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纳税不遵从行为与税收同时产生,但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仍然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其主要原因是纳税不遵从行为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都有负面影响。经济方面,纳税不遵从行为除了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还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向;社会稳定方面,纳税不遵从行为助长了不诚实纳税和不公平竞争的不良风气。同时,纳税不遵从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随着交叉学科的出现,各国的经济学家开始运用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行为经济学对纳税不遵从行为进行研究,期望通过对纳税人心理的深入分析改革现有税制,治理纳税不遵从行为。在我国,虽然个人所得税经历了多次改革,进一步保证了税制的公平性。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导致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不遵从行为在纳税人群体中有扩大化趋势。如何改革个人所得税税制,保证纳税遵从的普遍性成为了新时期我国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深入探究纳税人的纳税不遵从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保证全社会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的政策建议,本文从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定义及内涵出发,以行为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前景理论为工具,通过选取和论证平均税负水平作为模型的参照点,建立了单个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自身相对税负水平与自身纳税不遵从度相关关系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后得出结论,即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与自身相对税负水平的绝对值成正比。依据该结论,本文从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税收稽查和税收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本文主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在理论模型的设定中引入了实际税收征纳关系实践中的税率、稽查概率等因素,同时针对理论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实际改革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景理论模型及主要内容。前景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凯尼曼( Daniel Kahneman )和以色列行为金融学家阿莫斯·特维斯基(Amos Tversky)于1979年发表的”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一文中提出的。前景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个人风险决策的过程和特点,根据实验,前景理论将个人风险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的编辑和后期的评价。编辑过程的主要操作分为以下几步:编码(coding)、合并(combination)、分解(segregation)、删除(cancellation)。在第二阶段,决策人将对编辑后的前景进行评估(evaluation),进而选择具有较高价值的前景。评价阶段的主要操作有两个:简化(simplification)、搜寻(detection of dominance)。评价在进行了上两步操作之后,决策人会评价所有编辑过的前景,选择具有最高价值的前景。前景理论提供了以下两个理论决策模型:模型一,若(x,p;y,q)是一个常规前景(即p+q<1或x≥0≥y或x≤0≤y),则有:V(x,p;y,q)=π(p)v(x)+π(q)v(y)。其中,V是前景的总价值,π(p)是由概率决定的权重,反映概率对前景总价值的影响。v(x)是结果的主观价值,衡量价值与参照点的比较结果,即收益或者损失及其具体大小。并且v(0)=0,π(0)=0,π(1)=1。模型二,若p+q=1并且x>y>0或者x<y<0,则有:V(x,p;y,q)=v(y)+π(p)[v(x)-v(y)]。上述前景理论的两个基本模型包含了两个重要函数v(x)和π(p),前者是将前景结果转换为主观价值的工具,称为价值函数;后者是由概率决定的权重,称为权重函数。第二部分,纳税不遵从行为与模型参照点选择。该部分首先通过纳税不遵从行为定义的重新界定,明确本文研究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内容包括逃税和避税。同时,在分析纳税不遵从行为的主观恶意程度的基础上,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积极的纳税不遵从行为。其次,分析了前景理论的参照点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而将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模型的参照点设定为平均税负水平。最后从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方面论述参照点选择的合理性。第三部分,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通过运用“前景理论”的具体模型,建立纳税不遵从度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自身相对税负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对其进行数学分析后得出结论——二者成正比。最后,对数学模型结论进行经济学解释,即当纳税人的个体税负率高于平均税负水平时,纳税不遵从度随着个体税负率的升高而升高;当纳税人的个体税负率低于平均税负水平时,纳税不遵从度随着个体税负率的降低而升高;当纳税人的个体税负率等于平均税负水平时,在该模型的假设前提下,纳税人选择纳税遵从行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度随着纳税人税负水平的升高经历了先下降至零再逐渐升高的过程。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分析发现,个体税负水平基本可以与一般收入水平挂钩,因此上述结论可以转化为一般收入越高于或越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纳税人,越具有较高的纳税不遵从度,即纳税不遵从度与纳税人的收入呈现“V”字型的关系——先随收入的升高下降至零,进而逐渐升高。第四部分,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的治理。上述结论的实际意义在于改革税制,合理确定纳税人的范围,注重对高收入人群的监控以及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因此,该部分的政策建议分为三个方面:改变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简化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加强纳税稽查,建立完善的个人收入监控体制;加强税收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税收的文化取向。首先,税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综合分类所得税制,避免纳税人通过改变收入性质避税,以及合理确定收入费用扣除标准以确定纳税人范围,将具有较强逃、避税动机的低收入人群排除在纳税人范围之外。其次,纳税稽查和收入监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执行银行开户实名制;限制现金交易;严格执行综合分类所得税制的双向申报制度及交叉稽核制度;个人所得税信息化建设与征信系统信息共享,加强监控。最后,税收文化建设的重点有三:引入“税收价格说”强调税收实质;监督政府提供等值优质的公共品;摆正征纳双方的地位,将“为纳税人服务”落到实处。本文的特点在于:第一,创新性的设定平均税负率作为模型的参照点。运用前景理论对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很多研究成果将参照点选为依法纳税后的税收收入,是纳税人将自己的某行为后果作为参照点,然后根据其他行为与参照点的比较做出效用最大化的行为选择。这是纳税人行为决策的纵向比较。本文运用前景理论对纳税不遵从行为进行研究将按照平均税负水平计算的收入作为参照点,通过研究纳税人将自身各种行为的可能结果与社会平均水平比较结果,得出行为特点和倾向性的结论,是对纳税人行为决策横向比较的研究。第二,对参照点的设定进行了合理性论证。本文从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方面论证了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下,纳税人倾向于将自身税负水平与社会平均税负水平进行比较的合理性,并针对其中的文化因素提出了税收文化建设重点的政策建议,将理论模型与实际相联系,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前景理论模型及主要内容
