巯基嘌呤论文-师少军,万景,杨春晓,周嘉黎,魏叶

巯基嘌呤论文-师少军,万景,杨春晓,周嘉黎,魏叶

导读:本文包含了巯基嘌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肾移植受者,硫唑嘌呤(AZA),6-甲基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6-MMPR),影响因素

巯基嘌呤论文文献综述

师少军,万景,杨春晓,周嘉黎,魏叶[1](2019)在《肾移植受者红细胞内6-甲基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6-MMPR)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服用硫唑嘌呤(AZA)的中国肾移植受者红细胞(RBC)内代谢物6-甲基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6-MMPR)进行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100例中国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已确证的HPLC-紫外法检测RBC内6-MMPR浓度,关联分析多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ZA剂量和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对6-MMPR浓度的影响;并应用SPSS20. 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6-MMPR浓度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中国肾移植受者RBC内6-MMPR浓度呈非正态分布(P <0. 000 1),浓度范围为65. 75~10 616. 00 pmol·(8×10~8)~(-1)RBC。关联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ZA剂量对6-MMPR浓度均无显着影响(P> 0. 05);而RBC内TPMT活性与6-MMPR浓度水平间呈显着正相关性(P <0. 001)。结论 RBC内TPMT活性是影响6-MMPR浓度的独立因素,进而影响该类药物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彩丽,张景荣,梁筱灵,陈慧[2](2019)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巯基嘌呤耐受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化疗期间6-巯基嘌呤(6-MP)耐受情况,为进一步研究6-MP耐受性差异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贵阳市儿童医院应用临床路径方案化疗,且维持化疗至少3个月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观察6-MP不良反应及剂量调整情况。结果 55例患儿,21例(38.2%)6-MP全程标准剂量使用,肝毒性小于Ⅱ级。8例(14.5%)6-MP增加剂量,肝毒性小于Ⅱ级。26例(47.3%)6-MP减量或停用,7例合并肝脏毒性Ⅲ级。复发6例(11%),1例(1/6)发生于6-MP标准剂量组,占16.7%,3例(3/6)发生与6-MP加量组,占50.0%,2例(2/6)发生与6-MP减量或停用组,占33.3%。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口服6-MP耐受性差异大,临床需根据血常规、肝功能调整6-MP剂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2期)

田静,盛观星,包婷雯,张盼盼,卢永昌[3](2019)在《新型6-巯基嘌呤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氯嘌呤为原料,设计合成了新型6-巯基嘌呤衍生物,通过IR、1HNMR和HPLC-MS等方法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解析,并测试了其抗菌以及抗肿瘤活性。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N'-(2-氨基乙基)马来酰亚胺基-6-甲巯基嘌呤-9-己酰胺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其对所测试的10个菌种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测试中,对6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值在1. 35和1. 76μmol/L之间,相比对照药物6-巯基嘌呤(IC50=1. 97~4. 53μmol/L)表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03期)

刘红霞,仝锦豪,刘豪凯[4](2018)在《2-芳胺基-6-巯基嘌呤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6-二氯嘌呤为原料,分别采用硫脲分步法、硫脲一步法和硫氢化钾法合成2-氯-6-巯基嘌呤(化合物1),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以及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氢化钾法合成路线,可以使产物收率达到96. 5%,而且产物纯度好,后处理简单。以化合物1为原料,进一步合成了2-氯-6-苄硫基嘌呤(化合物2)以及叁种2-芳胺基-6-巯基嘌呤衍生物(3a~3c),并研究了微波辐射对2-[(4-苄氧基)苯胺基]-6-巯基嘌呤(3c)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产率提高到66. 3%。产物结构经1H NMR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张毅,戴成晨,赵宇洁,双婷婷,魏秋月[5](2018)在《氧化聚(3-氨基-5-巯基-1,2,4-叁唑)/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同时检测尿酸、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采用电聚合和滴涂的方法制备了氧化聚(3-氨基-5-巯基-1,2,4-叁唑)/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pTAox/MWCNTs/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法(DPV)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在测定尿酸(UA)、黄嘌呤(XA)和次黄嘌呤(HX)的混合液时,叁种物质得到很好的分离。UA、XA和HX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545.0,1~159.0和1.0~171.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31,0.17和0.33μmol/L。(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18年02期)

