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情性”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一条途径。在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情性”范畴在魏晋六朝时期从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转化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国诗学本体论的一个核心范畴,并使之在诗学、文学、艺术以及士人的生活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进入一个“任情任性”、风神卓然的时代。本文选择以魏晋六朝时期为考察背景,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为主要考察方法,通过对这一时期“情性”作为审美范畴的形成和含义的剖析研究以及以此“情性”为核心范畴背景下,魏晋六朝美学的外在风貌特征和内在轨迹的梳理,以期对这一时期美学和诗学中的情性理论作一个准确的把握,同时对“情性”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直接的认识。其中,对魏晋六朝时期情性理论出现的两种走向的梳理和阐释及其在美学中的重要意义的总结是本文的重心,同时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此外,本文也对魏晋六朝情性理论在后代美学中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寄希望于通过这样一个阐述,面对当今人们普遍感到精神失落、情感缺失的情况下,魏晋六朝时期的“情性”能够引发我们对自身的思考并能给我们带来一定启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代情性论变革的动机与悖论——以康有为和谭嗣同的“内在理路”为线索[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0)
- [2].刘劭《人物志》情性论探析[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3].作为“抒情”的书法——中国书法“情性论”探微[J]. 中国文化研究 2015(02)
- [4].人性的张力——以“情志”为中心[J]. 文艺理论研究 2008(04)
- [5].刘勰节情观的思想史考察[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6].“情性”的古今之变——从儒家政治哲学到“情本体”美学[J]. 文艺研究 2019(08)
- [7].论严粲《诗缉》的文学思想[J]. 语文学刊 2010(11)
- [8].微博时代调查新闻及其论证模式的嬗变[J]. 新闻知识 2013(08)
- [9].孙过庭《书谱》书法“情性观”刍议[J]. 艺术教育 2015(12)
- [10].情性论:儒家情感论的再省察[J]. 原道 2014(02)
- [11].皎然诗学“情性”论与佛学心性论[J]. 河北学刊 2020(05)
- [12].《齐诗》情性论新探[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3].孟荀人性论对孔子“仁”的发挥[J]. 巢湖学院学报 2013(05)
- [14].《管子》情性论[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5].《管子》心性与情性的辩证法[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16].元代杨维桢“情性论”诗学研究[J]. 阅江学刊 2013(05)
- [17].元代中晚期文人论“气”的内涵演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