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土地政治工程是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为了完成土地整治工程的目标,需要针对原有的地形地貌地质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态系统重建。这种生态系统的重建过程对原有的环境改变作用比较大。本文首先阐述了土地整治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关整治工程存在哪些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与手段。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生态系统;措施与手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储备。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需求刚性上升与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不仅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大举措,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适时开展土地整治现状研究,关注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进展,不断拓展土地整治的内涵外延,使之成为保发展、守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
1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当土地整治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不合理时,则会形成生物群落破碎化及岛屿化,特别是对于一些水面、荒草地、沙地及裸地的盲目开发,必然会对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破坏自然群落的发展演替过程。当区域范围内耕地比重升高时,单一的农业作物会替代原生的多样性植被,这也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土地整治工程以恢复土地生产力为主要的目标,在整治的过程中会采用多种的技术手段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但是在工程进行过程当中,一方面多种技术手段有可能对当地生态循环平衡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工程进行过程中,施工队的生活和施工,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会破坏当地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1.2对土地土壤结构的影响
在土地整治项目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耕地产能,通常会对土壤进行改良,使用农膜、喷施农药化肥及灌溉等手段,这必然会破坏耕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态过程,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在土地平整期内,土壤表面的裸露会使其受风蚀影响,利用重型机械碾压和挖填也会对表土熟化层造成破坏,导致土壤板结。
土地整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土壤结构,优化土壤肥力,从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的技术手段,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力,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的使用,土壤的肥力和土地生产能力都会大幅的提高,从而提升土地的生产效率。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技术手段没有针对当地的土地土壤结构,采取针对性地技术措施,就会对当地的土壤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土地土壤结构,对于当地的土地产生负面作用。
1.3对水文环境影响
土地整治工程不仅针对土地,另一方面,进行地表水资源的区域性的分配,也是土地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土地整治工程会对当地的水文环境,水资源分布情况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土地整治工作中,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及农田灌溉工程的建设会对区域地表水系的网络结构带来了较大的改变,导致水文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在土地种植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生物、环境、农业工程懂多学科技术措施,节约水资源,形成新的水土动态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
2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我国的土地整治工程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土地整治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生态性问题。
2.1农田整治工作产生的生态失衡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农田的整治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农田整治工作中,由于对于农田的生态系统问题估计不足,缺乏有效的防护和保护生态的措施,极易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当地生态失衡。另一方面,在农田整治过程中,部分工作缺乏因地制宜的技术措施,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依托技术人员自身的经验及固有的农田整治工作措施,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手段,因此极易造成污染与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2.2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土地种植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过分的关注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单位土地的经济效益的提高,生态问题通常被忽略掉,因此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很容易破坏当地的土地土壤稳定性,对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2.3工程技术仍有待于提高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虽然部分的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已经逐渐的应用到土地整治过程中,但即便如此土地整治工程仍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只是考虑短期的施工方便和整治目的,未能将更高新的技术应用到生态环境保护中。缺乏相应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手段的应用,因此有待于提升的技术手段破坏物种多样性,增强了土地整治工程施工成本。
3未来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3.1协调土地资源与人的关系
土地整治工程应该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从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概预算到工程施工以及项目竣工验收,应始终重视生态效益,注重协调土地资源和人的关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土地整治工程不应该仅凭工程机械之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随意改变自然生态。应积极推进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理论和方法研究,通过合理的土地整治工程实现对水土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3.2创造宜居的乡村空间环境
土地整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保障土地与人类关系和谐共生的学科,土地工程涉及到人类生存的基础,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对土地的要求不一样,所采用的措施也不一样。土地工程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去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要求健康、安全满足人类的各项生存的要求,随着人类精神和物质需求都不断增强,未来对土地工程这个学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未来的土地工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创造和谐乡村空间环境为核心,遵循生态化治理的理念,不断地优化水土资源,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重建当地生态系统,建设与人类共生的土地生态资源系统,实现宜居的乡村空间环境。
3.3创造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土地工程中应该以创造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为目标,强调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一段时期内,建设完整的生态系统,在长期来看,该生态系统不存在衰退或崩溃的可能性,在土地工程整治中,应该不断地完善原有的生态系统,弥补原有落后生态系统的不足,维持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及循环模式。
4结论与展望
最后,人类必须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在地方、区域以及全球尺度上考虑不同土地类型所依存的生态系统背景,并通过生态化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塑造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态度和价值文化。
参考文献
[1]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丁向华,姜照勇,罗良伟,王永志,廖春花,王挺之.资源科学.2011(11)
[2]层次分析法在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以重庆市黄泥堡项目区为例[J].师子峰.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9)
[3]土地开发整理生态效益后评价的能值分析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窑峪流域与花林流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赵俊锐,朱道林.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