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系统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神经生物学特性,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
神经系统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任贺田,方宁,陈代雄[1](2019)在《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形成于受精后第8天,从足月分娩的胎盘羊膜提取的hAECs具有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和独特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其神经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向神经元分化、合成神经递质、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hAECs移植对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均具有治疗效果,hAECs移植可望成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新的途径。现就近年来hAECs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扬,郝炳瑕,李敬强[2](2017)在《基于神经系统特性测试的民航飞行员注意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员的注意稳定性影响飞机驾驶任务的顺利完成,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抑制的特性是飞行员注意稳定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利用自主研发的神经系统特性测试(NTT)为工具,选取作业量、错误率以及反应时为绩效指标,利用Hurst指数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TT可以较好地分析飞行员的注意稳定性,Hurst指数可预测结果指标作业量的变化趋势;反应时的变化趋势与效标实验中动摇率的预测结果相一致。研究表明NTT不仅可以作为选拔飞行员时注意稳定测试工具,也为正式飞行员注意品质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7年22期)
李灏[3](2017)在《神经系统行为特性对管制员“错忘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管制员“错忘漏”问题是影响空管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空管系统多年来存在的顽症。统计分析表明:当今世界民用航空中有70%~80%的飞行事故与“错忘漏”直接相关,其中,由管制员“错忘漏”引起的事故占82%,因此民航管制员“错忘漏”问题已经不能被忽视。管制工作是一种动态的、多变量的复杂人机交互系统,系统不确定的因素多,逻辑关系复杂,“错忘漏”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很难确定。以往研究主要强调外在因素对个体“错忘漏”的影响而不能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去解释管制员发生“错忘漏”的机理,使得管制员“错忘漏”预防的重点放在了组织与管理层面而忽略了个体自身导致“错忘漏”的内在因素,这也正是当前空管预防“错忘漏”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本文从神经系统行为特性角度出发,区别以往对管制员“错忘漏”从组织与管理层面的研究,设计人因差错实验,通过被试持续性作业中的反应时、错忘漏等情况,论证神经系统行为特性与管制员“错忘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规律;利用box-cox转换方法,将非正态数据集转换成正态分布,进而对神经系统行为特性指标进行定量等级划分;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管制员能力多项指标数据进行分类,通过理论实际意义,对每一个簇进行命名并解释。结果表明:管制员神经系统行为特性与“错忘漏”具有相关性,随神经系统行为特性的变化,错忘漏指标具有规律性的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box-cox转换方法,将管制群体的“错忘漏”指标分级,每个指标分别对应五个等级;基于k-means聚类方法,将管制员反应时变量、反应时方差变量以及错忘漏变量分别分为四个类别,同时为每一分类进行命名及解释。综合来看,从神经系统行为特性角度分析管制员“错忘漏”现实可行,为管制员的选拔、培训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并且能够为管制岗位安全运行的理论性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期刊2017-05-12)
李敬强,李灏,王勇,赵宁[4](2017)在《初始管制员人因差错与神经系统特性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管制员人因差错与神经系统特性的相关性,选取60名初始管制员进行20 min作业测验,采集错报、虚报、漏报的发生频率与反应时数据,采用巴甫洛夫气质量表(PTS)评定神经系统的强度、平衡性与灵活性,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人因差错与神经系统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错报率随神经系统强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虚报率、漏报率与神经系统的平衡性、灵活性负相关;3种差错的反应时均与强度、平衡性、灵活性负相关;可根据神经系统特性指标,有效预测人因差错的发生概率与反应时。(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冬晓,刘崇,郭艳苏[5](2016)在《腺相关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转导与表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由于自身独特的安全、高效、靶向性且可持续表达等优势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治疗的应用上备受瞩目,本文主要讨论注射途径及时期、病毒类型、受体分布、启动子类型等对AAVs在CNS转导效率与表达的影响,安全性和免疫问题,旨在为AAV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较优的(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范博强,何裕嘉,于玉国[6](2016)在《自然界信号的1/f特征和感觉神经系统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众多实验证据表明,大脑感觉神经系统对自然信号的处理比对人工信号有着更高的效率,这可以理解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那么大脑神经系统究竟是"适应"了自然信号的哪种统计特性?或者说神经元或神经网络信息处理的数学函数究竟对应什么样的自然信号特性,使得其可以发挥最大的响应性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理解大脑工作机制和发展类脑人工智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相应,本研究组了解到自然界信号普遍存在着一种统计特性—1/f特征,即信号的功率谱能量密度P(f)随频率f增加而依幂律下降,其关系可以被描述为P(f)~1/f~β,(β~=1).例如,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景色、海水的流速、心脏跳动、音乐、语言、大脑脑电信号等均呈现出1/f特征.虽然至今1/f特征产生的物理机制仍然是个迷,但很显然,研究清楚大脑神经系统如何响应1/f信号特征,以及理解大脑脑电信号形成1/f特征的神经过程,对于理解大脑对自然界信号的神经信息处理和信号表征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将回顾这一研究方向的相关实验和理论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李文[7](2016)在《层层自组装单细胞包被的特性及在神经系统损伤移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首先研究了一种使用多聚电解质生物材料明胶和藻朊酸盐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进行层层自组装获得单细胞包被模型的方法。实验证实包被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均不会受到明显干预。随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可以被装载到藻朊酸盐上,用这种材料再去包被细胞时,IGF-1可以以一种以时间依赖和pH依赖的特点逐渐释放。