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新型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制备、表征、反应及相关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物理化学
作者: 刘世熙
导师: 贺鹤勇
关键词: 介孔氧化铝,丙烷,选择氧化,密度泛函理论,多阴离子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Mobile公司1992年报道MCM-41介孔分子筛以来,越来越多的介孔材料相继得到成功合成,而如何应用这些新材料又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定义,介孔的尺度在2~50nm,属于纳米科学的范畴,因此介孔材料也具有“纳米特性”。在催化方面,这种“特性”表现为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近年来非硅介孔材料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中介孔氧化铝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虽然有文献报道可合成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纯氧化铝介孔材料,但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具有无规则(蠕虫状)孔道结构的介孔氧化铝材料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本文以无规则孔道结构的介孔氧化铝为基础,探索若干新型介孔纳米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在丙烷选择氧化反应中的活性,同时注重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以及理论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我们以硬脂酸为模板剂、仲丁醇铝为铝源合成了介孔氧化铝材料,并在其中引入P-Mo-V、Mg-V和Nb-V等活性组分。表征结果说明,通过共合成法制备的催化剂是具有无规则的介孔孔道结构,活性组份进入介孔氧化铝骨架,相对于纯介孔氧化铝其孔径分布较宽。27Al MAS NMR研究显示共合成的催化剂除存在六配位和四配位铝外,还具有五配位铝,并且五配位铝的含量与所引入的活性组分的含量有关。由于共合成催化剂结构上与浸渍样品存在差异,使得它们的反应活性不同。共合成P-Mo-V-Al-O催化剂丙烷转化率较高;Mg-V-Al-O催化剂中,共合成样品的反应活性与Mg/V比例及含量均存在关系,Mg与丙烯的选择性有较大关系;而Nb-V-Al-O催化剂中,浸渍样品的反应效果优于共合成样品。所有的催化反应产物都有丙酮存在,从机理上讲应该是经历一个异丙醇中间体的过程。相对而言,P-Mo-V-Al-O催化剂有较高的丙酮选择性,丙酮选择性与活性组分的含量有关。在550℃,空速4800 mL·g-1·h-1,C3H8/O2=1.0/0.9的反应条件下样品PMoV-Al-C4的丙酮收率最高,为7.2%,丙酮的选择性为25.7%。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Mg-V-Al-O催化剂中MgV-Al-C4的丙烯选择性最高,为77.4%,丙烷转化率为13.3%。我们采用“双溶剂”法,将Zn/Fe摩尔比为1/2的硝酸盐水溶液引入到SBA-15的孔道中,经后处理后得到尖晶石相的ZnFe2O4纳米线。600℃焙烧后出现尖晶石相,但较慢的升温速率和高的焙烧温度有利于提高纳米线的晶化程度,完好的尖晶石相焙烧温度应在900℃以上。磁性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尖晶石相ZnFe2O4纳米线具有超顺磁性。“双溶剂”法可以定量将前驱体引入到硬模板的孔道内,并在后处理过程中保持其组分的恒定,因此可通过不同的硬模板,应用于尺度和形状可控的多组分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我们运用Gaussian软件对十聚钨阴离子([W10O32]4-)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流行的杂化泛函B3LYP及混合基组方法优化了几何参数,通过振动分析得到了体系的红外及拉曼光谱。含时方法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研究体系的激发能,从而获得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对体系的价键采用了NBO和Mayer两种方法分析。NMR技术是多酸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利用GIAO模型模拟了体系的183W和17O的NMR,结果显示通过线性校正后,183W化学位移的计算结果,可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判断。17O的化学位移有20~40 ppm的过高估计在此计算的基础上我们考虑[W10O32]4-的单电子、双电子还原及氧化,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溶剂化效应对十聚钨酸根阴离子体系的相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大体系获得的稳定化能越大,体系的负电荷数越大所获得的稳定化能也越大。PMoV杂多酸是一类重要的多酸,目前在催化方面有不少的应用,因为它们含有普遍认为具有较好催化活性的Mo、V原子。采用前述的类似的方法对PMoV杂多阴离子进行了探讨。PMoV杂多酸是由于V取代具有Keggin型结构的[PMo12O40]3-的杂多阴离子中的Mo而得的,由于V的取代位置不同,[PMo10V2O40]5-具有5种几何异构体,这为实验所证实。我们的计算结果也得到了5种异构体的稳定构象,并且发现相对稳定顺序为:Mo10V2-E>Mo10V2-C>Mo10V2-D>Mo10V2-A>>Mo10V2-B。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介孔材料简述
1.2 丙烷选择氧化反应研究概况
1.3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催化反应评价体系
2.2 表征方法及仪器
2.2.1 X射线粉末衍射
2.2.2 热分析
2.2.3 比表面积、孔容与孔径分布
2.2.4 元素分析
2.2.5 X射线能谱
2.2.6 透射电子显微镜
2.2.7 扫描电子显微镜
2.2.8 氨-程序升温脱附
2.2.9 氢-程序升温还原
2.2.10 NMR
2.2.11 GC-MS
2.2.12 磁性测试
2.3 试剂及原料
2.4 计算软件及资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介孔氧化铝的P-Mo-V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丙烷选择氧化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与方法
3.3 催化剂表征
3.4 P-Mo-V-Al-O催化剂的丙烷选择氧化反应活性测试
3.4.1 空速的影响
