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维高分子链二聚化结构的数值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孙素涛[1](2020)在《共轭聚合物中荷电载流子动力学性质的频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机导电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传感器、电磁屏蔽以及金属防腐等方面已经有广泛应用,最突出的是在有机发光电子器件方面.在这些器件的应用中,电子或空穴从金属电极注入到聚合物中,由于强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存在,致使聚合物链发生畸变形成极化子、双极化子等载流子,并以此作为电荷载体,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进行传输.因此,研究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迁移过程及动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Su-Schrieffer-Heeger紧束缚模型,采用周期边界条件,利用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反/顺式聚乙炔链中极化子、双极化子实时演化过程.为了更好的理解载流子的动力学性质,关注其动力学过程中的振荡特征,本文采用频域分析方法—功率谱密度方法和幅度谱方法,将数值模拟得到的动力学时域信息转换到频域进行分析.本工作具体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1.极化子动力学性质的频谱分析本章首先描述了体系键电流密度与极化子运动速度的关系,然后以键电流密度为核心对体系的动力学过程进行频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键电流密度零频幅度与极化子平均速度相吻合.并且,电流密度振荡基频的跃变与极化子速度的跃变相对应,电流密度振荡基频与极化子速度成正比例.通过对电荷密度、晶格的声学序参量和光学序参量功率谱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外加电场低于临界电场时,电荷密度的特征频率与声学序参量和光学序参量的特征频率都相同,极化子以略低于声速运动.一旦外加电场高于临界电场时,电荷密度基频与光学序参量基频相等,等于电流密度基频,约为声学序参量基频的3倍多,极化子以超声速运动.在晶格振动的光学频谱高频区域约0.18fs-1处,发现了极化子诱导产生呼吸子的特征峰.从频域的角度对呼吸子权重与极化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电场低于临界电场时,极化子以略低于声速运动,不会诱导产生呼吸子;高于临界电场,极化子以超声速运动,能够诱导产生呼吸子.最后,研究了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对呼吸子的影响,利用洛伦兹拟合的办法对呼吸子的寿命进行了估算.这些研究结果为更好的理解共轭聚合物中的极化子动力学性质提供了指导.2.有机聚合物中类Bloch振荡的频谱分析在强场作用下,极化子很快会发生解离.本章基于SSH模型,利用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方法,同时结合时域和频域分析手段,围绕体系电流密度的变化情况,研究极化子解离之后的动力学性质.主要讨论了外加电场强度、电-声耦合、简并破缺参数和晶格热涨落的改变对电荷类Bloch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声耦合和简并破缺参数的增大,体系声子散射增大,导致电荷的定向漂移运动加快,电流密度DC量增大,基频峰半高宽变宽.除此之外,晶格热涨落的存在不利于有机聚合物类Bloch振荡行为的维持.3.非简并基态聚合物中双极化子动力学性质的频谱研究本章从频域的角度,利用功率谱密度方法对外加电场作用下双极化子动力学性质进行了频谱研究.结果表明,与极化子情况类似,体系电流密度基频与双极化子运动速度成正比例.研究发现,在非简并基态聚合物且模型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双极化子诱导产生呼吸子的振荡频率与极化子诱导产生呼吸子的振荡频率相同.但是,双极化子诱导产生呼吸子的权重比极化子诱导产生呼吸子的权重略低.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对双极化子体系电流密度的特征频率和呼吸子权重均具有抑制作用.体系电流密度振荡基频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以临界电场约4.0mV/?为界分为了两种不同的情况.当外加电场高于临界电场时,晶格的热涨落对电流密度振荡基频具有促进作用;反之,低于临界电场时,晶格的热涨落对电流密度振荡基频具有抑制的作用.这体现了温度和外加电场强度在双极化子动力学中的竞争机制.
