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权处分不当得利

论无权处分不当得利

论文摘要

无权处分、善意取得、不当得利三项制度横跨了物权、债权两大领域。在无权处分场合,如果说善意取得制度是从维护交易安全角度出发,注重于保护交易相对人利益的话,那么,不当得利制度则是从所有权安全的角度出发,注重于对所有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将无权处分不当得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物权变动模式,对无权处分不当得利的相关概念、构成要件、产生基础以及和与善意取得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并对我国《物权法》背景下无权处分不当得利请求权的适用范围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无处分权的实质意义在于处分权能的缺失。对无权处分不当得利法律事实的构成要结合无权处分行为在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中的表现形式来考量。无权处分作为“无法律上原因”而受益的基础在于违反保有利益的法定规则。善意取得制度与无权处分不当得利具有密切的关系,善意取得制度是所有权行使的沟壑,同时也是不当得利得以行走的桥梁。以我国《物权法》为背景,无权处分不当得利存在于有偿无权处分而构成善意取得的条件下,权利人对不当得利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具有选择适用的权利。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无权处分不当得利的概念探析
  • 一、无权处分行为的内涵
  • 二、无权处分不当得利的概念
  • 第二部分 无权处分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 一、须有无权处分行为
  • 二、无处分权人受有利益或者致相对人受益
  • 三、原权利人受有损害
  • 四、原权利人财产受损与无处分权人受益具有因果关系
  • 第三部分 无权处分不当得利的产生基础
  • 一、从利益取得“欠缺正当性”到“无法律上原因”
  • 二、“无法律上原因”之学说解释
  • 三、无权处分而受益符合“无法律上原因”之基础判断
  • 第四部分 无权处分不当得利与善意取得制度之间的关系
  • 一、无权处分不当得利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区别
  • 二、无权处分不当得利与善意取得制度的联系
  • 第五部分 我国《物权法》背景下对无权处分不当得利的探讨
  • 一、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现状
  • 二、我国《物权法》对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诠释以及对善意取得制度的设计
  • 三、我国《物权法》基础上对无权处分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梳理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中文)
  • 论文摘要(英文)
  • 后记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无权处分不当得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