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律师辩护制度之思考

我国律师辩护制度之思考

论文摘要

刑事辩护制度是指被追诉人对指控他们的犯罪事实,自己或者委托他人依法进行辩护,证明自己无罪、罪轻,或者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制度。律师辩护制度则是有律师参与下的刑事辩护制度,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一宪法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和保障,是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辩护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成为刑事诉讼程序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各国刑事诉讼模式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律师辩护模式的差别:当事人主义模式下的律师辩护模式形态为自由辩护模式;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的律师辩护模式为有限辩护模式;混合式诉讼模式下的律师辩护模式为混合式辩护模式。各国诉讼模式下的律师辩护模式各有优劣,为中国律师辩护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定之初,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是强职权主义模式,该模式将犯罪控制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导致与被追诉人人权保障最密切的一项制度,即律师辩护制度受到各种限制,完全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1996年,我国进行了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刑事诉讼模式也转型为以强职权主义为基调添加了一些当事人主义因素的混合型诉讼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较之以前更重视被追诉人的权利,但是,与之相关的律师辩护问题却没能在实质上得到解决,相反,一些立法上的初衷,最终被现实操作所湮没,辩护律师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质证难、辩护意见采纳难的辩护“五难”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从我国辩护律师面临的“五难”问题的现实中,反映出了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包括制度外的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及政治因素和一些制度内的公检法职能问题及控辩双方失衡的问题,要解决我国律师制度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最终追溯到中国的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问题上来。该文在最后提出了一些思考,虽然没能完成中国刑事诉讼理想模式的转型,但是指出,中国刑事诉讼模式不论最终向何种模式转型,其亟待解决的便是权力的规范与权利的保障问题,与此同时,也只有完成了权力的有效制约与权利的良好保障,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法律模式不同,辩护效果迥异
  • 第一章: 律师辩护制度概述
  • 一、律师辩护制度及相关术语的涵义分析
  • (一) 辩护、辩护权与辩护人
  • (二) 刑事辩护制度、律师制度与律师辩护制度
  • 二、律师辩护制度的历史沿革
  • (一) 早期奴隶制鲜见律师辩护制度的痕迹
  • (二) 弹劾制诉讼模式下律师辩护制度的雏形
  • (三) 纠问式诉讼模式下律师辩护制度的萎缩
  • 三、律师辩护制度的功能
  • (一) 律师辩护制度与实体真实的发现
  • (二) 律师辩护制度与程序正义的实现
  • (三) 律师辩护制度与被追诉人人权保障
  • (四) 律师辩护制度与诉讼效率的提高
  • 第二章: 外国刑事辩护制度生存的诉讼模式背景与外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
  • 一、当事人主义模式下的律师辩护制度
  • (一) 背景
  • (二) 律师辩护制度的现状
  • (三)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律师辩护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改进
  • 二、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律师辩护制度
  • (一) 背景
  • (二) 律师辩护制度的现状
  • (三)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律师辩护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改进
  • 三、混合模式下的律师辩护制度
  • (一) 背景
  • (二) 律师辩护制度的现状
  • (三) 混合式诉讼模式下律师辩护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改进
  • 第三章: 中国律师辩护制度的现状及其所依赖的诉讼模式背景
  • 一、中国律师辩护制度的实证分析
  • (一) 刑事辩护律师会见难
  • (二) 辩护律师调查取证难(阅卷难)
  • (三) 辩护律师质证难
  • (四) 辩护律师辩护意见采纳难
  • 二、中国律师辩护制度所处的刑事诉讼模式背景分析
  • (一) 刑事诉讼法修改前我国的强职权主义模式
  • (二)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以强职权主义为基调的混合式模式
  • 第四章: 问题与思考
  • 一、制度外因素
  • (一) 文化因素
  • (二) 经济因素
  • (三) 政治因素
  • 二、制度内因素
  • (一) 控辩双方的权利失衡
  • (二) 我国公检法机构利益三位一体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律师辩护制度之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