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网络教学模式及其实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侯怡帆[1](2021)在《面向计算思维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初中人工智能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张书源[2](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元帅[3](2021)在《融入高阶行为特征的在线学习预警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线教育蓬勃发展,在线学习与线下教学并驾齐驱,已成为教育的常态。随着在线学习者人数的增加,在线学习的课程通过率和获取证书的学习者人数却反而下降,高注册率、低参与率、高辍课率,成为在线学习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能够依托大数据处理技术,根据学习者现有大量的在线学习行为,就能预测出学习者下一步可能做出的学习选择,对面临学习困境或辍课危险的学习者进行及时预警,教师就有可能及时做出干预措施,帮助其顺利完成课程。目前,国内外已有学习预警和学习结果预测的相关研究,大多选取与学习结果相关的某一方面的底层行为特征进行学习预测,对可能处于学习危机的学习者提前预警,研究所采用的实验数据来源于不同的学习平台。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学习行为标准,各个学习平台采集、记录的行为数据各不相同,同时大多研究采用的是平台收集到底层行为特征,缺少挖掘高阶行为特征(如人机交互行为的时序特征和时变特征、人际交互的语义特征和网络特征等),影响了学习预警效果。由于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影响、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只有从多侧面、深层次挖掘和提取学习特征,才能全面、深入地刻画整个学习过程,做出实时、精准的学习预警。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基于人机交互的底层行为特征,分别构建融入人机交互时序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融入人机交互时变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和融入人际交互语义特征和网络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进而提出融入高阶行为特征的集成性学习预警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了融入人机交互行为时序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本文关注了学习行为出现的顺序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出发,在序列模式发掘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入人机交互时序特征的在线学习预警模型。实验表明,在人机交互行为的基本特征基础之上融入行为的时序特征后,四种在线学习预测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和识别辍学者的准确率、召回率、F1值都有一定的提升。这说明增加人机交互行为的时序特征,不仅能够提升在线学习预警模型的总体准确率,而且能够提升其识别辍学者的性能。(2)构建了融入人机交互行为时变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现有学习预警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人机交互行为的累积数量和频次上,忽视了随时间发展人机交互行为数量动态的变化(时变特征)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本文关注人机交互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合循环神经网络的记忆功能,在人机交互行为的基本特征基础上,融入人机交互行为的时变特征,构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的在线学习预警模型。将本文提出的学习预警模型与传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预警模型进行对比,实验表明,人机交互行为的时变特征能够更好地预测学习结果,同时实验表明融入时变特征的LSTM学习预警模型的预测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预警模型。(3)构建了融入人际交互语义特征和网络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语义分析技术,根据论坛帖子本身的语义和课程讲授知识内容的相关度、知识交互的深入度,提取人际交互的语义特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结合学习者在论坛中的活跃度,提取人际交互的网络特征。基于人际交互的基本特征,依次融入人际交互的语义特征和网络特征,构建学习预警模型。实验表明,随着人际交互语义特征和网络特征的依次融入,多个学习预警模型整体的Area Under Curve(AUC)不断提高,识别存在学习危机者的准确率在不断提升。同时融入人际交互语义特征和网络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的AUC最高,对存在学习危机者识别性能最好。(4)提出了融入以上高阶行为特征的集成性学习预警框架。本文提出的融入高阶行为特征的集成学习预警框架充分利用了多种高阶行为特征,包括人机交互行为的时序特征、人机交互行为的时变特征、人机交互行为的语义和网络特征,同时采用了动态的选择性集成学习机制,提升了最终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闫克乐[4](2020)在《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提倡在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所以近几年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多,但由于当前高中《人工智能》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多数教师仍在探索《人工智能》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2017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曾多次提出《人工智能》模块应使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如何在现有的教材和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是亟需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情况进行探究,并尝试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当前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问题应该如何解决?2.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有资源选择案例素材,以及根据自身所处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使之更切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找到此次研究的价值,为接下来的研究做铺垫。