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缓冲性能的三维细胞支架研制

具有自缓冲性能的三维细胞支架研制

论文摘要

组织工程学的科学意义不仅在于为解除病人痛苦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复制“组织”、“器官”的新思想,它标志着“生物科技人体时代”的到来,是“再生医学的新时代”,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医学革命”。细胞支架,不仅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培养效率,而且决定着移植后,能否与机体良好的适应、结合和修复,是限制组织工程应用于临床的一个关键因素。研制孔隙率高、孔隙连通性好、物化性能满足生物功能要求的细胞支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细胞支架制备方法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喷雾法制备出不同孔径的磷酸氢二钠球形致孔剂,利用改进的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技术(混合压制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细胞支架,探讨了制备条件对支架孔隙结构、形态的影响;并在三维聚乳酸支架中加入微胶囊作缓冲体系,探讨了不同条件对微球成囊现象、包埋率、粒径分析及释放速度等的影响;观测支架的体外降解行为,探讨影响支架降解的因素,研究了支架的自缓冲作用。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体积溶液酸度的方法,测定降解过程中支架内部溶液的酸度。本实验制备出了孔隙率达93%以上,直径为0.826±0.079 cm,高为0.314±0.016 cm的圆柱形多孔聚乳酸支架,支架内部孔隙形态规则、孔隙连通、整体均匀性好,从而证明混合压制成型技术是一种快速、实用的、能构建满足组织工程需求的聚乳酸细胞支架的方法。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加入的微胶囊均嵌在聚乳酸支架壁内,支架孔隙形态、结构、连通性基本没有改变,表明混合压制成型技术制得的具有微胶囊自缓冲体系的细胞支架,集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优势于一体,内部结构可控,孔隙率高,孔隙连通性好。利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小体积溶液酸度的方法,正确评价支架降解过程中微环境的酸度变化规律,验证了小体积溶液酸度测定法是一种稳定、准确、精密度高而又简便、可行的测试技术。加入赖氨酸-壳聚糖微胶囊的支架的酸度变化比没有加微胶囊的支架要小,进而说明加入微胶囊缓释体系有效避免了支架材料因降解而引起的局部酸性累积。辅以降解过程中支架失重、分子量变化的测定结果,可得到降解介质、微胶囊含量对支架材料的降解影响较大,水解介质的更换情况、孔隙大小对支架降解速度影响较小等结论。支架降解过程中,内部与外部溶液酸度及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支架的内部与外部降解介质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质,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支架具有良好的孔隙间连通性。综上所述,利用微胶囊缓释作用结合混合压制成型技术,可以制备出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高、连通性好的多孔细胞支架,该支架避免了聚乳酸的自催化降解或酸性产物积累缺陷,能满足组织工程需求,在组织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也验证了小体积溶液酸度测定方法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可用于测定降解过程中支架内外降解液酸度的实用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支架材料
  • 1.2 支架制备方法
  • 1.2.1 经典的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技术
  • 1.2.2 溶液浇铸/粒子沥滤-层叠技术
  • 1.2.3 熔融铸模-粒子沥滤技术
  • 1.2.4 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挤出技术
  • 1.2.5 溶剂混合-粒子沥滤技术
  • 1.2.6 溶剂浇铸/粒子沥滤-相分离技术
  • 1.2.7 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气体发泡技术
  • 1.2.8 致孔剂粘结-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技术
  • 1.3 本课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2 致孔剂制备
  • 2.1 致孔剂制备方法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致孔剂形貌
  • 2.3.2 不同制备条件对磷酸氢二钠致孔剂粒径分布的影响
  • 2.3.3 不同条件对致孔剂形貌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微胶囊制备
  • 3.1 微胶囊制备方法
  • 3.1.1 界面聚合法
  • 3.1.2 原位聚合法
  • 3.1.3 复凝聚法
  • 3.1.4 喷雾干燥法
  • 3.1.5 悬浮交联法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微胶囊的形貌
  • 3.3.2 不同反应条件对微胶囊化反应的影响
  • 3.3.3 微胶囊的性能表征
  • 3.4 本章小结
  • 4 支架制备
  • 4.1 基本原理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三维多孔细胞支架制备
  • 4.2.4 支架的表征
  • 4.2.5 支架清洗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支架外观和孔隙结构
  • 4.3.2 支架孔隙率和吸水率
  • 4.3.3 支架杂质检测
  • 4.4 本章小结
  • 5 支架降解
  • 5.1 实验原理
  • 5.1.1 聚乳酸降解机理
  • 5.1.2 分光光度法测定酸度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试剂
  • 5.2.2 实验仪器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小体积溶液酸度测定方法中pH 值与吸光度的关系曲线测定
  • 5.3.2 降解液pH 值的测定
  • 5.3.3 支架失重率测定
  • 5.3.4 支架材料分子量测定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具有自缓冲性能的三维细胞支架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