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底增氧在集约化中华绒螯蟹幼蟹培育池塘中的生态学效应

微孔底增氧在集约化中华绒螯蟹幼蟹培育池塘中的生态学效应

论文摘要

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对上海崇明竖新扣蟹基地的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进行全程跟踪观察,研究了其高产高效生态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从水质、水温、蜕壳频次、群体中个体体长与体重分布、体内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的变化、饵料系数及产量等方面,研究了底层增氧在扣蟹培育过程中生态学效应,并探讨了幼蟹蜕壳周期以内物理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底增氧的大面积推广和扣蟹的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甲壳动物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1.底充式增氧对扣蟹养殖池塘水体综合作用评估为了解底充式增氧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养殖池塘水体水质以及不同密度水草附近溶解氧的影响,通过在扣蟹生产性养殖池塘中进行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研究。在养殖高温期间的6,7,8月的三个月的时间内,选择增氧塘与未增氧塘做对比实验,通过对包括不同密度水草附近,塘中央等不同地点水体表层与底层的水温,溶解氧,pH,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24小时以内,温跃层在水体的形成规律是形成—被打破—再形成。在连续三个月的增氧时间内,底增氧对于打破水体温跃层,提高水体溶解氧有明显效果,且能使水体溶解氧24小时内保持稳定。在不同密度水草附近,底增氧均能使水体溶解氧保持稳定。2.底层增氧在中华绒螯蟹幼蟹集约化培育池塘中的生态学效应为了探索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养殖池塘高产稳产新工艺技术,通过在扣蟹生产性养殖池塘中进行底层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研究。在扣蟹培育养殖期间,从水质、水温、暴露时间、蜕壳频次及生长、群体中个体体重分布、饵料系数及产量等方面,研究了底层增氧在扣蟹培育过程中的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底增氧能够有效打破水体温跃层,解除水温胁迫和溶解氧胁迫对幼蟹生长的影响,使水体的pH、NH3-N和NO2--N等含量维持在安全范围以内。试验塘中幼蟹的暴露时间较对照塘少了3 h左右,但溶解氧较对照氧塘高3 mg·L-1左右。通过安装底增氧,幼蟹10次蜕壳培育仅用了108 d,体重、体长、体宽和体高的增长均较明显。试验塘中幼蟹体重集中分布频数的规格为5.5-6.5 g,明显高于对照氧塘中的2.5-3.5 g。试验塘中扣蟹的平均规格为7.81 g,总产量为3090 kg,每667 m2的产量为257.5 kg,早熟率为4.8 %,饲料系数为1.82。对照塘中扣蟹的平均规格为5.56 g,总产量为1500 kg,每667 m2的产量为125 kg,早熟率为15.6 %,饲料系数为2.90。试验塘中扣蟹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塘。3.底充式增氧塘中一龄幼蟹形态学和生化成分的变化采用物理测量和生化分析的方法,比较了底充式增氧池塘中一龄幼蟹十次蜕壳期间每一期体重(W)、体长(CL)、体宽(CW)、体高(CH)、雌雄蟹头胸部第Ⅴ片腹甲外缘中点至腹部腹节边缘的直线距离(L♀1 ,L♂1)、雌雄蟹头胸部第Ⅴ片腹甲左右外缘中点间的直线距离(L♀2,L♂2)等物理指标和体内水分、总脂、粗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四个月的生长时间内,体重与体长、体宽的总体表达式近似为:W= 0.6*10-3*L3。随着年龄的变化,体重的增长与年龄的关系符合W=aTb的幂回归方程,体长、体宽和体高的增长与年龄的关系符合L=a+bT的一次线性函数。L♀1/ L♀2和L♂1/L♂2的值与蜕壳次数的关系符合Y=aX2+bX+c的二次函数方程,由此也可以推断池塘雌雄蟹是否有早熟的趋势。十次蜕壳期间,幼蟹体内水分和蛋白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前七次总脂含量变化不大,仅为5%左右,后三次增加到9%,可能是随着个体的增长,幼蟹体内肝胰腺含量逐渐增多,导致总脂含量的增加。4.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周期内生化成分变化和能量学研究为了解蜕壳周期内幼蟹生化成分的变化和能量转移的情况,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中华绒螯蟹幼蟹(2g左右)蜕壳周期内肝胰腺指数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4天的蜕壳周期内,肝胰腺指数呈上升趋势,而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先降低后逐渐升高,肌肉中的总脂和蛋白含量均曾下降趋势,幼蟹蜕壳时主要的能量供应来源于肝胰腺中的脂肪。蜕壳周期内肝胰腺中的主要脂肪酸为C16:0, C18:1n-9和C18:2n-6;肌肉中的主要脂肪酸为C16:0,C18:1n-9,C18:2n-6和C20:5n-3。此外,肌肉中C20:5n-3,C20:4n-6和C22:6n-3含量与肝胰腺差异较大,可能是不同组织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底层增氧对幼蟹池塘养殖水体综合作用评估
  • 1 前言
  • 2 底增氧的原理介绍
  • 3 池塘设备要求
  • 3.1 池塘要求
  • 3.2 底增氧安装和调试
  • 4 实验仪器和方法
  • 5 结果与数据分析
  • 5.1 曝气4米范围内24小时内水体温度和溶氧的变化
  • 5.2 塘边与不同密度水草附近的溶氧变化
  • 5.3 塘中央溶氧变化
  • 6 讨论
  • 6.1 水草对养殖水体的影响
  • 6.2 养殖水体温跃层的形成与危害
  • 6.3 底增氧对水体温跃层的影响
  • 7 底增氧现状综合探讨
  • 第二章 底增氧在中华绒螯蟹幼蟹集约化培育池塘中的生态学效应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田间试验设计
