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纪事本末型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通鉴纪事本末》,《资治通鉴》,袁枢,叙事
纪事本末型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王熠纳[1](2018)在《《通鉴纪事本末》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鉴纪事本末》作为我国首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纪事本末体的叙事体例,对后代史书体例选择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的成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与袁枢的个人才能有关,也与南宋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通鉴纪事本末》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通鉴纪事本末》的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通鉴纪事本末》如何叙述历史事件及其选材的特点和小标题的设置叁个方面。《通鉴纪事本末》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来叙述历史的,所以能够连续完整的有头有尾的将历史事件叙述出来。因为《通鉴纪事本末》是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改写的,所以在史料价值上有缺陷,另外,在叙事时会破坏《资治通鉴》所表达的情感与观点。在选材方面,《通鉴纪事本末》史料的基础是《资治通鉴》,虽然是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并不是一字不落的抄写《资治通鉴》,而是经过思考有所改编的。其次,《通鉴纪事本末》使用了大量的互见的手法。通过对《通鉴纪事本末》小标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通鉴纪事本末》的小标题的用字能够反映出袁枢忠君的思想。每个小标题的题目都能体现当时社会的核心问题,并且是所写历史事件的高度概括。此外,《通鉴纪事本末》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对后代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后代多部史书选择纪事本末体的叙事体例。其次,中国最先出现的历史教科书的章节体也是受到了《通鉴纪事本末》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朱露川[2](2017)在《中国古代史学历史叙事发展的新阶段——论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兴起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问世至清末的七百余年间,纪事本末体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与历史悠久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相比较,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历史叙事上具有"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优点,它是以事件为中心确立标目而展开的历史叙事,即章学诚说的"因事命篇"的历史叙事。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兴起,开启了中国古代史学历史叙事发展的新阶段,对南宋以下至近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纪事本末型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问世至清末的七百余年间,纪事本末体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与历史悠久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相比较,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历史叙事上具有"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优点,它是以事件为中心确立标目而展开的历史叙事,即章学诚说的"因事命篇"的历史叙事。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兴起,开启了中国古代史学历史叙事发展的新阶段,对南宋以下至近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纪事本末型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王熠纳.《通鉴纪事本末》叙事研究[D].河北大学.2018
[2].朱露川.中国古代史学历史叙事发展的新阶段——论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兴起及其意义[J].史学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