黄飞,薄志山,耿延候,王献红,王利祥,马於光,侯剑辉,胡文平,裴坚,董焕丽,王树,李振,帅志刚,李永舫,曹镛[2](2019)在《光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光电活性共轭高分子是高分子科学的前沿研究方向.共轭高分子光电材料的研究在中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中国的学者们对推动此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新的高性能光电共轭高分子的分子设计、新型及可控聚合、性能调控以及光电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成果.本文总结和评述了中国学者在光电高分子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徐磊[3](2018)在《量子器件中的能量传输和能级跃迁》文中提出人工量子器件是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如同半导体器件带动的第二次科技浪潮一样,量子器件也很有可能引发现代技术深刻的变革。利用量子力学中许多奇妙的性质,量子器件有着比传统半导体器件更丰富和更奇特的物理特性。这些不同于经典宏观世界的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人工量子器件及其衍生的各种技术和工具所创造的生产力,有可能会超过之前的数次科技革命,甚至比所有之和还要多。未来量子器件所面临的问题,对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既是挑战,也是时代的机遇和使命。人工量子器件可以是指单个的具有量子特性的元器件,也可以由多个具有量子特性的元器件通过各种形式组合而成。多个乃至无穷个元器件组成的集成系统,由于量子相干特性而产生丰富的物理效应和应用前景。在已经成熟的应用领域内,激光半导体,电子隧道显微镜,核磁共振成像等,都是量子力学产生重要作用和原理指导的重要技术。在人工量子器件中,由大量的激发单元集体激发的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量子干涉效应,呈现出凝聚态物理中新奇而丰富的物理现象。例如着名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超导现象等等,都是一种特殊条件(温度,磁场等)下的集体激发的宏观量子现象。这些奇特的宏观凝聚态效应,不但刷新了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也为技术的应用,造福人类,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自然界的一些生命过程中,业已证实存在微观的量子效应。特别是量子相干性在生命系统中的发现,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候鸟的定向迁徙过程等等。科学家建立了科学的模型对这些过程进行了描述和计算,预言和证实了各种有意义的现象和结果。这些自然界中的生命量子现象,为人类设计和发展人工量子器件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学启示和结构启示。本文从具体的量子器件基础模型出发,建立了结构功能更复杂,实际应用中更合理科学的模型。我们通过对拓扑边界条件,能量传输效率,量子态的跃迁概率,吸收发射谱的分布特性等问题的具体讨论,发展和建立了人工量子器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能量传输的效率是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系统结构入手提高能量传输效率是本文的一个切入点。为了使人工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更具有说服力,我们还发展完善了人工特殊量子结构的实现方案。在基于量子点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系统中特殊结构和耦合形式。量子器件中的动力学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能级跃迁的规律。利用共振荧光的概念,通过对吸收发射谱的分析,可以知道哪些频率的信号输入、能量输入能最有效的被吸收和转化。能级跃迁的规律直接决定了吸收发射谱的分布特性。能级跃迁的规律由薛定谔方程或主方程支配,在不同的系统中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多体自旋系统具有多能级的希尔伯特空间,其高度的量子数自由度和空间自由度为人工量子器件的应用和操控带来天然的优势。本文从最基础的多体自旋系统出发,展示了将其约化到一维谐振子玻色空间的数学极限过程。又根据一维谐振子中重要的Franck-Condon原理,通过类比预言多自旋空间中的类似原理。Franck-Condon原理是能级跃迁规律的重要原理,这些工作为多自旋空间的量子操控的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根据。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量子器件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物理问题,交代背景和前人工作。重点介绍人工光合作用领域,自旋量子态调控的一些工作;在第二章里,我们从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的具体模型出发,阐明了系统结构中拓扑边界条件对于能量传输效率的影响机制。具有拓扑性质的边界条件导致集体激发模式发生分裂,由简单的单模暗态传输变成更复杂的多模相干传输。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证明,某些特殊的拓扑边界条件将导致很高的能量传输效率。我们还具体给出了实现特殊边界结构的实验方案;在第三章,我们首先回顾了谐振子相干态,根据自旋相干态和谐振子相干态的约化相似性质,我们把和谐振子相干态联系密切的Franck-Condon效应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我们提出了自旋相干态中Franck-Condon效应。第四章我们系统解释了自旋相干态系统中的能级跃迁规律,并给出了量子跃迁中的概率分布和经典行为的对应特征。这个工作为理解量子概率分布和能级跃迁行为提供了一种思路,并为研究其它更复杂模型指明了一个方向。第五章总结了全文的工作,并以此展望未来的一些相关问题。
