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
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探究式学习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与探究式学习,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连,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产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又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书中每章、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适当增加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教材的弹性,在教科书中设立科学窗、阅读材料栏目。
三、采用赏识教学,保证持续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不要一棍子打死,应多鼓励、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给予赞许。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从而激励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四、通过实验问题创设情境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任知结构紧密相连,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
通过实验、实验问题,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
五、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
近几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式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领悟的透彻。如近两年的河北省的探究习题,就是最好的说明。为此,在教学中,不时地引入这些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一是对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二是对情景发散,一题多联;三是对问题发散,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如可将静态的情景变为动态的情景;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目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并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倘若在学习、探究的同时,加以创新,那将是教育的升华。
七、注意课后习题处理
教师不要随意增加练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都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急于将综合性的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将高考的试题照搬给学生,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总认为自己这也懂、那也明白,结果却事与愿违,现实经常同这些眼高手低的学生开玩笑。他们在考试后经人一提醒,对出错的问题就能“恍然大悟”,而自己独立思考时却不能做出来。“听一百遍,看一千遍,不如自己动手做一遍。”此话是有道理的。
总之,物理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