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采后病害拮抗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诱变改良研究

柑橘采后病害拮抗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诱变改良研究

论文摘要

菌株34-9(Kloeckera apiculata)是本实验室从柑橘园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株生防酵母菌,该菌对柑橘青、绿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但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该菌株存在不易干燥、抑菌谱窄等问题,其抑菌活性还有待提高。因此,为开发出能代替化学药剂的安全无毒生防制剂奠定基础,并为下一步运用基因工程对拈抗酵母菌进行遗传改造提供试验材料,有必要对其进行诱变改良,以期获得能够防治柑橘采后病害的多功能酵母菌。本研究以34-9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UV+LiCl、微波辐射、60Coγ射线等诱变处理,分析了各种诱变因子对34-9的诱变效应,明确了各诱变因子的最佳诱变剂量和最佳诱变时间,用离体和活体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随机挑选的突变株中筛选出4株高效突变菌株。同时对诱变菌株γ-60-11在离体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抑菌谱及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UV、UV+LiCl对34-9进行诱变改良,处理的最佳剂量为UV处理15w 30cm照射20s,UV+LiCl处理UV照射20s并在平板中加入LiCl0.3%(w/v),选育到1株生理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UV20-13,果实试验中,7d后柑橘青、绿霉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出发菌株降低25.56%和10.00%;采用微波辐照,辐照的最佳时间为50s,选育到1株在活体试验7d后,柑橘青霉病的发病率比出发菌株降低10.43%的拮抗菌株W50-56,选育到1株在果实试验7d后,柑橘绿霉病的发病率比出发菌株降低10.62%的拮抗菌株W50-47;采用60Coγ射线处理,辐射的最佳剂量为600Gy,选育到1株生理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γ-60-11,果实试验中,7d后柑橘青、绿霉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出发菌株降低12.82%和12.46%。所选育的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十分稳定。2对γ-60-11生长特性的研究发现,γ-60-11与34-9相比细胞个体变小,细胞形态大部分变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少部分仍为柠檬形;在豆芽汁培养基上γ-60-11菌落都很小,而34-9的菌落都较大;生长动态比较发现γ-60-11与34-9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但γ-60-11在各个时期的生物量都低于34-9。3研究了γ-60-11的抑菌谱:本研究从真菌中选择了11种常见的果树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以测定诱变所得菌株的抑菌谱。从作用效果来看,γ-60-11的抑菌谱比出发菌株34-9变宽,γ-60-11能对34-9没有嗜杀作用的柑橘酸腐病、芒果蒂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根霉病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其他7种靶标菌二者都有拮抗效果,但γ-60-11作用效果优于34-9。4研究了γ-60-11摇瓶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对摇瓶装量(通气量)、发酵时间、初始pH值和接种量进行了正交试验,找出了他们的最佳组合;对摇床转速、培养温度两个参数的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时间内,摇床转速越高,γ-60-11的生物量就明显增高;γ-60-11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8℃。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柑橘生产概况
  • 1.2 国内外柑橘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
  • 1.3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应用情况
  • 1.3.1 提高有效产物的产量
  • 1.3.2 改善菌种特性、提高产品质量
  • 1.3.3 简化工艺条件
  • 1.3.4 开发新品种
  • 1.4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
  • 1.4.1 物理因子诱变
  • 1.4.2 化学因子诱变
  • 1.4.3 复合因子诱变
  • 1.5 微生物诱变育种新技术研究进展
  • 1.5.1 激光辐照诱变育种
  • 1.5.2 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
  • 1.5.3 微波辐射诱变育种
  • 1.5.4 空间诱变育种
  •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菌种
  • 2.1.2 培养基
  • 2.1.3 主要仪器
  • 2.1.4 供试果实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菌悬液的制备
  • 2.2.2.诱变方法
  • 2.2.2.1 紫外诱变
  • 2.2.2.2 紫外线+LiCl
  • 2.2.2.3 微波处理
  • 60Coγ射线处理'>2.2.2.460Coγ射线处理
  • 2.2.3 理想菌株的筛选
  • 2.2.3.1 初筛
  • 2.2.3.2 复筛
  • 摇瓶复筛
  • 活体(in vivo)复筛
  • 2.2.4 遗传稳定性测定
  • 2.2.5 γ-60-11抑菌谱测定
  • 2.2.6 γ-60-11生长特性研究
  • 2.2.6.1 γ-60-11细胞形态的变化
  • 2.2.6.2 γ-60-11与菌落形态的变化
  • 2.2.6.3 γ-60-11生长动态的变化
  • 2.2.7 γ-60-11培养条件研究
  • 2.2.7.1 γ-60-11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2.2.7.2 碳源改良
  • 2.2.7.3 氮源改良
  • 2.2.7.4 摇瓶条件优化
  • 2.2.7.5 不同摇床转速试验
  • 2.2.7.6 不同温度试验
  • 2.2.8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紫外及紫外+LiCl诱变结果