苗强,邹远高,白杨娟,唐江涛,刘婕[6](2018)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6-巯基嘌呤血浆药物浓度方法的建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人血浆中6-巯基嘌呤(6-MP)的浓度,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基础。方法使用Waters公司超高效液相色谱(I-Class)-质谱(TQ-S)联用仪,以Waters ACQUITY BEH HILIC(2.1 mm×50 mm,1.7μm)为色谱柱,pH 3.0,0.02 mol/L醋酸铵缓冲液(含0.3%HCOOH)-乙腈(20∶80)为流动相,流速0.4mL/min,以6-硫鸟嘌呤(6-TG)为内标,乙腈沉淀蛋白,取4μL上清液进样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153.03→119.1(6-MP)和m/z 168.06→134.13(6-TG)。结果 6-MP血浆浓度在0.5~2 000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9),定量下限为0.125ng/mL。日内、日间RSD<6%,方法回收率89%~104%(RSD<6%),提取回收率>95%(RSD<8%)。血浆中6-MP在室温避光保存6h,冻融3次和-20℃保存15d的RSD分别为<4.66%、4.74%和5.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血浆中6-MP药物浓度监测。(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镜军,王雪霞[7](2018)在《NDU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基嘌呤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我国东部地区汉族人群中NDUT15基因SNP位点(rs116855232)的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药物巯基嘌呤(6-MP)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3例确诊为ALL并接受正规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程度分为白细胞减少组(WBC≤2.0×10~9/L)及对照组(WBC>2.0×10~9/L)。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该SNP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并收集治疗初期以及维持治疗阶段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3例ALL患儿中TT基因型4例,CT型31例,CC型98例。在治疗初期及维持治疗阶段白细胞减少组及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维持及加强治疗阶段TT基因型患儿6-MP用量显着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 NDUT15基因多态性与6-MP药物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症相关,相对于其他基因型,TT基因型患儿的6-MP用量应减少,以避免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邱洁[8](2017)在《谷胱甘肽响应的6-巯基嘌呤纳米药物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们生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白血病。目前,化疗是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6-MP作为治疗白血病的一线药物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药物。6-MP主要通过干扰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抑制细胞增值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水溶性差、易于与血清蛋白结合,循环时间短、生物利用率低、易引起严重的副反应等原因,6-MP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提高6-MP的疗效,本论文中,我们设计了两种具有肿瘤主动靶向和谷胱甘肽(GSH)响应的6-MP纳米药物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高效治疗。论文第一章对6-MP纳米药物的研究现状和挑战作了简要介绍,并概述了多功能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进展。众所周知,细胞质的GSH浓度(2-10 mM)远远高于细胞外基质和体液的GSH浓度(2-20μM)。论文第二章设计了通过羰基乙烯基硫醚键连接的CD44靶向、GSH敏感的透明质酸-巯基嘌呤前药(HA-GS-MP),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高效安全治疗。我们将6-MP通过羰基乙烯基硫醚接枝到分子量为50 kDa的HA上,得到了载药量为6.9 wt.%的大分子前药HA-GS-MP。HA-GS-MP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其尺寸约为15 nm。HA-GS-MP在正常生理环境下几乎没有药物泄露,而在10 mM GSH的还原环境下能够快速释放药物。相比于自由6-MP,HA-GS-MP对CD44过表达的OCI/AML-2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具有明显的靶向性和显着增强的细胞毒性(IC_(50)=16.9μg 6-MP equiv./m L)。小鼠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Cy5标记的HA-GS-MP具有较长的循环时间(清除相半衰期t_(1/2)=4.37 h)。荷OCI/AML-2皮下瘤小鼠尾静脉注射HA-GS-MP后的活体荧光成像实验显示HA-GS-MP具有强且持久的肿瘤富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荷OCI/AML-2皮下瘤小鼠模型的治疗实验中,相比于自由6-MP,HA-GS-MP具有更加高效的肿瘤抑制能力和更长的生存时间,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这种羰基乙烯基硫醚连接的透明质酸-巯基嘌呤大分子前药作为一种简单、智能的纳米药物,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具不对称膜结构、还原敏感双硫交联的囊泡能够高效包载药物并将其运送并快速释放至肿瘤细胞内,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论文第叁章我们设计制备了CPP44靶向、还原敏感可逆交联的具不对称膜结构囊泡(PTA-XCPP44-PS,外层亲水段为PEG,内腔亲水段为聚乙烯亚胺(PEI))用于高效包载带羧基的6-MP前药(PTA)。囊泡基于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b-聚(1,2-二硫戊环叁亚甲基碳酸酯-co-叁亚甲基碳酸酯)-聚乙烯亚胺(MeO-PEG-P(DTC-co-TMC)-PEI)和可靶向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CPP44多肽修饰的聚合物CPP44-PEG-P(DTC-co-TMC)制备得到。含10 mol%CPP44-PEG-P(DTC-co-TMC)的载药囊泡PTA-10%CPP44-PS具有最合适的尺寸和粒径分布(103 nm,0.17),对应的6-MP载药量达到7.5 wt.%。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其对OCI/AML-2细胞具有很强的靶向能力。MTT实验结果表明PTA-10%CPP44-PS具有明显高于6-MP的细胞毒性,25μg 6-MP equiv./mL时,6-MP和PTA-10%CPP44-PS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1%和79%。这种肿瘤主动靶向、还原敏感、可逆交联的具不对称膜结构的6-MP囊泡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化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最后,论文第四章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可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11-01)

