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阻络证论文-程素丹,邱根祥,王臣大,祝军峰

寒湿阻络证论文-程素丹,邱根祥,王臣大,祝军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寒湿阻络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辛热燥湿法,寒湿阻络证,雷氏医学

寒湿阻络证论文文献综述

程素丹,邱根祥,王臣大,祝军峰[1](2018)在《雷氏辛热燥湿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采用雷氏辛热燥湿法组方治疗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阻络证患者,取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31±13.18岁;平均病程5.61±2.16月。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3.92±12.73岁;平均病程5.31±2.02月。两组(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鑫,朱栩宏[2](2017)在《中药外敷法配合阳和汤治疗膝关节炎寒湿阻络证105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溻渍法配合阳和汤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炎患者10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服用阳和汤治疗,观察组在服用阳和汤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敷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治愈5例,显效3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30%,观察组中治愈8例,显效5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9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给予膝关节炎患者阳和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阳和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着,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郑灿[3](2017)在《羌桂舒颈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羌桂舒颈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寒湿阻络证)的临床研究评价羌桂舒颈汤、枕颌牵引的疗效以及探究其作用机理。同时为治疗本病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本病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清远市中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病人,按“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出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患者进入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行西药加牵引治疗,B组患者行中药加西药加牵引治疗。通过观察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治疗2周后的NDA评分、颈椎曲度值及总体疗效评估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同时对行颈椎CT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相关技术处理,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结果:治疗3天、1周、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5,认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B组患者治疗3天及1周后VAS评分中位数均小于A组患者,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中位数相同,但B组患者上四分位小于A组患者,认为在缓解疼痛方面B组患者优于A组。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DA评分比较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且B组患者NDA评分中位数小于A组患者。认为在恢复功能方面B组患者优于A组。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值与治疗前比均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曲度值合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总体对比,P值小于0.0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认为中药、牵引等治疗措施对颈椎曲度值的改变存在相应的影响。54例在我院行颈椎CT检查的患者中48例患者影像学上存在椎间孔狭窄,且狭窄椎间孔与支配根性症状分布区域的颈神经相一致,即该神经根由该椎间孔穿出,一致率为88.9%,认为椎间孔狭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其中钩椎关节增生,关节突关节增生是造成椎间孔狭窄的主要原因。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7<0.05,且B组患者有效率(95.6%)大于A组患者有效率(88.90%),认为采用中药加西药加牵引的治疗方法优于西药加牵引的治疗方法。结论:羌桂舒颈汤配合西药及牵引治疗较单纯西药加牵引治疗在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根性疼痛、恢复生活功能及总体疗效方面效果更明显,说明羌桂舒颈汤对神经根颈椎病(寒湿阻络证)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中药、牵引等治疗措施对颈椎曲度值的改变存在相应的影响。颈椎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造成椎间孔狭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最主要病因。(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01)

李雯,訾铁营[4](2016)在《痹痛灵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痹通灵冲剂在证属寒湿阻络的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通过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证属寒湿阻络的RA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艾甲氨蝶呤联合双醋瑞因治疗,治疗组接受甲氨蝶呤、双醋瑞因联合痹通灵冲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间晨僵时间及RA活动性评分(DAS28)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完成2个月的治疗时,治疗组晨僵时间及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入组时两组间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完成2个月的治疗时,治疗组RF、CRP及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证属寒湿阻络的RA的治疗中,痹通灵冲剂可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6年05期)

杜敏,韩怡菊,张芳,崔艳华,何东平[5](2015)在《炜火黄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炜熿灸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炜熿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悬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持续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HAQ及DAS28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炜熿灸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熊绍林,温文星,叶荫科[6](2014)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51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颈椎牵引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0%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有较好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4年05期)

