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杂交稻增产潜力及杂交组合茎秆优势性状研究

高产杂交稻增产潜力及杂交组合茎秆优势性状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探讨高产杂交稻的增产潜力,本文以两优培九为材料,以汕优63、培两优288及其亲本为对照,采用不同的施肥水平处理,分析比较了生育期动态、叶龄动态、分蘖动态和干物质积累等特征与产量构成的关系;同时以海南野生稻不育系与安仁籼稻、215、武育粳、199等的远缘杂交组合及亲本为材料,研究茎秆形态、组成成分和相关生理指标与茎秆抗倒伏的关系。结果如下: 1 不同施肥条件下高产杂交稻的生育动态比较 不同施肥条件下杂交稻生育期长短变化不大,高肥条件下出叶速度快、分蘖能力强、最后3片叶叶面积大,且杂交组合大于亲本。高、中、低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最长(尤其是营养生长期和籽粒灌浆期较长)、分蘖发生早且快,分蘖能力最强、最后3片叶叶面积最大。表明在高肥条件下,两优培九株叶形态好,光合面积大,最后3片叶功能期长,物质积累多,籽粒灌浆期长是其高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2 不同施肥条件下高产杂交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性状比较 高、中、低肥条件下,杂交组合生物产量都高于亲本,表明杂种的超亲优势在不同施肥条件下都能表现出来。高肥条件下,两优培九生物产量最高、有效穗数最多,中肥条件下,汕优63生物产量最高;两优培九的经济系数在高、中肥条件下的超亲优势值分别为6.75%、3.02%;高、中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平均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最多、有效穗数多于汕优63,而低肥条件下,培两优288每穗实粒数最多。表明作为超级稻的两优培九需要较高的施肥水平才能发挥其杂种优势,在肥水较充足时能较好地协调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数间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杂交水稻增产潜力研究的进展
  • 1.1.1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 1.1.2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与产量
  • 1.1.3 杂交水稻增产潜力的研究
  • 1.2 水稻茎秆与抗倒伏关系的研究进展
  • 1.2.1 水稻茎秆结构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
  • 1.2.2 株高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
  • 1.2.3 作物茎秆倒伏类型划分的研究
  • 1.2.4 作物抗倒性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 1.2.5 作物抗倒性的化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 1.2.6 茎秆机械强度与抗倒性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叶龄动态和分蘖动态变化的测定
  • 2.2.2 叶片长度、宽度和叶面积测定
  • 2.2.3 茎秆组织解剖性状测定
  • 2.2.4 株高、茎长及伸长节间长度的测量
  • 2.2.5 茎秆机械强度测定
  • 2.2.6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茎秆横切面超微结构
  • 2.2.7 全茎秆、各伸长节间干重的测定
  • 2.2.8 主要经济性状测定
  • 2.2.9 茎秆中主要贮藏物质测定
  • 2.2.10 茎秆主要组成成分的测定
  • 2.2.11 茎秆生育后期生理活性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杂交组合增产潜力的研究
  • 3.1.1 不同施肥条件下杂交组合和亲本生育动态的比较
  • 3.1.2 不同施肥条件下杂交组合和亲本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比较
  • 3.1.3 不同施肥条件下杂交组合及亲本倒三叶总叶面积比较
  • 3.1.4 不同施肥条件下供试组合及亲本叶龄动态变化的比较
  • 3.1.5 不同施肥条件下供试组合和亲本分蘖动态变化的比较
  • 3.1.6 不同施肥条件下供试组合及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
  • 3.1.7 不同施肥条件下供试组合及亲本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比较
  • 3.2 杂交组合茎秆优势性状研究
  • 3.2.1 不同施肥条件对杂交稻茎秆性状影响的研究
  • 3.2.2 远缘杂交组合茎秆性状研究
  • 3.2.3 远缘杂交组合茎秆生育后期主要组成成分比较
  • 3.2.4 远缘杂交组合茎秆生育后期生理活性比较
  • 4 讨论
  • 4.1 关于高产杂交稻的生育动态与增产潜力
  • 4.2 关于穗粒结构、生物产量与增产潜力
  • 4.3 关于茎秆形态解剖特性与抗倒伏性
  • 4.4 关于茎秆机械强度与抗倒伏性
  • 4.5 关于茎秆贮藏物质、茎秆组成成分及生理活性与抗倒伏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原创性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早衰的内源激素和营养生理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11)
    • [2].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内源激素和营养生理研究[J]. 作物研究 2013(05)
    • [3].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作物生长率的气候模型及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04)
    • [4].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低温强光适应特性[J]. 激光生物学报 2008(01)
    • [5].两优培九及其父本扬稻6号抽穗后叶片与根系衰老特点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3)
    • [6].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1)
    • [7].两优培九再生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 2012(06)
    • [8].“两优培九”及其亲本苗期对氮素的生理响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01)
    • [9].生殖生长期两优培九功能叶光反应特性[J]. 作物学报 2010(11)
    • [10].9个水稻品种的比较[J]. 农技服务 2010(08)
    • [11].两优培九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 2011(07)
    • [12].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齐穗期株型的区域差异及对冠层结构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05)
    • [13].单季稻应用防虫网育秧的适宜秧龄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08(02)
    • [14].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对两优培九物质分配与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3)
    • [15].精准生产设计与管理决策模型技术在超级稻两优培九上的应用[J]. 中国稻米 2010(01)
    • [16].旱区超级稻再生栽培试验初报[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04)
    • [17].沿江稻区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3)
    • [18].德优8258在江汉平原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世界 2010(12)
    • [19].不同耕作方式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08(04)
    • [20].高产杂交水稻剑叶全展后主要光合生理特征的研究[J]. 核农学报 2008(05)
    • [21].高产杂交稻生长和产量边际效应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2)
    • [22].不同水稻品种对施氮量的响应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3)
    • [23].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广适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03)
    • [24].浙南山区2008年杂交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分析报告[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03)
    • [25].超级杂交稻的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J]. 杂交水稻 2010(S1)
    • [26].外源生长素对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生理活性和结实率的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1)
    • [27].超级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结实特性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04)
    • [28].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根系特性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08(04)
    • [29].环境因子对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5)
    • [30].臭氧胁迫使两优培九倒伏风险增加——FACE研究[J]. 生态学报 2011(20)

    标签:;  ;  ;  ;  ;  ;  

    高产杂交稻增产潜力及杂交组合茎秆优势性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