胡长旭[4](2014)在《聚乙烯熔体黏弹性流变行为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有限元方法(FEM)被广泛用来研究聚合物流体的复杂黏弹性流变行为和复杂流道的设计。因此,本研究将借助数值模拟这一强大工具来研究聚乙烯熔体在不同流道中的复杂黏弹性流变行为,为发展新的本构理论和指导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提供科学依据。另外,使用双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聚乙烯熔体的不稳定流动现象,进而探索其产生机理。一方面,本研究主要运用基于Pom-Pom分子理论的黏弹性本构模型(DCPP和S-MDCPP)研究聚乙烯熔体通过三种不同流道(平面收缩流道、圆柱绕流道和十字交叉流道)的复杂黏弹性流变行为,其中DCPP模型的预测结果是使用Polyflow软件获得的,而S-MDCPP模型则用自己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基于有限增量微积分(FIC)过程得到压力稳定的迭代分步算法框架下,用等低阶插值单元求解流场的速度-压力-应力;为了解决本构方程的对流占优问题,我们使用了DEVSS/SU技术。(1)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流道的数值结果和Verbeeten报道的实验结果得出:上述两种本构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LDPE熔体的复杂黏弹性流变行为,但S-MDCPP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要优于DCPP模型。随后,讨论了Weissenberg数和S-MDCPP模型中本构参数(q、r和ξ)对LDPE熔体复杂流变行为的影响。(2)在十字交叉黏弹流的分析中,建立了支化高分子主链拉伸与宏观流动时间的定量数学模型,将微观分子的主链拉伸和宏观的流场流动时间以及分子的本征拉伸松弛时间关联起来,有助于定量分析大分子的拉伸行为和松弛机理。另一方面,熔体的不稳定流动现象不仅影响制品的使用性能,还降低产品的生产效率。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决定其性能,不同的聚乙烯熔体表现出不同的不稳定流动现象,如LLDPE熔体的表观形貌表现出:光滑区“鲨鱼皮”“螺纹”状“粘-滑”转变区第二挤出光滑区熔体破裂;而LDPE熔体的表观形貌则表现出:光滑区“粘-滑”转变区熔体破裂。结果表明:与LLDPE熔体相比,LDPE既没有“鲨鱼皮”现象,也没有第二挤出光滑区。总之,聚合物熔体的复杂流动导致其分子链构象产生变化,进而表现出不同的复杂流变行为。因此,研究聚合物熔体的拓扑结构与其复杂流变行为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发展新的本构理论和探索熔体不稳定流动的产生机理,还对优化工艺条件、模具结构设计和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罗征亮[5](2013)在《过苯胺黑聚合物的双极化子及高压特性》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改进的Ginder-Epstein模型研究聚苯胺黑的双极化子态。首先,给出其键序波幅、芳环扭角、电子能级、理论吸收谱和电荷分布,并与极化子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双极化子激发能为3.08eV,晶格驰豫宽度涉及12格点与极化子相当;键交错驰豫深度大约为极化子的2倍,畸变中心芳环扭角高达68.35。大于极化子中心扭角的2倍。两个能隙态几乎简并,吸收谱低能峰为1.6eV。接着,通过改变模型参数V2.0,的值来表示对过苯胺黑聚合物施加压强,计算了不同压强下聚苯胺黑聚合物的双极化子态,发现聚苯胺黑聚合物中的双极化子的能隙、键序波幅、芳环扭角、电子能级、理论吸收谱和电荷分布都随着压强的变化而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从零压增加到4.20GPa,双极化子的激发能从3.45eV减小到1.23eV,此时双极化子的能带消失,双极化子导电变为电子导电.这结果与实验上观察到的随压力增大聚合物电导率增高直至饱和的现象相吻合,可确认过苯胺黑聚合物的双极化子导电机制。最后,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了高压下双极化子在匀强电场中的漂移情况,计算出了双极化子的迁移率随压强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至饱和的情况,饱和压强在4-5Gpa之间。并且进一步得出压强对聚苯胺黑聚合中的双极化子电导率达到最大值约为321cm2/(V.s)。使得我们的理论支持掺杂的聚苯胺黑聚合物具有金属的导电性。
