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式的自然灾害,不仅直接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伴随或诱发许多地震地质灾害,而我国多山地、多地震的地理地质条件带来了大量和地震作用有关的边(滑)坡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多的公路将在山区修建,穿越强震区和破裂带不可避免,公路工程边(滑)坡的地震稳定性的研究尤为重要。地震效应对边(滑)坡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动力过程,而现行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中,边(滑)坡的地震稳定性分析仍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拟静力法,严重影响了从定量角度进行地震灾势评估。从学科趋势来看,基于地震反应分析的动力分析理论是发展的方向,但动—静力学两种设计方法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会有一个协调过渡过程,仍处于需进一步探究的阶段。本文以川藏公路通麦到105道班、西攀高速高烈度地震区路段为实验线,运用动力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对沿线松散堆积体边(滑)坡、人工路堑土质边(滑)坡进行了地震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三种地震成灾模式,据不同成灾模式的灾害程度得到灾势评判标准,完成了两类边(滑)坡地震灾势评估。同时针对具体成灾模式提出了抗震措施方案规划,并以该方案规划为指导,对实验线各边(滑)坡工点提出抗震措施建议,为该类项目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值得同类工程借鉴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具体内容和成果如下:1.运用基于FLAC-3D的弹塑性理论对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沿线18个松散堆积体边(滑)坡工点及西攀高速高烈度地震区7个高路堑土质边(滑)坡工点进行天然状态下和地震作用下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实现了对沿线边(滑)坡工程地震稳定性整体态势的把握。2.对地震稳定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松散堆积体及人工路堑土质边(滑)坡地震作用下的成灾模式评判方法,完成了实验线各具体工点地震成灾模式的预测,进行地震灾势评估。3.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不同等级公路的抗震设防目标及场区地震烈度提出抗震设防标准,针对具体的成灾模式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1.2.1 地震边(滑)坡破坏机理研究1.2.2 斜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1.2.3 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1.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第2章 边(滑)坡工程地震稳定性的动力分析原理2.1 地震力的作用效应2.2 岩土体动力分析过程及FLAC-3D动力分析方法2.2.1 岩土体动力分析过程2.2.2 FLAC-3D动力分析方法2.2.3 本文计算所应用的FLAC-3D计算方法2.3 边滑坡变形破坏判据2.3.1 剪应变与边滑坡稳定的关系2.3.2 位移变形大小与变形速率与边滑坡稳定关系第3章 川藏公路通麦到105道班边(滑)坡地震灾势评估与防治措施3.1 实验线沿线边滑坡工点统计及现状简述3.1.1 沿线滑坡工点统计及现状简述3.1.2 沿线边坡工点统计及现状简述3.2 地震动荷载选取3.3 沿线典型边(滑)坡工点地震稳定性评价3.3.1 典型滑坡工点K4098+452~K4098+694.5地震稳定性评价3.3.2 典型边坡工点K4092+195~K4092+370地震稳定性评价3.4 沿线边滑坡工点地震稳定性分析结果总结3.5 地震作用下沿线边(滑)坡工点灾势评估与防治措施3.6 本章小结第4章 西攀高速边(滑)坡工程地震灾势评估与防治措施4.1 高烈度地震区边坡(滑)坡工点统计4.2 地震动荷载的选取4.3 典型边滑坡工点地震稳定性评价4.3.1 K29+960高边坡地震作用下稳定性分析4.3.2 K47+500-685高挖方工程地震作用下稳定性分析4.3.3 AK0+180-300永郎互通式滑坡地震作用下稳定性分析4.4 各边(滑)坡工点地震稳定性分析结果总结4.5 地震作用下各边(滑)坡工点灾势评估与防治措施4.5.1 各边(滑)坡工点地震灾势评估4.5.2 地震作用下各边(滑)坡工点抗震措施建议4.6 本章小结结论与展望主要结论问题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地震效应论文; 成灾模式论文; 抗震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