马菲[7](2013)在《附子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侵害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反复发作的滑膜炎症为特征,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因其病因仍未真正明确,西医尚无根治办法,治疗以控制炎症和关节的损伤,延缓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器官的损伤等为主。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运用中医传统理论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显着临床效果。有毒中药如雷公藤、细辛、乌头类(川乌、草乌与附子)等临床用于治疗痹证,疗效明显。附子因其毒性较川乌、草乌小,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及免疫抑制作用,通过合理配伍广泛用于RA的治疗,但因其毒副作用限制临床使用。目的:对临床应用含有不同剂量附子的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的病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研究,试图总结并探讨临床应用附子的毒性与证候、疗效的相关性,以期能够制定临床上重用附子的临床用药指导原则。方法:收集160例临床应用运用含附子的中药复方治疗RA(寒湿阻络证)的病例,按附子的不同剂量分为15g、20g、30g组以及50g组,每组各40例,疗程为8周,收集附子用量、用法、配伍、煎煮、疗效及不良反应资料,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证候总积分,在治疗前及治疗8后对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AS28(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28joints, DAS28)评分等疗效指标,以及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附子复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研究共纳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0例,其中脱落病例8例(15g组3例,20g组2例,30g组1例,50g组2例),2例因违反治疗方案加用其他影响疗效的药物而被剔除(30g组1例、50g组1例)。完成试验的有效病例共150例,病例脱落率为5%,剔除率为1.25%,脱失率6.75%,小于20%。2、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四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和自身总体评价随观察时点的推移,在治疗2周时上述临床指标即较治疗前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同观察时点的各组组间比较:50g组在治疗治疗2、4、6、8周时上述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15g、20g和30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g组在治疗6、8周时上述指标改善效果优于15g和20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5g组和20g组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实验室指标方面,四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治疗后(第8周)上述实验室指标进行组间比较,50g组明显优于其他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g组优于15g、20g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5g、20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中医症状、体征方面,四组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关节不利、关节畏寒、全身畏寒等症状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程度、关节压痛程度、关节不利、晨僵、关节畏寒、全身畏寒方面,50g组在治疗2、4、6、8周时疗效均优于其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5g组、20g组和30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改善患者手足不温、夜间痛甚、神疲乏力方面,尚不能认为四组疗效有差异。5、在DAS28评分方面,四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50g组较其他3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g组较15g组和20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5g组和20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前后DAS28评分减少值比较,50g组的降幅较其它3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g组与15g组、20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5g组和20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判定,15g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愈显率0%),20g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愈显率2.63%),30g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愈显率7.89%),50g组的总有效率为97.3%(愈显率35.14%),经统计分析,四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g组明显优于其它3组。7、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附子50g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均因其煎煮方法不当,症状自行缓解。结论:附子虽是有毒中药,因有良好消炎、止痛及免疫调节作用用于RA的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临床应用关键是发挥其疗效而规避或减少其毒性。经临床观察得出初步结论,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剂量,经合理配伍和正确的煎煮方法,附子临床应用是安全并且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5-01)

唐成剑[8](2013)在《仙牛祛湿汤加透药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寒湿阻络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仙牛祛湿汤加透药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寒湿阻络证)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腰肌劳损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叁组,分别为对照1组、治疗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2组30组,分别予以金乌骨通胶囊加透药疗法、仙牛祛湿汤加透药疗法及透药疗法,观察2周。以叁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疼痛VAS评分、中医症状总评分、单项症状消失和缓解率为观察指标,对叁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监测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便常规、生命体征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叁组组内比较显示,叁组组内在改善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及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叁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腰骶冷痛、转侧不利、腰痛绵绵、腰膝酸软、手足不温疗效方面、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在改善腰骶冷痛、转侧不利、腰痛绵绵、腰膝酸软、手足不温疗效方面、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天与治疗前叁组组内比较显示,叁组在改善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天叁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腰骶冷痛、转侧不利、腰痛绵绵、腰膝酸软、手足不温疗效方面、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在改善腰骶冷痛、转侧不利、腰痛绵绵、腰膝酸软、手足不温疗效方面、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牛祛湿汤加透药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寒湿阻络证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临床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3-01)

龙小琴,马武开[9](2012)在《苗药金乌健骨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苗药金乌健骨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金乌健骨方配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益肾蠲痹丸配合甲氨蝶呤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炎性活动指标等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2年10期)

吴素玲,孙丽霞[10](2009)在《略举仲景方在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周围关节骨质损害为特征的多系统性慢性炎症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肿胀多、疼痛、晨僵、甚则僵硬、畸形,属中医"痹证"范畴。运(本文来源于《中医药通报》期刊2009年05期)

寒湿阻络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法配合阳和汤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炎患者10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服用阳和汤治疗,观察组在服用阳和汤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敷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治愈5例,显效3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30%,观察组中治愈8例,显效5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9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给予膝关节炎患者阳和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阳和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着,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寒湿阻络证论文参考文献

[1].程素丹,邱根祥,王臣大,祝军峰.雷氏辛热燥湿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8

[2].李鑫,朱栩宏.中药外敷法配合阳和汤治疗膝关节炎寒湿阻络证105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

[3].郑灿.羌桂舒颈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4].李雯,訾铁营.痹痛灵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研究[J].陕西中医.2016

[5].杜敏,韩怡菊,张芳,崔艳华,何东平.炜火黄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

[6].熊绍林,温文星,叶荫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5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

[7].马菲.附子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8].唐成剑.仙牛祛湿汤加透药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寒湿阻络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9].龙小琴,马武开.苗药金乌健骨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

[10].吴素玲,孙丽霞.略举仲景方在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中的运用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9

标签:;  ;  ;  ;  

寒湿阻络证论文-程素丹,邱根祥,王臣大,祝军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