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儿科266555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实现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受的儿科患儿11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儿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接受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情况。结果在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研究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低于常规组,且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现与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儿科护理;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儿科在医院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针对的对象主要是0~14岁的儿童,包括儿童卫生与健康问题,而这个时期的儿童在生长发育与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于护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1]。有学者认为,人性化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成效,并在治疗期间减轻患儿的痛苦。而人性化护理指的是以患者作为核心,护理工作出发点是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性关怀,并以其作为最终目的的新型护理模式。本文主要择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受的儿科患儿110例进行研究,对比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儿科患儿110例进行研究,患儿入院的原因统计中,因肺炎入院共30例,因高热入院共22例,因腹泻入院38例,因支气管哮喘入院20例。随机将患儿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患儿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0~11岁,平均(6.2依2.4)岁;研究组患儿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0~12岁,平均(6.8依2.9)岁。常规组与研究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跃0.05)。本研究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如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探视,按时检查。研究组患儿接受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淤创设温馨的护理环境。因患儿的心智与认知能力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患儿在进入到医院这个新的陌生环境时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与不适感,不利于患儿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所以护理人员要创设温馨的护理环境,在患儿病房中粘贴各类卡通图片,或摆放一些能够吸引患儿注意的玩具,保持护理环境的干净,从而减轻患儿的抵触情绪。于护理水平决定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与护理技术是确保护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对输液要领必须有充分的掌握,同时保持高度责任心与良好心理素质,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时刻谨记要三查七对,掌握药物配伍中的要求与禁忌,并注意液体配置时必须保持无菌操作。在护理巡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观察细致入微,禁止走形式般巡视,以便及时发现治疗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在护理中所存在的失误情况。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在治疗与输液时,护理人员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对患儿体征情况与病情情况要细心观察,比如患儿大小便情况、精神状态、皮肤的张力及咳嗽疼痛等情况,以便于尽早发现患儿的异常并尽早治疗。盂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精神系统变化速度会越来越慢,智力开始进入到发育的高速期,加上患儿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认知功能会逐渐完善,其心理认知与其接受事物变化的能力也会发生改变,这时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儿的沟通,对患儿始终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言和患儿交流,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加大和患儿的沟通,如抚摸、拥抱等,从而减轻患儿在治疗中的恐惧心理。榆和患儿的家属建立和谐关系:因患儿生病入院,家属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当家属对治疗或护理存在疑问或不满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并换位思考,耐心向家属解释,以疏解家属的不安情绪,让家属配合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管道问题、坠床、滑倒、其他)进行记录,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指标。满意率=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2]。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数据由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字2检验,当P约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比研究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比较
常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表2)。
3讨论
在儿科中,因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与医护人员这些陌生人群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这对患儿治疗的效果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加上患儿的家属因过度担心患儿的病情,可能会出现质疑或责骂医生与护理人员的情况,影响医护工作的进行,甚至有可能引发恶劣的医患关系[3]。因此,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护理水平,加大和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沟通非常重要。人性化护理是由WATSON(美国)最早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护理的主旨是从人的社会需求、文化需求、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等出发,将其融入护理工作当中,并在护理的整个工作当中贯穿[4]。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工作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新时期中重要的护理工作内容,且人性化护理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儿科护理不但要面对患儿,还要面对患儿的家长,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才能更好实现护理,所以,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引导患儿的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以便于更好开展儿科护理。本文在探讨儿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实现及应用效果,选择了儿科患儿11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将患儿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包括创设温馨的护理环境、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失误、重视与患儿的沟通、和患儿的家属建立和谐关系等。将两组护理的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在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是10.91%,低于常规组的3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是96.36%,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现与应用,不仅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满意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进一步缓和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更利于患儿及患儿家属配合治疗护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迎春.探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的有效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143.
[2]程思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733-1734.
[3]张宝珍.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8):198.
[4]靖维维,赵丹.浅析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