3.4.2 烷氧比例的影响
3.4.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4.4 活性组分含量的影响
3.4.5 合成方法的影响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Mg-V-Al-O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丙烷选择氧化反应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与方法
4.2.1 浸渍法合成Mg-V-Al-O催化剂
4.2.2 共合成法合成Mg-V-Al-O催化剂
4.3 催化剂表征
4.4 Mg-V-Al-O催化剂的丙烷选择氧化反应活性测试
4.3.1 空速的影响
4.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4.3.3 丙烷含量的影响
4.3.4 活性组分含量的影响
4.3.5 合成方法的影响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Nb-V-Al-O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丙烷选择氧化反应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与方法
5.2.1 浸渍法合成Nb-V-Al-O催化剂
5.2.2 共合成法合成Nb-V-Al-O催化剂
5.3 催化剂表征
5.4 Nb-V-Al-O催化剂的丙烷选择反应活性测试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ZnFe_2O_4尖晶石纳米线的制备和表征
6.1 引言
6.2 材料合成
6.3 结果与讨论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十聚钨阴离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7.1 引言
7.2 模型与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几何结构
7.3.2 价键分析
7.3.3 相对稳定能及溶剂效应
7.3.4 晶格氧离解能
7.3.5 振动光谱
7.3.6 前线轨道
7.3.7 电荷分布
7.3.8 分子静电势
7.3.9 NMR
7.3.10 电子光谱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PMoV杂多阴离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8.1 引言
8.2 模型与方法
8.3 结果与讨论
8.3.1 几何结构
8.3.2 价键分析
8.3.3 相对稳定能
8.3.4 红外光谱
8.3.5 前线轨道
8.3.6 电荷分布与分子静电势
8.3.7 NMR
8.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附录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28
参考文献
- [1].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的反应网络结构及动态动力学[D]. 梁日忠.北京化工大学2002
- [2].多相催化选择氧化甲苯合成芳香醛类化合物的研究[D]. 王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
- [3].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动态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D]. 黄晓峰.北京化工大学1999
- [4].锑氧化物及锑钒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的甲烷选择氧化研究[D]. 张海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
- [5].分子氧选择性氧化醇、糠醛、苯的研究[D]. 郭华军.华中科技大学2013
- [6].微孔钼—钨—磷系列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作用研究[D]. 彭革.东北师范大学2002
- [7].新型含钨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烯烃选择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 高瑞华.复旦大学2009
- [8].新型含钨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绿色选择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 祝全敬.复旦大学2013
- [9].丙烯在MoO3/Bi2O3选择氧化的理论研究[D]. 雷艳华.南京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研究[D]. 照日格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1
- [2].介孔分子筛中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 朱卡克.复旦大学2003
- [3].MoPO/SiO2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机理的研究[D]. 伊晓东.厦门大学2004
- [4].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纳米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 刘永梅.复旦大学2004
- [5].负载型杂多酸上乙烷、丙烷部分氧化反应的研究[D]. 陈霄榕.天津大学2001
- [6].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的新型丙烷脱氢催化剂的研究[D]. 张一卫.东南大学2006
- [7].丙烷脱氢铂催化剂与反应性能的研究[D]. 余长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
- [8].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和直接法制过氧化氢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D]. 冯伟梁.复旦大学2007
- [9].介孔材料为载体的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在非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 周琰.复旦大学2007
- [10].含钒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烷和丙烷选择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 裴素朋.复旦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