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与未来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邵万霖[1](2020)在《《5G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提出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这种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相应的信息产业,比如移动电子商务。虽然我国目前正处于5G发展的第一梯队,但是国外在5G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该领域文本的汉译对国内5G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原文选自《5G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的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主要讲述了 5G的定义、5G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积极影响、5G对移动电子商务的挑战以及如何为5G时代做好准备。该原文本具有明显的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例如:广泛使用专业术语、缩略词、被动句以及长难句。本次的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原文本、此次翻译任务的目的以及意义。第二章译者进行了过程描述,主要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以及译后的校对和修改工作。本报告第三章译者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科技文本在词法、句法以及语篇层面汉译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译者对此次翻译任务进行了经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了仍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不仅提高了双语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还加深了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理解。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另外译者希望此次的翻译实践报告能够给对5G和移动电子商务感兴趣的人们提供参考。
吴明非[2](2011)在《3.5G技术的规划设计与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3.5GHz频段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现状、技术特点、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组网方案、应用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张馨予[3](2010)在《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中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点对多点、提供宽带业务的无线技术。它适用于中小企业用户和集团用户。这种可透明传输业务可以为用户提供Internet的接入、本地用户的数据交换、语音业务和VOD视频点播业务。文中将3.5GHz宽带接入系统与有线接入系统比较和与LMDS系统的特性进行比较,显示其具有多重方面的优势。
王硕[4](2009)在《3.5GHz无线固定接入业务应用的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骨干传输网、城域传输网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接入网的窄带问题日渐突出,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对于大部分运营商和新进入的新兴运营商来说,都缺乏接入网资源。由于接入网是直接连接最终用户的一段网络,而所有的商业模式归根结底其利润都要来自最终用户,所以接入网成为各网络运营商争夺的焦点。为此,人们的眼光从有线网接入转向采用多种接入,3.5GHz无线固定接入系统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领域。本论文就是基于此种背景下,对3.5GHz固定无线接入业务所进行的项目管理研究。首先,通过对与项目管理有关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进行阐述,一方面介绍了项目管理的有关理论,另一方面对相关的项目管理知识进行了介绍。其次,就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在3.5GHz无线固定接入业务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北京移动3.5GHz无线固定接入业务项目案例说明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方法及对项目决策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对近几年该业务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及解决途径,并对该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吴明非[5](2007)在《3.5G技术在末端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3.5GHz频段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现状、技术特点、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组网方案、末端应用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李配军[6](2006)在《浅析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
朱冬梅[7](2006)在《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几种当前最为热门的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对几种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适合各种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业务类型、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对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唐菁[8](2004)在《CECC公司基于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骨干网、城域网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接入网的窄带问题日渐突出,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由于接入网是直接连接最终用户的一段网络,而所有的商业模式归根结底其利润都要来自最终用户,所以成为各网络运营商争夺的焦点。但对于大部分运营商和新进入的新兴运营商来说,都缺乏接入网资源。2001年6月及2003年1月,我国信息产业部前后两次以招标的方式,在南京、厦门、青岛、武汉、重庆等36个城市对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频率进行了分配,这是我国对长期以来采用单一的行政审批方式分配无线频率资源的一次重要改革。CECC公司在两次投标中共计获得29个城市该频点的使用运营权,成为全国最有代表性的固定无线接入运营商。然而3.5GHz运营之路并不平坦,随着一些仅在个别城市获得频率资源的普天等大型非电信企业的退出,CECC公司也走向困境。本论文就是基于此种背景下,对CECC公司在3.5GHz项目上所进行的战略分析。论文主要运用PEST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对3.5GHz项目进行了评估;然后运用VRIO框架对CECC公司的资源及价值链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CECC公司的现状,继而运用SWOT模型,对CECC所面临的环境机会、威胁以及自身资源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终指出公司在本项目实施中的战略决策。
