一。彝文与国内外其他已经消亡的古文字相比,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至今还“活”着,还被使用着。彝文在中国文字史上乃至世界文字史上都有其十分特殊的地位,它在造字方法、文字风格和文字的使用方法等方而与其他民族古文字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同时也有着许多独特之处。这一文种与其他文种相比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个案,对它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的价值亦是不容置疑的,而在至今有关彝文的一些重要问题尚未取得圆满解决的情况下,运用文字学上同义比较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可能取得认识上的新突破的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的研究正是以上述认识为基础的。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对彝文的称谓及分布情况、彝文起源的神话、彝文文献、规范彝文等四个方而对彝文作了鸟瞰式的介绍,接着从彝文创制的时间、彝文的渊源物、彝文与其他文种符号的关系、彝文的性质、彝文的结构方式、彝文的规范化、彝文工具书的编纂、彝文信息化处理、彝文文宁学的学科建设等方面对近叁十年来国内彝文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本章最后还对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为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同义比较研究。本章主要含叁个部分:首先对本文所使用的四省区彝文材料的选取原则、材料的来源进行说明,并列出四省区彝文同义比较对照表。其次以四省区是否同源为切入点,对四省区共有彝文、叁省区共有彝文以及两省区共有彝文作出相应的统计。接着在以上两部分的基础上得出了关于彝文相关问题的八点结论。 第叁章为古汉字与彝文的同义比较研究。本章首先通过对古汉字与彝文假借现象的比较对彝文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认为彝文目前正处在一个叉路口,它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走向音节文字,另一条是走向更为高效的意音文字。本章接着又分两节从同义比较角度对汉字与彝文的数字、干支字作了专题讨论,并得出一些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结论。 第四章主要讨论了由同义比较引出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彝文的发生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主要从彝文的创制时间、彝文的渊源物、彝文的创制者这叁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对彝文的产生时间的讨论,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推绎,还更需要得到更多考古材料的实证;彝文发生的渊源物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彝文的起源与宗教有关,其创制者为彝族的宗教职业者——毕摩。第二个讨论的问题是彝文的性质问题。从皮尔上的符号“叁位一体”理论出发,对文字的分类问题作了重新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彝文实际将彝文认定为一种“语素—意音—记号”文字。 第五章为结论。对全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重要结论进行了归纳。 本文最后附有四个附录。(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李范文[9](2003)在《西夏文《同音》与《同义》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夏文原始文献资料为底本 ,结合现存的相关版本与相关资料 ,在详细阐释和充分考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分别从字数、音韵、内容、版本流传等方面对《同音》《同义》两部西夏文词书作一客观论证与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两书之间的异同。(本文来源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同义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民族古文字同义比较资料库的建立可以为民族古文字、比较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穷尽、系统、便捷的数字化研究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字系统在形音义及其对应关系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词的意义为中心,建立起各民族文字之间多层次、多维度的对应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义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范康熙.让学生在“同义比较”中学会斟酌语言[J].教学与管理.2018

[2].张再兴.简论中国民族古文字同义比较资料库的设计原则[J].兰州学刊.2009

[3].王元鹿.关于文字传播的同义比较的意义与任务[J].中国文字研究.2008

[4].黄思贤,余淑芬.从同义比较看纳西族多文种间的关系与发展[J].中国文字研究.2008

[5].王元鹿.关于我国民族古文字性质的同义比较:意义与任务[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李明.从同义比较看古壮字的造字方式[J].民族论坛.2007

[7].黄思贤.水字、古汉字及其纳西东巴文同义比较举例[J].兰州学刊.2007

[8].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9].李范文.西夏文《同音》与《同义》比较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标签:;  ;  ;  ;  

同义比较论文-范康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