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毒死蜱(CAS编号:2921-88-2)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其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具杀虫活性是因为毒死蜱脱硫形成的毒死蜱氧磷使乙酰胆碱酯酶(AChE)磷酸化。磷酸化的AChE不能水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过量的乙酰胆碱过度刺激乙酰胆碱受体,导致靶生物死亡。氯氰菊酯(CAS编号:52315-07-8)是一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其化学名称为:(RS)-a-氰基-3-苯氧苄基(1RS)-顺,反-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具杀虫活性是因为它使嵌于神经膜上的Na+-通道持久开放,严重延迟Na+-通道的激活、失活和去激活,引起神经细胞持续冲动,导致靶生物死亡。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是两种广泛使用的农药,但有关其遗传毒性的机制不很明确,本文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开展研究。 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均具有强疏水性。两种杀虫剂可能通过分配进入血脂和与血蛋白质结合而被运输。杀虫剂的运输直接影响其分布、代谢和排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是血液中两种重要的运输蛋白。杀虫剂与蛋白质结合将影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为研究杀虫剂与血液蛋白质结合的特征,在1μmol/L牛血清白蛋白或牛血红蛋白溶液中,逐步注入微量的杀虫剂溶液,使杀虫剂与白蛋白或血红蛋白的摩尔比分别从0增至20或100。每次滴定后测量体系的荧光强度。采用改进的回归方法分析荧光强度的变化,计算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两种杀虫剂均引起白蛋白荧光猝灭和血红蛋白荧光增强。毒死蜱和氯氰菊酯与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是2.99×105和5.22×105L/mol,1.25和0.78。毒死蜱和氯氰菊酯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是2.94×104和2.48×104 L/mol,1.75和2.19。结论: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可与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结合,两种杀虫剂与白蛋白的结合显著强于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细胞色素P450(CYP)是细胞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参与物质的排泄。但是,某些P450酶如CYP1A1和3A可将前致癌物氧化为亲电性致癌物,后者可形成DNA加合物,启动癌症发生。物质增强前致癌物激活的能力称助癌性。CYP2B1和3A可产生活性氧(ROS)攻击DNA。为研究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对CYP活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研究薏苡仁油的遗传毒性作用[J]. 海峡药学 2019(10)
- [2].上海大气微细颗粒物典型样本遗传毒性的季节变化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3].体外遗传毒性测试方法在烟草制品毒理学评价中的应用[J]. 癌变·畸变·突变 2017(03)
- [4].浅析遗传毒性杂质在医药工业中的来源与控制[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7(03)
- [5].锶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遗传毒性[J]. 生态毒理学报 2020(04)
- [6].关于召开“环境对遗传毒性与肿瘤影响研讨会”的通知[J]. 癌变.畸变.突变 2008(03)
- [7].应用于彗星试验的新型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0(06)
- [8].医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细菌回复突变试验[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09)
- [9].砷遗传毒性作用与机制[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10)
- [10].螃蟹脚全粉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J]. 食品科学 2016(21)
- [11].小儿消食片遗传毒性评价[J]. 中成药 2018(10)
- [12].城市生活垃圾浸出液对小鼠遗传毒性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 2020(09)
- [13].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和控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09)
- [14].扶正解毒汤对硫酸镍遗传毒性拮抗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08)
- [15].洗发水浓度对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4)
- [16].1-氯-3-丁烯-2-醇的细胞遗传毒性[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7].大庆地区几种工业废水生物遗传毒性水平的测试与评价[J]. 北方环境 2011(Z1)
- [18].甲醛的遗传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11)
- [19].柞树提取液的遗传毒性[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1(06)
- [20].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纳米钴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遗传毒性的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10)
- [21].黄蜀葵花提取物金丝桃苷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评价(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2(05)
- [22].壬基酚对泥鳅的遗传毒性效应[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02)
- [23].五常市傍河地下水遗传毒性及健康风险评价[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4].鹿龟酒的急性、亚急性及遗传毒性的实验研究[J]. 毒理学杂志 2011(03)
- [25].吡虫啉暴露及其遗传毒性研究进展[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7(11)
- [26].体内外遗传毒性实验组合评价纳米银的遗传毒性[J]. 军事医学 2015(12)
- [27].曲酸遗传毒性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11(03)
- [28].中长碳链甘油三酯急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J]. 毒理学杂志 2019(01)
- [29].厦门饮用水源地水质毒性调查及风险评估[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13)
- [30].遗传毒性杂质的警示结构[J]. 中国新药杂志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