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室温磷光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室温磷光的光物理基础、发展简史及应用。之后就非除氧室温磷光体系中常见的有序介质作了系统的介绍,重点对以环糊精为有序介质的非除氧室温磷光法及其优点作了详细阐述。结尾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在不除氧的条件下,以1,2-二溴乙烷(1,2-DBE)为第三组分,γ-环糊精(γ-CD)诱导芴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芴、γ-CD与1,2-DBE形成了包合比为1:1:1的三元包合物。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芴分别在1.8×10-7mol/L-2.5×10-6mol/L与2.5×10-6mol/L-2.75×10-5mol/L范围内,与其磷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3×10-9mol/L。另外该法用于合成海水样品中芴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6~2.87%(n=5),回收率为96.7%-98.3%。第三章:非除氧的Y-环糊精(γ-CD)水溶液中,加入1,4-二溴丁烷(1,4-DBB),1-氨基芴可被诱导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发射。通过考查对第三组分的选择、pH值、以及形成包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变化等对体系室温磷光强度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及灵敏度高的测定1-氨基芴的环糊精诱导非除氧室温磷光分析法。第四章:以1,4-二溴丁烷(1,4-DBB)为第三组分,γ-环糊精可诱导2-氨基芴产生较强的非除氧室温磷光。为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详细考查了pH值及形成包合物的组分的浓度对体系室温磷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2-氨基芴分别在1.0×10-6mol/L-6.0×10-6mol/L与6.0×10-6mol/L-2.6×10-5mol/L范围内,与其相应的磷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7×10-9mol/L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在1,4-二溴丁烷(1,4-DBB)存在下,Y-环糊精水溶液中芴及其衍生物氨基芴的非除氧室温磷光行为。结果表明γ-CD可以和芴(氨基芴)及卤代烃小分子1,4-DBB形成稳定的三元包合物,从而减小了氧气对磷光的猝灭效应,使体系的磷光强度增强。为探讨取代基种类及位次对发光行为的影响,结合第2-4章的研究结果并应用量子化学半经验计算方法,研究了γ-CD包合芴系衍生物的包合方式。为探究三个体系的三元包合物包合模式,实验采用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手段来推断其包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