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3000万的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大多数患者缺乏哮喘相关知识,对自身疾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不能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等原因造成哮喘反复发作,导致疾病进行性加重。本课题通过开展哮喘专科门诊、哮喘知识讲座、哮喘之家“三位一体”的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并评估其对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现状和认知程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这一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连续不加选择的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200例,其中接受过“三位一体”哮喘教育管理模式的患者为教育组(78例),每位患者均坚持“三位一体”模式的系统治疗、定期教育和长期管理,参加过一次初级班教育和至少两次强化班教育;未经过“三位一体”哮喘教育管理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12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教育组男30例,女48例,平均年龄55.22±14.86岁。对照组男46例,女76例,平均年龄44.75±17.54岁。医患语言沟通无障碍。采用中国辽宁省哮喘联盟制定的辽宁城区哮喘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2.哮喘控制现状:包括按2009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标准评定的哮喘控制水平、按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达到良好控制水平以上(ACT评分≥20分);3.哮喘认知程度:包括哮喘的本质、哮喘治疗最佳给药方式以及认为哮喘可以被长期控制;4.哮喘患者管理状况:包括确诊为哮喘时是否进行肺功能检查、过去一年中随诊时是否行肺功能检查、患者是否有专科医生为其制定长期治疗计划、患者是否长期每日规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简称ICS)或含有吸入激素的联合制剂(信必可、舒利迭)。进行本项研究的呼吸科研究生和医生认真学习过填写说明并对问卷没有疑问,采取面对面的方法,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便于被调查者理解。进行哮喘问卷调查时,问卷内容不得空缺,共完成问卷200份。应用WPS表格录入资料数据,进行资料管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结果如下:1.患者哮喘控制现状:(1)按照2009年GINA指南哮喘患者控制水平达到控制,教育组为51.3%,对照组为20.5%(χ2=20.56,P<0.05),教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国外研究结果比较,教育组患者达到控制的水平不仅高于2000年AIR调查的结果,而且也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达到临床控制的水平。与国内研究比较,教育组明显高于2006年对北京市6个城区哮喘患者的调查结果(25.2%);(2)按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达到良好控制以上(ACT评分≥20分),教育组为61.5%,对照组为42.6%(χ2=6.81,P<0.05),教育组不仅优于对照组,而且高于2006年对北京市6个城区哮喘患者的调查结果(46.3%),也高于2005年北京人民医院对该院的哮喘协会会员进行调查的结果(60.7%)。2.哮喘患者认知程度:(1)患者认识到哮喘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教育组为76.9%,对照组为55.7%(χ2=9.27,P<0.05),教育组不仅优于对照组,而且高于2006年国内对北京市6个城区哮喘患者的调查结果(69.6%);(2)认为控制哮喘的药物目前最佳给药方式是吸入治疗,教育组为82.1%,对照组为55.7%(χ2=14.68,P<0.05),教育组优于对照组;(3)认为哮喘可以被长期控制,教育组为85.9%,对照组为61.5%(χ2=13.78,P<0.05),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并高于2006年对北京市6个城区哮喘患者的调查结果(78%)。3.哮喘患者管理状况方面:(1)患者初次诊断为哮喘后行肺功能检查方面,教育组为89.7%,对照组为86.9%(χ2=0.37,P=0.54),经统计学分析P值>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教育组高于2006年对北京市6个城区哮喘患者的调查结果(81.9%);(2)哮喘患者在过去一年中随访时行肺功能检查方面,教育组为79.5%,对照组为57.4% (χ2=10.37,P<0.05),教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优于国内2006年对北京市6个城区哮喘患者的调查结果(46.1%);(3)有专科医生为其制定长期治疗计划方面,教育组为75.6%,对照组为43.4%(χ2=20.02,P<0.05),教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长期每日规律使用ICS或含有ICS的联合制剂方面,教育组为74.4%,对照组为42.6%(χ2=19.36,P<0.05),教育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位一体”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即以哮喘专科门诊、哮喘知识讲座、哮喘之家为一体的哮喘教育管理体系,提高了患者对哮喘的认知程度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临床控制水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智呼吸:帮助哮喘和过敏儿童更快恢复健康[J]. 华东科技 2019(10)
- [2].护理咨询门诊对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思路构建[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6)
- [3].聚类分析在哮喘表型研究中应用的进展[J]. 山东医药 2020(05)
- [4].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联合峰流速仪在哮喘患儿管理中的效果探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2)
- [5].牡丹江市哮喘患儿哮喘家庭控制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08)
- [6].授权教育对哮喘患儿肺功能和疾病控制水平的影响[J]. 健康研究 2020(02)
- [7].哮喘患儿及家属心理需求与心理干预的调查研究[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0(01)
- [8].雷暴哮喘[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01)
- [9].哮喘临床管理效能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20(06)
- [10].活血沐足方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4)
- [11].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患儿发病的关系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8)
- [12].哮喘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疾病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J]. 上海护理 2020(06)
- [13].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研究进展(上)[J]. 人民军医 2020(06)
- [14].防治哮喘,远离八大误区[J]. 江苏卫生保健 2020(06)
- [15].哮喘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决定因素分析[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0(03)
- [16].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研究进展(下)[J]. 人民军医 2020(07)
- [17].“怒”与哮喘的相关性探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08)
- [18].基层医院诊治哮喘的临床体会[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14)
- [19].肥胖与哮喘[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03)
- [20].儿童哮喘的疾病控制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10)
- [21].防治哮喘,远离七大误区[J]. 农村百事通 2020(20)
- [22].防治哮喘 自由呼吸[J]. 中国卫生人才 2020(11)
- [23].生命早期维生素D营养与儿童哮喘[J]. 儿科药学杂志 2020(10)
- [24].哮喘-慢阻肺重叠的诊断研究[J]. 甘肃医药 2018(10)
- [25].少儿哮喘的教育与管理[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36)
- [26].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哮喘的相关性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9(01)
- [2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难治性哮喘和重症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01)
- [28].国内外哮喘控制评价量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05)
- [29].达良好控制哮喘患儿停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随访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9(05)
- [30].儿童 哮喘 防治三步曲[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