同时,释放的IGF-1被证实能够显着促进NSCs的增殖,而且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缓慢释放并维持NSCs的存活率。在LbL单细胞包被的通透性研究中,明胶和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被用来包被PC12细胞,在包被条件一定的情形下,FITC标记右旋糖酐(FITC-dextran,FD)的通透性会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而对于一定分子量的FD,高浓度和多层数的包被会降低FD的通透性,同时维持一定的pH对于Lb L包被体系的稳定也很重要。进而发现,0.5%浓度材料进行8层包被能够在前3天内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其受体的结合,并且可以明显减少细胞的死亡率。总之,由于LbL单细胞包被为细胞建立了人工的微环境,而且能够携带调节因子改善细胞功能或者对有害因子提供防护作用,这种技术将在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的细胞移植治疗中,通过调节紊乱的微环境来提高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功能实现,对改善疾病损伤的预后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6-04-01)
杨佳佳,万柏坤,明东[8](2015)在《纳米材料对神经系统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迅速发展及纳米材料(含纳米颗粒和纳米管等)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中的广泛应用,纳米材料对神经系统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已成为热点.纳米材料本身的特殊性使之能够轻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系统,然而关于纳米材料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及其与神经细胞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都相对匮乏,特别是对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影响的报道非常有限,而后者往往是其行使正常功能的基础.因此本文从离子通道、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电活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一些重要纳米材料对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离体与在体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初步讨论了其可能作用机制,并展望了今后纳米材料在神经组织与系统中转运及作用机制研究的可能途经,以期为纳米材料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期刊2015年01期)
申玉英,宋希,袁祖亮[9](2015)在《神经外科术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及病原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易感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4月笔者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术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原发病中较常见的为脑外伤16例(32.0%),脑室肿瘤8例(16.0%),血管畸形9例(18.0%)。共分离出32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12株(37.5%),革兰阳性菌19株(59.38%)。5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15例痊愈(30.0%),好转25例(50.0%),未愈7例(14.0%),死亡3例(6.0%)。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诱发因素是脑外伤,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孙振宇,李斌[10](201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特性与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功能上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的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广泛分布。在CNS中,小胶质细胞被活化后能发挥免疫应答作用,参与并促进神经系统中多种疾病及应急损伤的发生、发展。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后具有了吞噬作用,能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变性的细胞碎片,分泌生长因子,起着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但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同时能分泌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蛋白酶等,在损伤组织中也同时能促进炎症的发展,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因此,适当地促进或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3年16期)
神经系统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飞行员的注意稳定性影响飞机驾驶任务的顺利完成,与飞行安全密切相关。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抑制的特性是飞行员注意稳定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利用自主研发的神经系统特性测试(NTT)为工具,选取作业量、错误率以及反应时为绩效指标,利用Hurst指数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TT可以较好地分析飞行员的注意稳定性,Hurst指数可预测结果指标作业量的变化趋势;反应时的变化趋势与效标实验中动摇率的预测结果相一致。研究表明NTT不仅可以作为选拔飞行员时注意稳定测试工具,也为正式飞行员注意品质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系统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任贺田,方宁,陈代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神经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9
[2].高扬,郝炳瑕,李敬强.基于神经系统特性测试的民航飞行员注意稳定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
[3].李灏.神经系统行为特性对管制员“错忘漏”的影响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
[4].李敬强,李灏,王勇,赵宁.初始管制员人因差错与神经系统特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
[5].李冬晓,刘崇,郭艳苏.腺相关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转导与表达特性[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
[6].范博强,何裕嘉,于玉国.自然界信号的1/f特征和感觉神经系统响应特性[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
[7].李文.层层自组装单细胞包被的特性及在神经系统损伤移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D].第叁军医大学.2016
[8].杨佳佳,万柏坤,明东.纳米材料对神经系统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5
[9].申玉英,宋希,袁祖亮.神经外科术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素及病原学特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5
[10].孙振宇,李斌.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特性与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