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奎(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32-01
【摘要】目的加深对美克乐氏憩室X线征象特点的认识,以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美克尔氏憩室患者,经小肠插管双重对比造影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美克尔氏憩室的主要X线表现①“T”字征;②三角形粘膜皱壁;③狭颈征;④憩室内胃小区粘膜及溃疡。结论小肠灌肠双结比法对美克尔氏憩室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为首选方法。
【关键词】美克尔氏憩室小肠插管双对比造影
美克尔氏憩室是在胚胎早期,中肠通过卵黄管与黄囊相连接,当肠管回转腹腔后,卵黄管萎缩成一个纤维索条,可以完全退化而不留任何痕迹,但如果退化不完全,可遗留不同类型的畸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卵黄管连脐的一端退化闭合,或留有一个索条,而小肠端的卵黄管仍与肠腔相通,形成Meckel憩室。憩室一般位于肠系膜根部对侧距回盲瓣30-100厘米的回肠壁上。属于真性憩室,具有与肠壁相同的组织层次,其90%的黏膜为回肠型,但移位的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胰腺组织等也可合并存在。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的血液供应。
憩室常无临床症状,其症状主要是几种常见并发症的表现。有出血,常为反复发作的大量便血,出血和胃黏膜移位有关。其次是肠梗阻主要原因肠套叠和肠扭转。另外,炎症粘连带,异物,结石也可引起肠道梗阻。出现呕吐,腹痛腹胀等梗阻表现。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憩室穿孔。作者就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美克尔氏憩室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达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之目的。
1材料与方法
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7-68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为黑便及鲜血便6例,腹痛5例,小肠低位梗阻1例。
X线检查:本组病例均行小肠灌肠双对比法检查。自制小肠导管经鼻腔、食道、胃达蔡氏韧带,经导管内注入360gBaSO4加水至600-700ml的混悬液。灌至6组小肠时注入适量气体,同时肌注653-2,15mg。
2结果
8例患者均行小肠灌肠双对比检查,明确显示憩室本身的部位,形态和邻近肠管的改变。其中8例可见“T”字征。4例见“三角粘膜区”,6例见狭颈征;3例憩室内可见胃小区粘膜溃疡。2例周围小肠炎症性改变。
3讨论
美克尔氏憩室为消化道较常见的先天畸形。多数不引起任何症状。当发生病理变化时,可出现炎症、出血、溃疡、梗阻等,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难以确认。
近年来,我科开展小肠灌肠双对比造影技术,多数可良好显示小肠形态及病变。其技术关键在于正确掌握钡剂浓度,在透视下连续灌钡,充分显示各段肠管及时加压点片。充气和低张药的应用,可便小肠形成良好的双对比象,憩室本身也得以扩张,清晰显示憩室的轮廓,粘膜,以及各种继发改变。一般完成检查需40-50分钟,较口服法省时。本组8例均用本法检查,都很好地显示了憩室全貌和各种继发改变。我们认为本法可做为疑有美克尔氏憩室时的首选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美克尔氏憩室的X线表现,因憩室的大小,肠功能情况,气钡量的多少而不同。通过本组病例分析,我们认为其X线征象有以下几点:
3.1发生于回肠远段的与回肠长轴呈垂直的袋状结构,形成“T”字征。可作为本病的确诊依据之一。
3.2三角形粘膜和三角形粘膜皱壁:所谓三角形粘膜区,主要为憩室开口两端的回肠皱壁同憩室本身的皱壁之间的区域,皱壁构成三角形的边。
3.3狭颈征本组6例均可见一狭颈区,程度不一。
3.4憩室内胃小区样粘膜及溃疡:美克尔氏憩室50%可见异位胃粘膜,分泌胃酸形成炎症或溃疡。
参考文献
[1]高育敖,高元桂.《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