其次,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开展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现状研究,探究当前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现状,并通过现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人工智能》教育中教师案例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案例设计所依据的教材参差不齐;案例设计所用的素资源少且不易获取;人工智能任课教师少;人工智能教学环境和设备有待完善;教师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有待深入;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案例设计目的之间的切合度不好把握;教师的案例设计能力有待提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前文分析,从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三方面进行问题解决对策的分析。1.教育部门应推动教材的统一和案例资源库的建立;2.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并完善人工智能教学设备;3.教师应提高自身案例设计能力,具体包括教师应掌握案例设计的目标;教师应了解案例设计的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原则确定案例类型;教师应提高案例素材收集的能力和对案例素材设计加工的能力;教师应注意案例设计后对案例的修改完善。
李斌[5](2019)在《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显着提高,全球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现有对外汉语教学资源也因此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聊天机器人系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聊天机器人系统作为远程辅助学习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其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个性化训练和学习。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基于聊天机器人设计并实现一个对外汉语学习系统。本文在详细分析聊天机器人和汉语学习系统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分析,对学习者自身及其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做系统的、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功能和数据库结构进行详细设计;然后,结合聊天机器人系统,创建具有理解功能的交互式人机对话汉语学习环境,实现汉语基础知识学习、主题学习、对话训练及语法错误检测等功能模块的开发,完成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最后,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用户试用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该系统进行汉语学习的学习者对该系统都有着较高的评价。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能够较好地辅助汉语学习者进行汉语学习,不仅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更提高了汉语水平,学到了实用的会话句型和知识,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实现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殷鹏[6](2019)在《《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广泛推进信息技术深入至高校的日常教学之中,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而言,实训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在理论的基础之上真正实践才能促进全面发展,实训教学的良好运行便成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面对现实环境中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虚拟实训系统恰逢其时,其凭借独具的多维度交互及沉浸感的优势在艺术设计类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将原本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实训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辅以教师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本论文基于虚拟实训系统在高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进行详尽的分析,并探讨新时代下虚拟实训系统开发中新技术的一些运用与价值,以期为虚拟实训系统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技术路线。首先,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大量虚拟实训系统理论的文献资料,对虚拟实训系统的起源与概念特征等等进行了整理,并对虚拟实训系统类型进行了分类,总结了虚拟实训系统在实训教学中的优势与意义。接着针对《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进行了设计,归纳了开发虚拟实训系统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对《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在了解大体的功能需求后针对《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架构、开发流程、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进行设计和介绍。其后,笔者再通过多维度分析了典型案例中的实现技术,总结出其优秀经验,随后实际进行设计开发《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在《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主要分为前期准备、设计与开发、封装与优化以及调试打包四个阶段,针对每一阶段的实现都进行了详细的撰写介绍,最后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的设计研究方法,对开发的《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进行了运行效果分析,并针对焦点小组中教师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等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优化系统,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如此,笔者还针对《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反思,并展望了未来虚拟实训系统应用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情景。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会出现更新颖更强大的虚拟实训系统。