  • 2.2 水质测定及河蟹幼蟹的常规生物学观察及测定
  • 2.2.1 水质测定
  • 2.2.2 生态学观察及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水质测定结果
  • 3.2 试验塘与对照塘中幼蟹暴露时间
  • 3.3 蜕壳频次及生长
  • 3.4 群体中个体体长及体重分布
  • 3.5 饲料转换效率及产量
  • 4 讨论
  • 4.1 水温胁迫对幼蟹生长的影响
  • 4.2 溶解氧胁迫对幼蟹生长的影响
  • 4.3 暴露时间对幼蟹生长的影响
  • 4.4 底增氧模式下的高产高效
  • 第三章 底充式增氧塘中一龄幼蟹形态学和生化成分的变化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方案设计
  • 2.2 指标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体重的增长
  • 3.2 体长,体宽,体高的增长
  • 3.3 雌雄L1/L2的比值与蜕壳次数的关系
  • 3.4 体重与体长、体宽、体高的关系
  • 3.5 各阶段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
  • 4 分析与讨论
  • 4.1 体重与体长、体宽、体高的关系
  • 4.2 体重、体长、体宽、体高的增长
  • 4.3 雌雄L1/L2的比值与早熟的关系
  • 4.4 生长周期中营养的变化
  • 第四章 中华绒鳌蟹幼蟹蜕壳周期内生化成分变化和能量学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用蟹
  • 2.2 样品采集和生化分析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中华绒鳌蟹幼蟹蜕壳周期内肝胰腺指数的变化
  • 3.2 幼蟹蜕壳周期内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脂和蛋白含量的变化
  • 3.3 中华绒鳌蟹幼蟹蜕壳周期内肝胰腺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
  • 4 分析与讨论
  • 4.1 蜕壳周期内幼蟹生化成分的变化和能量的积累与转移
  • 4.2 蜕壳周期内幼蟹的肝胰腺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增氧灌溉对大棚甜瓜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0(02)
    • [2].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蔬菜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20(03)
    • [3].提振民营经济[J]. 浙江经济 2018(23)
    • [4].固定床增氧间歇气化工艺应用总结[J]. 氮肥与合成气 2017(09)
    • [5].在底层增氧思路下的鱼塘增氧技术(物理)研发路径探析[J]. 中国高新科技 2018(02)
    • [6].增氧滴灌可促进枣生长[J]. 中国果业信息 2016(11)
    • [7].液哨超声波增氧后水中溶氧量变化的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1)
    • [8].微气泡增氧装置的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7)
    • [9].论煤气发生炉增氧制气的控制系统及增氧方式的选择[J]. 化肥工业 2015(04)
    • [10].吓死龟宝宝了[J]. 小学生作文 2017(06)
    • [11].水产养殖复合式自动增氧系统设计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10)
    • [12].增氧灌溉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现代化农业 2019(07)
    • [13].移动式智能化太阳能增氧系统的研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2)
    • [14].增氧与效益相关性研究[J]. 科学养鱼 2017(07)
    • [15].微孔扩散器形状对曝气增氧性能影响的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6)
    • [16].自主移动式太阳能水车增氧平台设计[J]. 渔业现代化 2016(04)
    • [17].增氧酒精灯[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9(10)
    • [18].小型活体水产运输箱电解水增氧装置设计与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18)
    • [19].增氧灌溉管路曝气装置设计与实验[J]. 农业与技术 2020(22)
    • [20].辽宁锦州海水养殖池首次应用微孔增氧新技术[J]. 水产养殖 2012(09)
    • [21].增氧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5)
    • [22].啤酒灌装增氧量的控制[J]. 啤酒科技 2010(01)
    • [23].微孔增氧技术操作规程[J]. 科学养鱼 2009(05)
    • [24].控制倒酒增氧量的探讨[J]. 啤酒科技 2009(10)
    • [25].银耳菌袋划线增氧诱耳新工艺研究[J]. 浙江食用菌 2008(06)
    • [26].微孔管弥散增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 中国农机化 2008(02)
    • [27].液态氧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的增氧效果[J]. 水产科学 2008(08)
    • [28].兴化:微管增氧法助螃蟹产量翻番[J]. 泰州科技 2008(04)
    • [29].增氧栽培可促进桃幼树生长发育[J]. 中国果业信息 2014(07)
    • [30].养殖池塘增氧机制与装备性能比较研究[J]. 渔业现代化 2017(04)

    标签:;  ;  ;  ;  

    微孔底增氧在集约化中华绒螯蟹幼蟹培育池塘中的生态学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