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筛选及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应用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筛选及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本研究在模拟蛋鸡的生理生化条件下,确定了非淀粉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体外酶解棉籽粕、菜籽粕、花生仁粕的最大酶活以及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体外酶解杂粕的最大适宜配比酶活和应用适宜配比酶活的配方筛选。研究了在蛋鸡日粮中用杂粕不同程度替代豆粕的情况下,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日粮养分代谢率、蛋品质的影响。试验一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筛选试验研究1、单体非淀粉多糖酶酶解杂粕最大酶活的研究以净还原糖生成量为标识,研究了非淀粉多糖酶体外酶解棉籽粕、菜籽粕、花生仁粕最大酶活,结果为:30300U纤维素酶/g棉籽粕、22700U纤维素酶/g菜籽粕、22900U纤维素酶/g花生仁粕。研究了单独使用果胶酶体外酶解棉籽粕、菜籽粕、花生仁粕最大酶活,结果为:19800U果胶酶/g棉籽粕、37700U果胶酶/g菜籽粕、43500U果胶酶/g花生仁粕。研究了单独使用木聚糖酶体外酶解棉籽粕、菜籽粕、花生仁粕最大酶活,结果为:39300U木聚糖酶/g棉籽粕、19700U木聚糖酶/g菜籽粕、18600U木聚糖酶/g花生仁粕。2、复合非淀粉多糖酶最大酶活适宜配比的研究采用三元正交表中L9(34)设计,以净还原糖生成量为标识,非淀粉多糖酶体外酶解杂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仁粕=9:9:6)的适宜配比为:20000U纤维素酶/g杂粕、30000U果胶酶/g杂粕、20000U木聚糖酶/g杂粕。3、复合非淀粉多糖酶适宜酶活应用配比的研究以净还原糖生成量的效价为标识,非淀粉多糖酶体外酶解杂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仁粕=9:9:6)的适宜应用配比酶活为第4组。试验二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将600只42周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5组(A-E),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A组为玉米-豆粕日粮对照组,B、C组分别为玉米-杂粕不同程度取代豆粕日粮试验组,D、E组分别为在B、C组基础上添加的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试验组,研究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采食量、平均蛋重、料蛋比、破蛋率、软蛋率、脏蛋率的指标上,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产蛋率上,处理B、处理E均显著高于处理C(P<0.05),A组、B组、D组、E组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D组、E组的产蛋率均高于A组。提示:在蛋鸡杂粕日粮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并达到了豆粕日粮的效果。试验三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蛋鸡日粮养分代谢率的影响本试验分为5组(A-E),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健康只鸡。A组为玉米-豆粕日粮对照组,B、C组分别为玉米-杂粕不同程度取代豆粕日粮试验组,D、E组分别为在B、C组基础上添加的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试验组,研究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复合酶对饲料养分代谢率的影响。采用全收粪法,测定五种日粮中营养物质的表观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D组、E组比B组、C组的能量表观代谢率(P>0.05)、粗脂肪表观代谢率(P<0.05)、粗纤维表观代谢率(P<0.01)、NDF表观代谢率(P<0.05)、ADF表观代谢率(P>0.05)、钙表观代谢率(P>0.05)和磷表观代谢率(P>0.05)均有提高,E组的能量表观代谢率、粗脂肪表观代谢率、粗纤维表观代谢率、钙表观代谢率和磷的表观代谢率最高;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D组、E组比B组、C组均有降低(P<0.05),但均高于A组。提示:在蛋鸡杂粕日粮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比不添加显著提高了饲料养分代谢率,并超过了豆粕日粮中养分代谢率。试验四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复合酶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将600只42周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5组(A-E),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A组为玉米-豆粕日粮对照组,B、C组分别为玉米-杂粕不同程度取代豆粕日粮试验组,D、E组分别为在B、C组基础上添加的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试验组,研究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复合酶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在蛋鸡饲养试验的结束时,随机从各组每重复中抽取10枚蛋,其中5枚进行常规蛋品质的测定,另5枚进行蛋内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对常规蛋品质的影响:在蛋形指数、蛋黄比例、蛋黄颜色、蛋壳比例、哈夫单位指标上,各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D组、E组比B组、C组的蛋形指数、蛋黄比例、哈夫单位均有降低,而蛋壳比例有所增加;在蛋黄指数上,E组显著低于组A (P<0.05),其它各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蛋壳厚度上,A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E显著低于A组(P<0.05),A组、B组、D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与C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D组、E组比B组、C组的蛋壳厚度均有增加,表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蛋壳厚度具有提高作用。2)对蛋内容物的影响:各组间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钙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A组的水分含量最低;D组、E组比B组、C组的脂肪含量均有所增加,但随着杂粕用量的增加添加复合酶制剂后,脂肪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在蛋白质含量上,B组与C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组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在灰分含量上,A组与C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与D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B组、C组、D组和E组之间均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磷含量上,E组显著高于A组和D组(P<0.05);A组、B组、C组和D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鸡蛋的棉酚含量上,各组鸡蛋中棉酚的含量都远远低于国家食品标准所规定不超过200mg/Kg的含量。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杂粕的应用现状
  • 1.1.1 杂粕的营养价值
  • 1.1.1.1 棉籽粕的营养价值
  • 1.1.1.2 菜籽粕的营养价值
  • 1.1.1.3 花生饼粕的营养价值
  • 1.1.2 杂粕中的毒物及抗营养因子
  • 1.1.2.1 杂粕中的毒物
  • 1.1.2.1.1 棉酚及其作用
  • 1.1.2.1.2 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
  • 1.1.2.1.3 芥子碱
  • 1.1.2.1.4 芥酸
  • 1.1.2.1.5 丹宁
  • 1.1.3 杂粕的脱毒处理方法
  • 1.1.3.1 棉籽粕的脱毒处理方法