崔义辉[7](2019)在《增强现实737航前维护导航系统框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航客机是一个组成结构复杂、技术密度高的机电设备综合体,航线维护是民航客机日常主要的维护方式。传统航线维护工作通常存在技术难度大、劳动强度高等缺点,是易于产生人为差错的敏感环节。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伴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突破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本文尝试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在航线维护工作中,以波音737飞机的航前维护为研究基础,构造一个增强现实航线维护导航系统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了增强现实三大关键技术:三维注册、智能显示、人机交互的种类和技术特点,并介绍了主流增强现实应用开发的几种开发工具包,对比各自的技术优缺点,最终选择出合适的工具包和平台环境。(2)对框架系统完成总体设计,确定需求和研究目标,设计系统的体系架构和组成功能模块。将框架系统分为网页和移动两部分,分别包括管理端、放飞端、远程协作端和航前检查端、航线维修端。(3)规划了系统的工作方法和开发流程,以ORB算法为例探索增强现实技术中的特征识别追踪原理。(4)对框架系统各端口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析了各自的工作流程,并探索了相关实现方法。(5)利用Unity3D+Vuforia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框架系统的增强现实功能,选择Unity3D为视景开发工具,Vuforia为增强现实开发工具包。同时,以VS2017为网页部分功能的开发平台,并借助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和储存服务,完成框架系统的开发。最后进行了增强现实等功能的测试,测试效果达到预期水平。结果表明,增强现实技术在航线维护工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
李心颖,李峰[8](2017)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检索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信息检索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和作用,探讨了高校教学中信息检索技术的运用手段及高校加强信息检索技术教育的对策。
张红霞[9](2016)在《基于任务驱动的远程实训教学及其实现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实训教学,是远程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研究与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模式及其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训学习平台,以实训任务为驱动,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教师教学示范与教学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模拟实训和实操训练、作业、阶段考核、综合考试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远程实训教学的培养目标。
胡小红[10](2016)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基于情绪感知的学生模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注重学生学习个性化、自主化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适应学习系统是在自适应超媒体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拥有智能导学系统的特性,并且比以往的网络学习系统在技术功能上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使得它成为未来远程学习发展的趋势。自适应学习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模型、领域知识模型和适应性引擎,其中学生模型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用来抽象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学生的个性特征,而学习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指导教师的角色。学生模型中对学生特征的完整描述和准确表征,这都直接影响学习系统能否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等,进而也影响学生能否实现个性化学习。从目前的学生模型来看,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还很少考虑,这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情感支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不能得到系统的实时的情感关怀,那将对自适应的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本文就自适应学习系统与学生之间缺乏的双向情感交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情绪感知的学生模型。通过表情识别技术感知学生的情绪,建立动态的学习风格和实时的情绪状态以及实时的学习动机。本文给出了学生模型完成学习风格、情绪状态和学习动机动态分析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并采用一种教学模拟实验验证本文给出的学生模型完成学习风格、情绪状态和学习动机动态分析及其实现方法是否可行。本文的贡献和创新:(1)为了解决学习系统与学生之间缺乏双向情感交流的问题,本文在CS-LS学生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情绪感知的学生模型。学生模型在传统的学生模型基础上加了两个部分,即情绪状态和学习动机。(2)动态的学习风格、实时的情绪状态以及实时的学习动机的分析。相对于传统学生模型来说,本文建立的学生模型优点在于,学习风格、情绪状态和学习动机因素都是基于表情识别技术计算的,学习系统动态、实时地获取这些信息。
二、浅谈网络教学模式及其实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网络教学模式及其实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电子技能实训 |
2.1.2 中等职业教育 |
2.1.3 职业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CDIO理论 |
2.2.2 体验学习理论 |
2.2.3 情境认知理论 |
2.2.4 “知行合一”理论 |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
3.1.1 就业面向岗位 |
3.1.2 专业培养目标 |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