王存,张毅,孟丽,赵欣,王跃[9](2017)在《聚(3-氨基-5-巯基-1,2,4-叁唑)/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同时检测尿酸、黄嘌呤与次黄嘌呤》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滴涂法得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的玻碳电极(GCE),通过电沉积方法将3-氨基-5-巯基-1,2,4-叁唑(TA)沉积在MWCNTs/GCE表面,制备了聚(3-氨基-5-巯基-1,2,4-叁唑)/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p TA/MWCNTs/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尿酸(UA)、黄嘌呤(XA)和次黄嘌呤(HX)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UA、XA和HX均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作用,能实现对3种物质的同时测定。UA、XA和HX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0~739.0、2.0~259.0、1.0~353.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67、0.17、0.33μmol/L。该修饰电极已成功用于尿液和血清实际样品中UA、XA和HX的同时测定,回收率为98.8%~105.5%。(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侯仲,王秀丹,赵勤富,王思玲[10](2017)在《还原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巯基嘌呤共价载药系统的构建与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控制药物在到达作用部位前于载药系统的提前释放,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研究制备了还原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系统。方法采用后修饰法制备不同巯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载体,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载体的外观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并选取具有巯基的抗癌药物6-巯基嘌呤作为模型药物,将药物通过二硫键共价装载到载体上。结果当巯基化试剂加入量为1 m L时,载药体系有最大的载药量为5.02%。研究所构建的还原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系统,在没有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存在的条件下,药物"零"释放,而当GSH的浓度为3 mmol·L~(-1)时,2 h累计释放量超过70%。结论研究构建的共价载药系统具有明显的还原响应型释药特征,为控制药物的释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思路。(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巯基嘌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化疗期间6-巯基嘌呤(6-MP)耐受情况,为进一步研究6-MP耐受性差异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贵阳市儿童医院应用临床路径方案化疗,且维持化疗至少3个月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观察6-MP不良反应及剂量调整情况。结果 55例患儿,21例(38.2%)6-MP全程标准剂量使用,肝毒性小于Ⅱ级。8例(14.5%)6-MP增加剂量,肝毒性小于Ⅱ级。26例(47.3%)6-MP减量或停用,7例合并肝脏毒性Ⅲ级。复发6例(11%),1例(1/6)发生于6-MP标准剂量组,占16.7%,3例(3/6)发生与6-MP加量组,占50.0%,2例(2/6)发生与6-MP减量或停用组,占33.3%。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口服6-MP耐受性差异大,临床需根据血常规、肝功能调整6-MP剂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巯基嘌呤论文参考文献

[1].师少军,万景,杨春晓,周嘉黎,魏叶.肾移植受者红细胞内6-甲基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6-MMPR)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9

[2].王彩丽,张景荣,梁筱灵,陈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巯基嘌呤耐受性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田静,盛观星,包婷雯,张盼盼,卢永昌.新型6-巯基嘌呤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试剂.2019

[4].刘红霞,仝锦豪,刘豪凯.2-芳胺基-6-巯基嘌呤衍生物的合成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5].张毅,戴成晨,赵宇洁,双婷婷,魏秋月.氧化聚(3-氨基-5-巯基-1,2,4-叁唑)/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同时检测尿酸、黄嘌呤和次黄嘌呤[J].化学传感器.2018

[6].苗强,邹远高,白杨娟,唐江涛,刘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6-巯基嘌呤血浆药物浓度方法的建立与评价[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

[7].刘镜军,王雪霞.NDU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基嘌呤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J].临床儿科杂志.2018

[8].邱洁.谷胱甘肽响应的6-巯基嘌呤纳米药物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疗[D].苏州大学.2017

[9].王存,张毅,孟丽,赵欣,王跃.聚(3-氨基-5-巯基-1,2,4-叁唑)/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同时检测尿酸、黄嘌呤与次黄嘌呤[J].分析测试学报.2017

[10].侯仲,王秀丹,赵勤富,王思玲.还原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巯基嘌呤共价载药系统的构建与初步评价[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

标签:;  ;  ;  ;  

巯基嘌呤论文-师少军,万景,杨春晓,周嘉黎,魏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