  • 1.1 前景理论的模型
  • 1.1.1 先期实验结论
  • 1.1.2 风险决策过程
  • 1.2 两个重要函数: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
  • 1.2.1 价值函数
  • 1.2.2 权重函数
  • 1.3 前景理论的意义
  • 2. 纳税不遵从行为与模型参照点选择
  • 2.1 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内涵
  • 2.1.1 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定义
  • 2.1.2 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内容
  • 2.1.3 纳税不遵从行为的分类
  • 2.2 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模型参照点的选择
  • 2.2.1 参照点选择的影响因素
  • 2.2.2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参照点选择及其因素分析
  • 3. 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3.1 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模型建立
  • 3.1.1 模型假设
  • 3.1.2 参数变量
  • 3.1.3 价值函数
  • 3.1.4 效用函数
  • 3.2 模型的数学分析
  • 3.3 模型的经济学含义——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决策分析
  • 3.3.1 纳税人相对税负率较高时,纳税不遵从度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 3.3.2 纳税人相对税负率较低时,纳税不遵从度与收入水平成反比
  • 3.3.3 当纳税人的个体税负率等于平均税负率时,纳税人完全纳税遵从
  • 3.3.4 纳税人纳税不遵从度与其收入情况关系分析
  • 4. 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的治理
  • 4.1 改变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简化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
  • 4.1.1 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向综合分类所得税制转变
  • 4.1.2 简化个人所得税税制,降低税率
  • 4.1.3 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
  • 4.2 加强个人所得税纳税稽查,建立完善的个人收入监控体制
  • 4.2.1 严格执行银行开户实名制
  • 4.2.2 限制现金交易
  • 4.2.3 严格执行综合分类所得税制的双向申报制度及交叉稽核制度
  • 4.2.4 个人所得税信息化建设与征信系统信息共享,加强监控
  • 4.3 加强税收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税收的文化取向
  • 4.3.1 引入“税收价格说”,强调税收实质
  • 4.3.2 监督政府提供等值、优质的公共品,透明化用税情况
  • 4.3.3 摆正征纳双方的地位,将“为纳税人服务”落到实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藏自治区个人所得税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城镇居民收入、城镇化水平与个人所得税收入[J]. 财经科学 2019(11)
    • [3].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成效分析[J]. 上海金融 2019(12)
    • [4].新政策下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探讨[J]. 交通财会 2019(12)
    • [5].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执行情况的初步分析——以某集团公司两个所属单位为例[J]. 财会研究 2019(09)
    • [6].基于新个税政策下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 纳税 2019(34)
    • [7].我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研究[J]. 纳税 2019(35)
    • [8].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探析[J]. 山东纺织经济 2019(11)
    • [9].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设计探讨[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10].关于执行新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思考[J]. 商讯 2019(36)
    • [11].居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决策优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23)
    • [12].我国拟全面实施个人所得税申报信用承诺制[J]. 中国信用 2019(08)
    • [13].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公平问题[J]. 就业与保障 2019(23)
    • [14].新个人所得税的消费效应分析[J]. 中国商论 2019(24)
    • [15].税制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16].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计算与扣缴新变化[J]. 营销界 2019(47)
    • [17].探讨认缴制下转让未实缴出资额的个税问题[J]. 中国税务 2019(12)
    • [18].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案例分析[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1)
    • [19].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办法比较研究[J]. 知识经济 2020(03)
    • [20].基于税收公平角度全面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J]. 纳税 2019(36)
    • [21].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探讨[J]. 纳税 2020(02)
    • [22].基于新个税体制下的员工个人所得税筹划研究[J]. 纳税 2020(02)
    • [23].关于税制改革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分析[J]. 纳税 2020(01)
    • [24].税制改革背景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研究[J]. 纳税 2020(01)
    • [25].关于个人所得税新变革的思考[J]. 纳税 2020(02)
    • [26].探究较大规模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扣缴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 纳税 2020(05)
    • [27].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J]. 财经界 2020(01)
    • [28].新个人所得税制度下公益性捐赠扣除[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1)
    • [29].大数据征管背景下高校个人所得税管理探析[J]. 会计师 2019(24)
    • [30].关于强化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分配功能的研究[J]. 中国商论 2020(06)

    标签:;  ;  ;  

    基于前景理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不遵从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