3.1.4 教学标准分析 |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
3.2.1 教学目标 |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
3.3.2 调查问卷设计 |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
3.3.5 调查问卷总结 |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
5.1 课程结构设计 |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
5.2 课程标准构建 |
5.3 课程目标构建 |
5.4 课程内容构建 |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
6.2 前期准备 |
6.2.1 实践目的 |
6.2.2 实践内容 |
6.2.3 授课对象 |
6.2.4 环境设计 |
6.2.5 教材准备 |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
6.3.1 环境搭建 |
6.3.2 材料准备 |
6.3.3 案例实施 |
6.3.4 分析调整 |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
6.4.1 材料准备 |
6.4.2 案例说明 |
6.4.3 案例实施 |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
附录Ⅶ 任务书 |
(3)融入高阶行为特征的在线学习预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传统的学业预警研究 |
2.2 在线学习预测建模研究 |
2.3 典型的在线学习预警系统 |
2.4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融入人机交互行为时序特征的学习预警 |
3.1 行为时序特征与学习预警 |
3.1.1 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预警 |
3.1.2 自我调节学习与行为时序特征 |
3.2 融入人机交互行为时序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 |
3.2.1 序列模式及其发现方法 |
3.2.2 人机交互行为时序特征的发掘 |
3.2.3 融入行为时序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建构 |
3.3 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
3.3.1 实验数据准备 |
3.3.2 实验过程设计 |
3.3.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融入人机交互行为时变特征的学习预警 |
4.1 行为时变特征与学习预警 |
4.1.1 行为时变特征与学习预警 |
4.1.2 行为时变特征与循环神经网络 |
4.2 融入行为时变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 |
4.2.1 人机交互行为的选择 |
4.2.2 人机交互行为时变数据的生成 |
4.2.3 融入行为时变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构建 |
4.3 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
4.3.1 实验数据准备 |
4.3.2 实验过程设计 |
4.3.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融入人际交互语义与网络特征的学习预警 |
5.1 人际交互行为与学习预警 |
5.1.1 人际交互行为的基本特征 |
5.1.2 人际交互行为的内容与网络特征 |
5.2 融入人际交互语义和网络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 |
5.2.1 人际交互的语义特征提取 |
5.2.2 人际交互的网络位置特征提取 |
5.2.3 融入语义和网络特征的学习预警模型构建 |
5.3 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
5.3.1 实验数据准备 |
5.3.2 实验过程设计 |
5.3.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融入高阶行为特征的集成性学习预警框架 |
6.1 集成学习及其实现方法概述 |
6.1.1 集成学习的基本原理 |
6.1.2 集成学习的实现方式 |
6.2 融入高阶行为特征的集成性学习预警框架 |
6.2.1 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
6.2.2 多层行为特征的提取与选择 |
6.2.3 基础学习预警模型的组合利用 |
6.2.4 学习预警结果的可视化反馈 |
6.3 集成性学习预警框架的优势与特色之处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研究成果 |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科研论文 |
专利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4)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我国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 |
(二)国内外人工智能课程皆已逐渐普及 |
(三)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
(四)《人工智能》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亟需研究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五、概念界定 |
(一)案例 |
(二)高中《人工智能》课程 |
六、理论基础 |
(一)范例教学理论 |
(二)情境学习理论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一、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
(一)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
二、案例设计的研究综述 |
(一)案例设计前的案例素材选择 |
(二)案例素材选择后的案例设计 |
三、高中《人工智能》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一)高中《人工智能》教学的问题 |
(二)高中《人工智能》案例教学 |
(三)《人工智能》教学中的案例设计 |
第三章 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现状 |
一、专家访谈 |
(一)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二)访谈数据的整理 |
二、问卷调查 |
(一)问卷编制与调试 |
(二)问卷样本选取与发放 |
(三)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三、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分析 |
(一)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分析 |
(二)对已有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分析的启示 |
第四章 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问题 |
一、案例设计依据的教材参差不齐,需要制定统一的教材 |
二、案例设计所用的案例素材资源较少且不易获取 |
三、人工智能任课教师少,导致案例设计缺乏探讨对象 |
四、教学环境和设备有待完善,导致部分形式的案例难以呈现 |