马斌[9](2004)在《无线接入 无限风光——2004年国内WLAN及固定无线接入市场趋势展望》文中研究表明WLAN应用的步伐正逐步加快,但市场整体上还处于启动期和培育期 2003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几家运营企业在城市热点地区展开了WLAN"圈地大战",诸如天翼通、无限伴旅、随e行等品牌推广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国内WLAN市场一片火热。2004年,WLAN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如何?WLAN应用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陈育平[10](2004)在《解读中国无线接入市场》文中研究说明无线接入系统凭借其建设速度快、运营成本低、投资成本回收快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电信运营商的青睐。目前,宽带城域网和宽带小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无线接入技术与市场呈现多元化。介绍了中国电信的“天翼通”、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以及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这三种业务既存在竞争又相互补充。
二、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与未来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与未来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5G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1.2 Objectives of the Task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2 Background Information Preparation |
2.1.3 Glossary Building |
2.2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2.2.1 Guid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2.2.2 Translation Tools |
2.2.3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for the Translator |
2.3 Proofreading and Revision |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
3.1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
3.1.1 Interpretation |
3.1.2 Zero Translation |
3.1.3 Conversion |
3.1.4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Context |
3.2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
3.2.1 Division |
3.2.2 Voice Change |
3.2.3 Omission |
3.3 Methods at Textual Level |
3.3.1 Amplification |
3.3.2 Reorganization |
Chapter Four Summary and Reflection |
4.1 Translation Reflection |
4.2 Problems to Be Solved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 Translated Text |
Appendix Ⅱ: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Ⅲ: Glossary |
作者简历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3.5G技术的规划设计与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3.5G技术发展现状 |
2 3.5G关键技术特点 |
2.1 多址方式、调制技术 |
2.2 信道配置 |
2.3 采用OFDM技术 |
2.4 覆盖距离 |
2.5 自动功率控制:ATPC功能 |
2.6 系统接入用户信息安全保证 |
3 北京地杰科技3.5G H 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实际应用 |
3.1 系统组成 |
3.2 DG Star 3500系统的实际应用 |
4 3.5G H 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
(3)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组成 |
1.1 中心站 |
1.2 终端站 |
1.3 接力站 |
1.4 网管系统 |
1.4.1 基本原则 |
1.4.2 基本功能 |
1.4.2.1 配置管理 |
1.4.2.2 故障管理 |
1.4.2.3 性能管理 |
1.4.2.4 安全管理 |
1.4.2.5 计费信息的采集 |
2. 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 |
2.1 多址方式的演变 |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调制方式 |
2.3 选择TDD or FDD的双工方式 |
2.4 采用OFDM技术 |
2.5 实现动态分配带宽 |
2.6 满足多种需求的业务接口 |
3. 3.5GHz系统关键技术 |
3.1 无线资源分配技术 |
3.2 调制解调技术 |
3.3 天线技术 |
3.4 网络管理技术 |
3.5 系统扩展技术 |
4.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和LMDS系统的比较 |
4.1 系统概述 |
4.2 两种系统的共同点 |
4.3 两种系统的区别 |
4.3.1 覆盖范围 |
4.3.2 系统容量 |
4.3.3 业务能力 |
4.3.4 适用范围 |
5.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应用与优势 |
5.1 接入系统应用分类 |
5.2 宽带无线接入的实际应用 |
(1) 城域网接入应用 |
(2) 社区宽带接入网 |
(3) 政府机关、中小企事业用户专线接入 |
5.3 3.5GHz系统与有线接入手段比较 |
(4)3.5GHz无线固定接入业务应用的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项目管理及有关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
2.1 电信运营商实施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
