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5.12下午两点多,汶川大地一阵怒吼,吞噬了成千上万个人的生命,埋没了数以千几的房屋建筑。家庭的破损,亲人的伤亡,自己的被困和受伤,灾区人民完全暴露在这场灾难之中。而经历灾难的人都会出现应激反应,如果应激反应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则会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的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回避症状、闯入性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控制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多大程度控制环境事件的感知与信念。地震带给人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可控感。作为一种信念系统,它反映了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内部认知过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汶川、茂县等极重灾区的灾区中学生,探讨地震后中学生的灾难暴露、控制感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问卷使用较为成熟的《初级控制和二级控制信念量表中文版》、《儿童创伤后压力诊断量表(CPSS)》、灾难暴露程度和自编调查问卷,对汶川县和茂县的7所中学进行施测,总共进行三次的数据采集。利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假设、施测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从PTSD的检测率来看,汶川中学生在灾后应激障碍的检测率三次分别为29.7%25.8%和25.8%。其中,女性的检出率远高于男性;年级上,高中学生普遍要比初中学生的检出率高;羌族是所有民族中检测率最高的。结论二: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控制感主要集采用二级控制,在地震后一年内,二级控制呈现显著的男女性别差异。结论三:灾难暴露程度与PTSD呈现显著正相关,可以预测PTSD。结论四:控制感在灾难暴露与PTSD间起中介作用。其影响机制共有三个路径:主观害怕通过间接控制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闯入性症状;主观害怕通过间接控制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回避症状;亲人伤亡通过情绪控制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回避症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异地安置5·12汶川大地震孤儿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