  • 1.1.3.2 菜籽粕的脱毒处理方法
  • 1.1.4 杂粕中的非淀粉多糖及其抗营养作用
  • 1.1.4.1 阿拉伯木聚糖
  • 1.1.4.2 β-葡聚糖
  • 1.1.4.3 甘露聚糖
  • 1.1.4.4 果胶
  • 1.1.4.5 纤维素
  • 1.2 非淀粉多糖酶对杂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作用
  • 1.2.1 木聚糖酶
  • 1.2.2 β-葡聚糖酶
  • 1.2.3 β-甘露聚糖酶
  • 1.2.4 果胶酶
  • 1.2.5 纤维素酶
  • 1.3 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
  • 1.4 非淀粉多糖酶在家禽中的应用
  • 1.4.1 木聚糖酶在家禽中的应用
  • 1.4.2 β-葡聚糖酶在家禽中的应用
  • 1.4.3 甘露聚糖酶在家禽中的应用
  • 1.4.4 果胶酶在家禽中的应用
  • 1.4.5 纤维素酶在家禽中的应用
  • 2 引言
  • 3 试验部分
  • 试验一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筛选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单体非淀粉多糖酶酶解杂粕最大酶活的研究
  • 3.2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最大酶活适宜配比的研究
  • 3.3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适宜酶活应用配比的研究
  • 4 讨论
  • 4.1 单体非淀粉多糖酶酶解杂粕最大酶活的研究
  • 4.2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最大酶活适宜配比的筛选研究
  • 4.3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适宜酶活应用配比的筛选研究
  • 5 小结
  • 试验二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酶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4.1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 4.2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蛋鸡产蛋经济效益的影响
  • 5 小结
  • 试验三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蛋鸡日粮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试验四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常规蛋品质的影响
  • 3.2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蛋内营养物质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常规蛋品质的影响
  • 4.2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蛋内营养物质的影响
  • 5 小结
  • 4 结论
  • 4.1 本研究结论
  • 4.2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非淀粉多糖真代谢率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7(08)
    • [2].非淀粉多糖酶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J]. 猪业科学 2016(02)
    • [3].育肥猪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兽医学杂志 2014(10)
    • [4].基于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生长猪背最长肌中蛋白表达影响(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5(06)
    • [5].常见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及其营养作用[J]. 中国畜禽种业 2015(09)
    • [6].小米糠水溶性非淀粉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J]. 粮食与油脂 2019(12)
    • [7].几种常见谷物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含量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6)
    • [8].非淀粉多糖酶的应用研究进展[J]. 北方牧业 2014(06)
    • [9].我国在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研究上取得突破[J]. 饲料广角 2014(07)
    • [10].农科院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获突破[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04)
    • [11].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获突破[J]. 猪业观察 2014(05)
    • [12].非淀粉多糖酶与植酸酶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2(06)
    • [13].非淀粉多糖酶对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1(04)
    • [14].不同饲粮类型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13)
    • [15].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与植酸酶对仔猪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1(12)
    • [16].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0(08)
    • [17].几种商业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J]. 饲料博览 2010(06)
    • [18].非淀粉多糖酶对饲料中能量利用的影响及机理[J]. 中国饲料 2010(24)
    • [19].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1)
    • [20].非淀粉多糖酶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J]. 四川畜牧兽医 2009(03)
    • [21].非淀粉多糖酶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8)
    • [22].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机制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J]. 饲料研究 2009(11)
    • [23].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 中国饲料 2009(24)
    • [24].非淀粉多糖酶对体外养分消化和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20(03)
    • [25].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J]. 饲料博览 2018(12)
    • [26].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提取纯化技术进展(英文)[J]. 现代食品科技 2019(09)
    • [27].农科院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获突破[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4(05)
    • [28].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鸡蛋品质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4(17)
    • [29].大豆非淀粉多糖研究进展[J]. 黑龙江水产 2012(03)
    • [30].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液指标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11(17)

    标签:;  ;  ;  ;  ;  ;  ;  

    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筛选及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