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储集砂体综合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储集砂体综合研究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天然气勘探最有潜力的盆地之一,其上古生界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长北气田位于盆地东部,属于西倾单斜构造背景上的河道岩性-地层圈闭气藏,具有薄层、低孔、低渗、低压、低产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开发难度大,尤其是利用水平井开发如此薄层的非均质性严重的河道砂岩气藏难度更大。随着该气田水平开发井的逐步实施,其含气砂体规模及砂体边界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于各井块开发程度的不均一性而导致的地层压力不均衡等地质难题都日益显现出来,这些都给该气田的全面评价、水平开发井部署和井轨迹的调整带来困难,并可能引起更大的勘探开发风险。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地质问题,本论文以63口钻井的岩矿资料和测井资料为主要分析对象,运用储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对长北气田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2段进行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砂体展布三维可视化、储层特征以及储集砂体综合评价和有利区预测等方面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更有效地勘探开发长北气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和创新:1.对长北气田山2段开展了精细沉积相研究,确定该地区山2段属于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对该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各亚相、微相和砂体展布特征与演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自北向南延伸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2.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其技术方法,对研究区山2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划分出1个长期、2个中期、4个短期和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详细描述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沉积序列与分布模式,讨论了中期、短期和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同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北地区山2段高时间精度分辨率的等时地层格架,并在地层格架中对砂层、小层砂体、单砂体进行了劈分和等时追踪对比,提出了分别相当中期、短期、超短期半旋回的砂层(大尺度)、小层砂体(中尺度)、单砂体(小尺度)的地层单元划分方案。3.以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和地层等时追踪对比为基础,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技术,选择分别相当砂层和小层砂体级别的中期、短期半旋回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了长北气田山2段短时间尺度的沉积微相分布图,并以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结合序贯指示数学方法,依次选择分别相当短期和超短期半旋回级别的小层砂体和单砂体为等时地层单元,建立长北气田山2段短时间尺度的砂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在深入讨论中期、短期半旋回沉积微相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砂体的成因类型、几何形态、平面展布和演化特点,深入分析了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发育和储层品质的关系,为进一步的高渗带预测和评价奠定了基础。4.深入细致地研究了长北气田山2段储层特征,在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分析基础上,确定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孔隙和次生粒间溶孔为主,部分为破裂缝及粒缘缝,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孔隙型储层;5.在总结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砂体累计厚度、砂岩密度、钻遇率、物性和砂体空间展布特点等因素为综合定量评价指标,对长北气田山2段小层砂体和单砂层有利发育层位与相对高渗区带进行了定量评价,从山2段中评价出3个最有利小层砂体发育层位、5个最有利和4个较有利单砂体发育的层位,并在此9个单砂体发育的层位中预测了9个具备优越岩性-地层圈闭条件的相对高渗区带和单砂体连续叠置有利预测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现状
  • 1.2.2 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研究现状
  • 1.2.3 三维可视化研究现状
  • 1.2.3.1 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现状
  • 1.2.3.2 三维可视化软件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4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沉积盆地构造背景
  • 2.2 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 2.3 晚古生代地层划分和主要特征
  • 2.4 山西组地层和油气地质特征
  • 第3章 沉积相特征
  • 3.1 沉积相标志及沉积体系划分方案
  • 3.1.1 沉积相标志
  • 3.1.1.1 岩石学标志
  • 3.1.1.2 原生构造标志
  • 3.1.1.3 古生物学标志
  • 3.1.1.4 岩-电转换模型和测井相标志
  • 3.1.1.5 砂岩粒度分析
  • 3.1.2 电测曲线特征
  • 3.1.2.1 岩-电转换模型
  • 3.1.2.2 测井相模型
  • 3.1.3 沉积体系划分方案
  • 3.2 沉积体系基本特征
  • 3.2.1 三角洲平原亚相
  • 3.2.1.1 分流河道微相
  • 3.2.1.2 废弃河道微相
  • 3.2.1.3 天然堤微相
  • 3.2.1.4 决口扇微相
  • 3.2.1.5 分流间洼地和洪泛平原微相
  • 3.2.2 三角洲前缘亚相
  • 3.2.2.1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 3.2.2.2 水下天然堤微相
  • 3.2.2.3 水下决口扇微相
  • 3.2.2.4 分流间湾微相
  • 3.2.2.5 河口坝微相
  • 3.2.2.6 远砂坝微相
  • 3.2.3 前三角洲亚相
  • 3.3 单井相分析
  • 3.3.1 榆29-10 井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析
  • 3.3.2 榆29-10 井三角洲前缘亚相分析
  • 3.4 沉积体系与储层发育规律的关系
  • 第4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 4.1 界面成因类型及其识别标志
  • 4.1.1 层序界面的级别划分和宏观识别标识
  • 4.1.2 层序界面的测井识别
  • 4.1.2.1 层序界面的测井识别标志
  • 4.1.2.2 层序界面的测井识别方法
  • 4.1.3 洪泛面