五、教师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有待深入 |
六、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案例设计目的之间的切合度不好把握 |
七、教师的案例设计的能力有待提高 |
第五章 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对策 |
一、教育部门应推动教材的统一和案例资源库的建立 |
(一)教育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教材,为案例设计提供依据 |
(二)教育部门应建立案例资源库,为案例设计提供参考 |
二、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并完善人工智能教学设备 |
(一)学校应加强人工智能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 |
(二)学校应完善人工智能教学设备,为案例呈现提供条件 |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案例设计能力 |
(一)教师应掌握案例设计的目标 |
(二)教师应了解案例设计的原则 |
(三)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原则确定案例类型 |
(四)教师应提高案例素材收集的能力 |
(五)教师应提高案例的设计加工能力 |
(六)教师应注意案例设计后的完善修改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反思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现状调查 |
附录 B 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访谈提纲 |
附录 C 三本高中《人工智能》教材中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呈现 |
附录 D 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探索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聊天机器人研究现状 |
1.2.2 汉语学习软件研究现状 |
1.2.3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研究现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及组织结构 |
1.4.1 论文框架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技术概述 |
2.1 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理论基础 |
2.1.1 情境学习理论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3 个性化学习理论 |
2.1.4 人工智能 |
2.2 聊天机器人相关技术 |
2.2.1 聊天机器人概念 |
2.2.2 聊天机器人的分类 |
2.2.3 聊天机器人的构建方法 |
2.2.4 聊天机器人系统框架 |
2.3 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
3.1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分析 |
3.1.1 学习内容分析 |
3.1.2 学习目标分析 |
3.1.3 学习者分析 |
3.2 需求分析 |
3.2.1 功能需求分析 |
3.2.2 性能需求分析 |
3.2.3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3 系统的设计原则 |
3.4 系统的设计思路 |
3.5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5.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5.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5.3 数据库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 |
4.2 主页面布局 |
4.3 注册登录模块 |
4.4 基础知识模块 |
4.4.1 基础学习模块 |
4.4.2 反馈模块 |
4.5 主题综合模块 |
4.5.1 主题学习模块 |
4.5.2 反馈模块 |
4.6 对话扩展模块 |
4.6.1 情境创设 |
4.6.2 语料库的构建 |
4.6.3 基于TF-IDF的句子相似度计算 |
4.6.4 基于CRF的汉语语法错误检测 |
4.6.5 汉语对话学习 |
4.7 反馈模块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测试与评价 |
5.1 系统测试 |
5.1.1 测试目的 |
5.1.2 测试方法 |
5.1.3 系统功能测试 |
5.2 系统的应用效果与评价 |
5.2.1 调查问卷 |
5.2.2 访谈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6)《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虚拟实训系统的缘起与发展 |
第一节 虚拟实训系统概况 |
一、虚拟实训系统的类型 |
二、虚拟实训系统的特征 |
第二节 虚拟实训系统的开发现状 |
第三节 虚拟实训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四节 虚拟实训系统对实训教学的影响 |
一、适应性广泛 |
二、教学成本低 |
三、学习兴趣高 |
第二章 《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设计 |
第一节 《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设计原则 |
一、教育性原则 |
二、实用性原则 |
三、真实性原则 |
四、艺术性原则 |
五、技术性原则 |
第二节 《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需求分析 |
一、仿真真实性需求 |
二、理论辅助需求 |
三、非功能性辅助需求 |
第三节 《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架构设计 |
第四节 《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开发流程 |
一、前期准备阶段 |
二、设计与开发阶段 |
三、封装与优化阶段 |
四、调试与打包阶段 |
第五节 《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开发环境 |
一、硬件环境 |
二、软件环境 |
第六节 《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一、碰撞检测 |
二、光照构建 |
三、LOD层次细节 |
第三章 虚拟实训系统的应用案例透视 |
第一节 功能交互——以《园林设计VR系统》为例 |
一、直观全面的互动方式 |
二、硬件设备的辅助交互 |
三、经验启示 |
第二节 功能教学——以《汽车维修仿真平台》为例 |
一、即时提示纠正错误操作 |
二、整合归纳展现教学内容 |
三、经验启示 |
第三节 界面风格——以《服装一体化设计仿真教学系统》为例 |
一、弱化视觉强调功能 |
二、适应情境用户为先 |
三、经验启示 |
第四章 《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开发实践 |
第一节 前期准备 |
一、模型的制作与优化 |
二、材质及贴图绘制 |
第二节 设计与开发 |
一、虚拟场景的整合与优化 |
二、UI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三、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三节 封装与优化 |