  • 3.1.1 诱变剂量的确定
  • 3.1.2 初筛
  • 3.1.3 复筛
  • 3.1.3.1 摇瓶复筛
  • 3.1.3.2 活体(in vivo)复筛
  • 3.1.4 UV20-13菌株遗传稳定性
  • 3.2 微波诱变结果
  • 3.2.1 微波处理的致死效应
  • 3.2.2 微波诱变效果
  • 3.2.3 初筛
  • 3.2.4 复筛
  • 3.2.4.1 摇瓶复筛
  • 3.2.4.2 活体(in vivo)复筛
  • 3.2.5 突变株遗传稳定性
  • 60Coγ射线诱变结果'>3.360Coγ射线诱变结果
  • 60Coγ射线诱变的致死效应'>3.3.160Coγ射线诱变的致死效应
  • 60Coγ射线诱变效果'>3.3.260Coγ射线诱变效果
  • 3.3.3 初筛
  • 3.3.4 复筛
  • 3.3.4.1 摇瓶复筛
  • 3.3.4.2 活体(in vivo)复筛
  • 3.3.5 突变株遗传稳定性
  • 3.4 γ-60-11抑菌谱测定
  • 3.5 γ-60-11生长特性研究
  • 3.5.1 γ-60-11细胞形态的变化
  • 3.5.2 γ-60-11菌落形态的变化
  • 3.5.3 γ-60-11生长动态的变化
  • 3.6 γ-60-11培养条件优化
  • 3.6.1 γ-60-11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3.6.2 碳源改良
  • 3.6.3 氮源改良
  • 3.6.4 摇瓶条件优化
  • 3.6.5 不同摇床转速试验
  • 3.6.6 不同温度试验
  • 4 讨论
  • 4.1 出发菌株的诱变
  • 4.2 理想突变菌株的筛选
  • 4.3 理想突变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发酵条件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附图及说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纳豆激酶生产菌的亚硝基胍诱变[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20)
    • [2].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诱变事件”[J]. 教师教育研究 2012(06)
    • [3].一株海洋细菌诱变筛选[J]. 现代园艺 2017(07)
    • [4].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在低双乙酰酿酒酵母选育中的应用[J]. 中外酒业·啤酒科技 2016(01)
    • [5].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实验中统计学分析问题评述[J]. 核农学报 2008(04)
    • [6].一株保加利亚乳杆菌N~+诱变前后特性比较研究[J]. 中国奶牛 2012(13)
    • [7].纤维素酶对秸秆降解及诱变优化的研究[J]. 建筑与预算 2020(06)
    • [8].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低温诱变试验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9].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及生产工艺的优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08)
    • [10].大豆‘科丰14’诱变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变异分析[J]. 农学学报 2014(03)
    • [11].理化诱变小豆京农6号突变体的鉴定[J]. 作物学报 2010(04)
    • [12].硫酸二乙酯诱变保加利亚乳杆菌最佳条件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08(12)
    • [13].高产洛伐他汀红曲霉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20(15)
    • [14].一株产灵菌红素菌的筛选及其等离子体诱变[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6(01)
    • [15].基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的金藻诱变筛选方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4(12)
    • [16].高效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菌种的诱变及筛选(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4)
    • [17].低温等离子体诱变华山松种子效果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 2014(04)
    • [18].植物诱变新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1)
    • [19].小麦高压诱变后代醇溶蛋白变异分析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1)
    • [20].链霉素抗性诱变筛选阿维菌素高产菌株[J]. 河北化工 2010(08)
    • [21].牛膝多倍体的诱变及鉴定[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2].辣椒经地面模拟诱变后的RAPD鉴定[J]. 北方园艺 2014(05)
    • [23].埃博霉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J]. 北方药学 2012(01)
    • [24].大豆科丰14诱变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2(01)
    • [25].一株虾青素产生菌的筛选诱变及初步鉴定[J]. 食品科学 2011(01)
    • [26].白头翁水提物的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J]. 癌变.畸变.突变 2008(06)
    • [27].果树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2)
    • [28].低温等离子体诱变耐高温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试验研究[J]. 当代化工 2019(04)
    • [29].臭椿多倍体诱变的初步研究[J]. 山西林业科技 2012(01)
    • [30].柴油生物脱硫菌种诱变改良[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8(11)

    标签:;  ;  ;  ;  ;  

    柑橘采后病害拮抗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诱变改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