徐勤志[6](2011)在《高分子材料积分方程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于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研究,高分子积分方程理论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化学与材料工程领域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统计力学原理,将高分子积分方程理论与高分子链构象统计理论及静电长程重整化处理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准确获取各类高分子体系分子内及分子间相关函数的方法,同时基于相关函数,进一步研究了高分子体系的结构及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全面分析了高分子参考作用点模型(polymer reference interaction site model, PRISM)积分方程理论的整体框架和构建,深入讨论了获取分子内结构因子的不同模型、生成矩阵方法与实际高分子链结构的关系、求解方程闭合条件,详细推导了高分子混合体系的静电重整化方法,简要给出了PRISM方程数值求解的有效计算方法与Fourier变换等数学技巧,为研究各类复杂高分子体系奠定了必要理论基础。2、应用PRISM理论,研究了具有复杂苯环结构的无规聚苯乙烯分子内各基团间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六个相互作用点的自由连接链模型,描述了聚苯乙烯分子内各作用点间直接相互作用及不同分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从分布函数角度刻画了整个体系的精细微观结构和相关热力学性质。3、基于高分子链构象统计理论,充分考虑了分子链内作用点的物理特性(直径、键长、键角、相互作用能、键能等),利用生成矩阵方法并结合Koyama分布函数,建立了具有复杂苯环结构的无规聚苯乙烯分子内相关函数的半自由链模型;根据分子内与分子间各基团间相互关系,描述了整个体系的微观结构和X-光散射强度等性质。在整个理论模型建立及求解过程中,无需引入任何经验参数,为高分子积分方程理论深入研究复杂高分子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4、应用上述半自由链模型,建立并求解了小分子-聚合物体系的PRISM方程,获得了小分子在高分子内的结构分布;结合定标粒子理论,由结构分布导出了小分子-聚合物体系新的状态方程,计算了不同气体在聚苯乙烯中的吸附量,分析了高压下二氧化碳所诱导的聚苯乙烯的膨胀性质,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PRISM理论的适用范围,为其进一步向工程应用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采用多作用点半自由链模型,结合生成矩阵法及Koyama分布函数,对含氢键缔合作用的聚合物中静电作用,建立了静电长程重整化处理方法,描述了聚乙二醇水溶液的微观结构,为深入研究氢键缔合作用对复杂聚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创造了必要条件。6、提出了描述高分子的3D-PRISM理论,给出了该理论模型的完整数学表述和计算方法,同时选取水作为模型简化的研究对象,计算了水的三维空间结构信息,给出了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丰富空间形貌,为PRISM理论研究聚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渊[7](2011)在《长程电子关联能下有机高分子聚合物链中极化子态的理论研究》文中指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功能材料,既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半导体的光电性能,同时又具有有机材料的可塑性,有柔性等特点,而且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以有机聚合物为基础材料的光电器件已经成功地应用到高科技产品中,比如光电探测器,生物传感器,有机固体激光等。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即是半导体又不同于传统的半导体,传统半导体的载流子是电子和空穴,而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载流子是孤子,极化子和双极化子等。由于其独特性,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苏武沛(W.P.Su)等人建立的SSH模型对有机聚合物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的KSSH模型以及扩展的SSH模型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近年来人们又发现电子关联对有机聚合物中电子能带结构和载流子的性质有重要影响,我们知道电子能带结构和载流子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功能和用途。鉴于电子关联的重要性,Zhao(赵铧)首次导推出了长程关联能的解析公式和长程关联哈密顿量,这对于电子关联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基于扩展的SSH模型,讨论了电子相互作用项对聚乙炔链中极化子的影响。在扩展SSH哈密顿量基础上加入长程电子关联算符建立起一新的哈密顿量,在自然边界条件下研究了长程电子关联算符对极化子的影响。在本文第三章中具体计算上述内容。第四章中计算了在聚乙炔中在自然边界条件下整条链上的极化子的平均长程关联能和极化子区域处的平均长程关联能。