一、《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资源封装 |
二、《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性能优化 |
第四节 调试与打包 |
一、调试 |
二、打包 |
第五章 《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第一节 焦点小组访谈 |
第二节 运行效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增强现实737航前维护导航系统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增强现实关键技术及平台环境 |
2.1 智能显示技术 |
2.2 三维跟踪注册技术 |
2.3 人机交互技术 |
2.4 增强现实开发包 |
2.4.1 Vuforia开发包 |
2.4.2 其他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包 |
2.5 平台环境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框架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和目标确定 |
3.1.1 系统需求分析 |
3.1.2 系统研究价值 |
3.1.3 研究目标确定 |
3.2 系统概念设计 |
3.2.1 系统设计思想 |
3.2.2 系统体系结构 |
3.2.3 系统总体组成和功能 |
3.3 系统工作方法研究 |
3.3.1 特征识别原理 |
3.3.2 特征跟踪的姿态变换 |
3.3.3 Vuforia工作过程 |
3.4 系统开发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框架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基本功能的设计 |
4.2 系统管理端 |
4.2.1 功能设计 |
4.2.2 实现方法 |
4.3 航前检查导航系统 |
4.3.1 功能设计 |
4.3.2 工作流程和实现方法 |
4.4 航线维修导航系统 |
4.4.1 功能设计 |
4.4.2 工作流程和实现方法 |
4.5 放飞系统 |
4.5.1 功能设计 |
4.5.2 工作流程和实现方法 |
4.6 远程协作系统 |
4.6.1 功能设计 |
4.6.2 工作流程和实现方法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增强现实737航前维护导航系统框架实现 |
5.1 系统环境 |
5.1.1 系统软件环境 |
5.1.2 系统硬件环境 |
5.2 工作步骤及虚拟素材需求 |
5.3 虚拟素材设计 |
5.4 数据库设计 |
5.5 系统界面设计 |
5.6 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5.7 系统测试分析 |
5.7.1 测试目标和环境 |
5.7.2 测试过程和效果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技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9)基于任务驱动的远程实训教学及其实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特点 |
1、任务驱动的概念及特征 |
2、任务设计的原则 |
3、基于任务驱动远程实训教学的优势 |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 |
1、任务的设计与布置 |
2、任务的实施与完成 |
3、任务的评价与反馈 |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远程实训教学的实现 |
(10)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基于情绪感知的学生模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2 学生模型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问题 |
1.5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基础理论与技术 |
2.1 学习理论 |
2.2 情感心理学 |
2.3 表情识别技术 |
2.3.1 人脸检测与定位 |
2.3.2 表情特征提取 |
2.3.3 人脸表情分类 |
2.4 本章小结 |
3 自适应学习系统与学生模型 |
3.1 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结构和问题 |
3.1.1 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基本概念 |
3.1.2 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功能 |
3.1.3 自适应学习系统存在的问题 |
3.2 学生模型的作用和问题 |
3.2.1 学生模型的基本概念 |
3.2.2 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生模型的作用 |
3.2.3 学生模型存在的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情绪感知的学生模型设计 |
4.1 基于情绪感知的学生模型结构图 |
4.2 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的获取 |
4.3 学习风格、情绪状态、学习动机的动态分析 |
4.3.1 学习风格、情绪状态、学习动机的动态分析基础 |
4.3.2 动态学习风格预测 |
4.3.3 情绪状态的动态计算 |
4.3.4 学习动机的动态预测 |
4.4 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实验的结论和存在的不足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研究总结 |
5.2 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浅谈网络教学模式及其实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计算思维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初中人工智能课程为例[D]. 侯怡帆.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3]融入高阶行为特征的在线学习预警模型研究[D]. 元帅.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中案例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闫克乐. 河南大学, 2020(02)
- [5]基于聊天机器人的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斌.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2)
- [6]《室内设计》虚拟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殷鹏. 扬州大学, 2019(02)
- [7]增强现实737航前维护导航系统框架研究[D]. 崔义辉.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
- [8]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李心颖,李峰. 软件, 2017(07)
- [9]基于任务驱动的远程实训教学及其实现方法[J]. 张红霞. 信息化建设, 2016(06)
- [10]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基于情绪感知的学生模型设计[D]. 胡小红.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