2.1.1 电信运营商实施项目管理的必然性 |
2.1.2 电信运营商实施项目管理的意义 |
2.1.3 实施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 |
2.2 电信运营商项目管理的方法 |
2.3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
2.4 业务收入预测方法 |
2.5 财务评价 |
2.5.1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
2.5.2 财务评价指标分析 |
2.5.3 敏感性分析 |
第三章 项目管理与3.5GHz无线固定接入的业务应用研究 |
3.1 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
3.1.1 目标管理在项目中的应用 |
3.1.2 以预算、资金和资产管理为重点,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
3.1.3 实行工期的动态调整,保证施工进度 |
3.1.4 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工程项目安全进行 |
3.1.5 区分工作动机,优化人力资源 |
3.1.6 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确保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完成 |
3.2 3.5GHz无线固定接入项目中的业务应用 |
3.2.1 城域网接入应用 |
3.2.2 社区宽带接入网 |
3.2.3 专线接入 |
3.2.4 异步多媒体教学系统 |
3.2.5 电子商务 |
3.3 3.5GHz宽带无线接入项目技术标准 |
第四章 3.5GHz无线固定接入项目经济分析——基于北京移动公司 |
4.1 北京移动3.5GHz无线固定接入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4.1.1 3.5GHz固定无线接入业务对北京移动的战略意义 |
4.1.2 北京移动3.5GHz接入服务的生命周期划分 |
4.2 3.5GHz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项目经济分析 |
4.2.1 基础数据的预测及取定 |
4.2.2 投资结构分析 |
4.2.3 业务收入预测 |
4.2.4 成本费用预测 |
4.2.5 财务评价 |
4.2.6 敏感性分析 |
4.3 综合评价 |
4.3.1 财务评价 |
4.3.2 国民经济评价 |
第五章 3.5GHz无线固定接入项目应用中规划问题及解决方案 |
5.1 项目应用中规划问题分析 |
5.2 项目应用中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5.3 市场应用及解决方案 |
5.3.1 避免建成全程全网的覆盖 |
5.3.2 采用灵活的应用模式 |
5.3.3 拓展农村市场 |
5.3.4 积极发展宽带业务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浅析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公众移动保持增长的全球趋势 |
2 五大技术各有所长 |
2.1 举世瞩目的3G |
2.2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的推广应用 |
2.3 WLAN标准之争 |
2.4 宽带无线技术新宠WiMAX |
2.5 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
3 接入多元网络一体的走势把握 |
4 结束语 |
(8)CECC公司基于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 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简介 |
1.1.2 立项背景 |
1.1.3 国外固定无线宽带运营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CECC公司项目运营现状 |
2.1 公司介绍 |
2.2 CECC项目运营情况 |
2.3 暴露出来的问题 |
2.3.1 市场判断乐观,环境变化估计不足 |
2.3.2 整体网络效应不够 |
2.3.3 品牌效应不足 |
2.3.4 单一频谱资源限制用户发展 |
2.3.5 技术、设备局限 |
2.3.6 投资不足,制约网络质量 |
2.3.7 成本高居不下,价格难以下调,缺乏竞争力 |
2.3.8 业务种类单调 |
2.3.9 商业模式不明确 |
3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3.1 政治政策环境分析 |
3.2 经济环境分析 |
3.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4 技术环境分析 |
3.5 小结 |
4 五种力量分析 |
4.1 进入威胁 |
4.1.1 行业壁垒 |
4.1.2 生产要素壁垒 |
4.1.3 结构性壁垒 |
4.1.4 行为性壁垒 |
4.2 竞争对手分析 |
4.2.1 竞争格局 |
4.2.2 主要竞争对手比较 |
4.3 设备供应商分析 |
4.4 替代品分析 |
4.4.1 窄带与宽带的竞争 |
4.4.2 宽带领域里的技术竞争 |
4.5 消费者分析 |
4.6 小结 |
5 CECC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VRIO分析) |
5.1 公司资源分析 |
5.2 公司价值链分析 |
5.3 小结 |
6 CECC公司SWOT分析 |
6.1 机会 |
6.2 威胁 |
6.3 优势 |
6.4 劣势 |
6.5 SWOT 战略组合 |
7 CECC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 |
7.1 SO战略决策 |
7.2 加强宽带产业链中资源整合的能力 |
7.3 增强资本运作能力 |
7.4 突出差异化服务 |
7.5 增强对大客户的营销能力 |
7.6 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本 |
8 结 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与未来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5G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D]. 邵万霖.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3.5G技术的规划设计与应用分析[J]. 吴明非.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8)
- [3]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J]. 张馨予. 科技信息, 2010(06)
- [4]3.5GHz无线固定接入业务应用的项目管理研究[D]. 王硕.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5]3.5G技术在末端的应用[A]. 吴明非. 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 2007
- [6]浅析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 李配军. 信息技术, 2006(04)
- [7]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研究[A]. 朱冬梅. 2005年安徽通信论文集, 2006
- [8]CECC公司基于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战略研究[D]. 唐菁. 重庆大学, 2004(02)
- [9]无线接入 无限风光——2004年国内WLAN及固定无线接入市场趋势展望[J]. 马斌. 中国电信业, 2004(04)
- [10]解读中国无线接入市场[J]. 陈育平. 世界电信,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