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研究

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研究

论文摘要

全文以资源禀赋非均衡为背景,以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比较为视角,按照历史沿革的纵向轨迹和不同地区横向比较两条线索展开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小城镇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成长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体现,生产力发展是小城镇起源和成长的根本动力。初始条件的非均衡,奠定小城镇成长差异的基础,但外生制度安排可以打破资源禀赋对小城镇成长的影响而形成不确定的演化路径。经济发展水平是地区间小城镇成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区内小城镇成长差异主要取决于主导产业构成和适时的产业结构转换。加快小城镇成长,必须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制度创新,争取外部资金支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小城镇成长路径。

论文目录

  • 0. 导论
  • 0.1 小城镇成长差异研究的意义
  • 0.1.1 选题的动因
  • 0.1.2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0.2 研究的视角、方法及思路
  • 0.2.1 研究视角
  • 0.2.2 基本方法
  • 0.2.3 基本思路
  • 0.3 论文的框架、主要观点及创新
  • 0.3.1 论文的框架
  • 0.3.2 主要观点及创新
  • 1. 城镇化理论研究综述
  • 1.1 小城镇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1.1.1 城市及城市化的概念界定
  • 1.1.2 小城镇的概念界定
  • 1.1.3 小城镇成长内涵
  • 1.1.4 小城镇的划分标准
  • 1.2 城镇人口聚集的动力
  • 1.2.1 刘易斯模型的涵义
  • 1.2.2 托达罗模型的涵义
  • 1.3 产业集聚与城镇化
  • 1.3.1 韦伯的集聚理论
  • 1.3.2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1.3.3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1.3.4 新经济地理学派的观点
  • 1.4 关于地域产业结构成长
  • 1.4.1 地域产业结构成长的基本内涵
  • 1.4.2 三次产业间结构的演化规律
  • 1.4.3 产业结构的非平衡发展模式
  • 2. 小城镇起源及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现状
  • 2.1 小城镇起源考察
  • 2.1.1 西方发达国家小城镇的起源
  • 2.1.2 中国小城镇的起源
  • 2.1.3 我国东北地区小城镇的起源
  • 2.1.4 建国以来中国小城镇的成长轨迹
  • 2.2 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的现状
  • 2.2.1 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
  • 2.2.2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数量的增加幅度差异
  • 2.2.3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分布密度差异
  • 2.2.4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人均经济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差异
  • 2.2.5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
  • 2.2.6 各地区小城镇成长综合水平的差异
  • 3. 小城镇成长差异的非均衡决定及数量分析
  • 3.1 小城镇成长差异的初始条件决定
  • 3.1.1 资源禀赋的非均衡决定小城镇的形式多样性
  • 3.1.2 制度安排的非均衡决定小城镇的主导产业多样性
  • 3.1.3 人口分布的非均衡决定小城镇的规模差异性
  • 3.1.4 资源获得的非均衡决定区域之间小城镇发展的多层次性
  • 3.2 小城镇成长差异相关因素比较分析
  • 3.2.1 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 相关性比较
  • 3.2.2 东、中、西部小城镇成长的产业结构比较
  • 3.2.3 东、中、西部地区的外来投资比较
  • 3.2.4 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差异比较
  • 3.2.5 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体制环境差异比较
  • 4. 小城镇成长典型案例及理论阐释
  • 4.1 小城镇成长典型案例及其启示
  • 4.1.1 私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点,为马陆镇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 4.1.2 高利润率的产业支撑,是韩村河镇成长的经济源泉
  • 4.1.3 不断创新,是顾村镇成长的不竭动力
  • 4.1.4 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步伐,是红嘴子发展的强大动力
  • 4.2 小城镇成长差异的理论阐释
  • 4.2.1 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小城镇成长差异的基础
  • 4.2.2 强制性的外生制度安排对小城镇成长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 4.2.3 经济发展水平是小城镇成长的强大动力
  • 4.2.4 小城镇的不断成长,依赖于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和产业创新
  • 4.2.5 外商直接投资对小城镇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 4.2.6 非公有经济发展是小城镇成长的重要助推力量
  • 4.2.7 人力资源对小城镇成长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制度环境
  •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快小城镇成长的对策
  • 5.1 促进小城镇成长的原则思路
  • 5.1.1 确立主导产业,为小城镇成长奠定聚集核心
  • 5.1.2 依靠制度创新,培育小城镇成长的良好市场环境
  • 5.1.3 通过产业聚集和市场化运作争取外部资金支持
  • 5.1.4 积极培育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小城镇成长
  • 5.2 加快小城镇成长的路径选择
  • 5.2.1 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成长路径选择
  • 5.2.2 中部地区小城镇成长路径选择
  • 5.2.3 西部地区小城镇成长路径选择
  • 5.3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相关问题
  • 5.3.1 建立开放的经济系统,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
  • 5.3.2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5.3.3 注重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 5.3.4 减少土地浪费,建立资源节约型城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学术成果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产业结构转换研究述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06)
    • [2].产业结构转换对村级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安徽省的经验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7(11)
    • [3].创新驱动五大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5(08)
    • [4].基于熵值—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5].曲靖市产业结构转换水平与速度区域差异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6)
    • [6].新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金融经济 2013(02)
    • [7].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分析[J]. 企业经济 2013(02)
    • [8].新疆产业结构转换差异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06)
    • [9].云南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实证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21)
    • [10].江苏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2)
    • [11].山西省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发展演变时空差异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02)
    • [12].浙江省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基于2009年数据的因子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1(10)
    • [13].西北欠发达省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比较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 2011(06)
    • [14].福建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11)
    • [15].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云南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与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0(02)
    • [16].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J]. 资源与产业 2010(03)
    • [17].江苏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实证研究[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0(05)
    • [18].河南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转换综合评价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7)
    •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比较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09(01)
    • [20].湖南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9(01)
    • [21].新疆地州区域产业结构转换综合评价与分析[J]. 新疆财经 2009(03)
    • [22].新疆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分析[J]. 新疆金融 2009(11)
    • [23].江苏省县域产业结构转换差异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04)
    • [24].应使用可比价格计算产业结构转换速度[J]. 科技广场 2008(11)
    • [25].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比较分析[J]. 商业时代 2008(04)
    • [26].陕西各市产业结构转换的综合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2)
    • [27].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J]. 当代经济管理 2008(05)
    • [28].江西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20)
    • [29].企业并购对我国产业结构转换的影响[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10)
    • [30].山东省17地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3(11)

    标签:;  ;  ;  ;  

    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