  • 4.2 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和各级别层序基本特征
  • 4.2.1 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4.2.2 各级别层序基本特征
  • 4.2.2.1 超短期旋回层序
  • 4.2.2.2 短期旋回层序
  • 4.2.2.3 中期旋回层序
  • 4.2.2.4 长期旋回层序
  • 4.3 层序地层格架
  • 4.3.1 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意义
  • 4.3.2 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原则
  • 4.3.3 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砂体展布特点
  • 第5章 岩相古地理特征和砂体三维可视化
  • 5.1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和砂体三维可视化技术方法
  • 5.1.1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
  • 5.1.2 古水流向和物源方向分析
  • 5.1.3 砂体三维可视化
  • 5.1.3.1 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现状
  • 5.1.3.2 三维可视化技术思路
  • 5.1.3.3 砂体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 5.2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砂体三维可视化研究成果
  • 5.2.1 中期旋回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5.2.1.1 MSC1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5.2.1.2 MSC2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5.2.2 短期旋回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砂体三维可视化
  • 第6章 砂体综合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 6.1 储层特征
  • 6.1.1 储集空间特征
  • 6.1.2 储层物性特征
  • 6.1.2.1 孔、渗特征
  • 6.1.2.2 孔隙结构
  • 6.1.3 储集岩分类与评价
  • 6.1.3.1 储层与孔隙结构分类
  • 6.1.3.2 储层综合分类
  • 6.2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 6.2.1 沉积微相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 6.2.2 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发育关系
  • 6.3 砂体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 6.4 小层砂体综合评价
  • 6.4.1 小层砂体评价指标体系
  • 6.4.1.1 评价因素的选择和指标体系
  • 6.4.2 小层砂体的综合评价结果和排序
  • 6.4.3 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
  • 6.5 单砂体综合评价和相对高渗区带的预测
  • 6.5.1 评价因素的选择和指标体系
  • 6.5.2 单砂体综合评价和排序
  • 6.5.3 相对高渗区带的预测
  • 6.5.4 单砂体连续叠置有利区预测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
  • 图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川东地区气田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20(01)
    • [2].什邡气田信息化建设管理探索与实践[J]. 中外能源 2020(02)
    • [3].中国大气田科学开发的内涵[J]. 天然气工业 2020(03)
    • [4].气田地面系统优化调整研究应用与效果评价[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1)
    • [5].含汞气田水的危害及处理工艺研究[J]. 天然气与石油 2020(02)
    • [6].“蓝鲸2号”助力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完成首口开发井作业[J]. 中国船检 2020(06)
    • [7].延安气田低产井区地面集输节能降耗技术研究[J]. 石油工程建设 2020(03)
    • [8].探索老气田数字化管理之路[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02)
    • [9].徐深1-平7井刷新徐深气田天然气产能的最高纪录[J]. 天然气工业 2020(08)
    • [10].徐深气田地面工程技术认识及攻关方向[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11)
    • [11].崖城13-1气田向港、琼两地供气超过500亿立方米[J]. 天然气工业 2016(02)
    • [12].气田水综合治理成套技术研究[J]. 中国井矿盐 2016(03)
    • [13].气田水回注方式探讨[J]. 当代化工研究 2016(07)
    • [14].2000年以来中国大气田勘探开发特征[J]. 天然气工业 2015(01)
    • [15].气田水回注风险防控对策研究[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3(05)
    • [16].国内目前压力最高的气田产能建设全面展开[J]. 天然气工业 2020(03)
    • [17].东胜气田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及展望[J]. 西部探矿工程 2020(05)
    • [18].鄂尔多斯盆地临兴致密气田低效井措施优选方法[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02)
    • [19].老气田中后期地面系统调整改造优化模式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7)
    • [20].天然气净化装置气田水回注泵优化运行技术探讨[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0(07)
    • [21].乐东气田海底管道通球卡堵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 广东化工 2020(16)
    • [22].气田节电技术实践[J]. 石油石化节能 2018(12)
    • [23].世界巨型气田分布特征及其启示[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6)
    • [24].崖城13-1气田高效开发策略与实践[J]. 中国海上油气 2017(01)
    • [25].抽样检查法在低渗气田安全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石化 2017(07)
    • [26].大池干井气田“123456”工作法探究[J]. 化工管理 2017(17)
    • [27].流动保障技术在深水气田投产的应用[J]. 中国海洋平台 2015(06)
    • [28].发挥前沿技术支撑作用 深入推进气田两化融合——物联网和云计算在涪陵气田的实际应用[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01)
    • [29].浅谈气田水废水处理[J]. 中国井矿盐 2016(02)
    • [30].气田水恶臭治理技术优选及效果评价[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6(02)

    标签:;  ;  ;  ;  ;  ;  ;  ;  ;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储集砂体综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