周芳军[8](2011)在《共轭高聚物中极化子形成的自洽迭代收敛性》文中研究指明共轭高聚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既具有金属和半导体的电子性质,又具有有机塑料的易加工、柔韧性的机械特点,成为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无机材料不同,有机共轭聚合物具有很强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电子的掺杂或激发会导致晶格畸变。因此,掺杂后聚合物中的载流子不再是电子或空穴,而是孤子、极化子、双极化子等电子-晶格的耦合态。目前,人工合成的大量共轭高聚物同顺式聚乙炔(cis-PA)一样,其基态为非简并态,这导致在这些物质中最基本的载流子是极化子,而非孤子。所以对极化子的研究更具有普遍意义。本文用自洽迭代的方法模拟了一维共轭高聚物链中极化子的形成,得出有机物链的初始晶格位形与自洽迭代收敛性的关系。对于初始晶格位形为键长有规律交错变化的一维晶格,闭链的收敛精度远高于开链的收敛精度,表明有机物链越长收敛越慢。对于闭链,降低晶格的对称性,有利于自洽迭代收敛于极化子态。在有机物链中出现杂质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杂质所处的位置同收敛性密切相关,当掺杂发生在有机物链的中心附近区域时,自洽迭代单调收敛;而当掺杂发生在其它区域时,收敛过程出现波动性,导致收敛过程变慢。我们的研究表明,一维有机分子链中载流子的生成同初始晶格的位形与分子链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这预示着在更复杂的有机物结构中,可能存在新型的复合载流子。
温建英[9](2010)在《一维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能带结构和长程电子关联》文中指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功能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不断的研究科学家们于1977年发现,掺杂后的聚乙炔的电导率急剧增加,甚至可以增加十几个数量级,这个在人们的经验里是绝缘体的聚乙炔变成为了良导体。从此以后,人们开始研究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各种物理性质。由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易加工性、有柔韧性、而且价格低廉,此外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还具有金属和半导体的电子特性等,因此对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最近几年,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不断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许多有机光电子器件,比如有机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电化学发光电池等。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苏武沛(W. P. Su)、Schriefferh和Heeger三人建立了SSH模型,该模型对聚合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不断的发展人们在聚合物中又发现了一些新现象,比如半导体的能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它与聚合物的发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能隙与电子关联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电子关联在研究电子系统的电子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关联能的研究,Hohenberg和Kohn建立了密度泛函理论,Kohn和Sham提出了局域密度近似(LDA),他们对关联能的计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Zhao推出了计算长程关联能的解析公式,并用此公式计算了静态聚乙炔的长程关联能。Konig和Stollhoff用local ansatz方法计算了聚乙烯(CH2)(PE)的关联能。Baeriswyl和Maki用Gutzwiller ansatz方法计算了聚乙炔(PA)的关联能。Horsch用variational方法计算了聚乙炔的关联能,在计算中他同时考虑了在位库仑相互作用U和长程库仑相互作用V,但是作者并没有特别计算长程库仑相互作用下的关联能。因此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长程关联能的重要性。高分子聚合物中长程库仑相互作用下的关联能变的越来越重要。本论文基于一维紧束缚SSH (Su-Schrieffer-Heeger)模型,并结合扩展的Hubbard模型来描述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Zhao所推出的长程关联能的解析公式计算了聚乙炔的能带结构和长程关联能(本文指最近邻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本文第三章我们计算了在格点振动情况下的聚乙炔的能带结构和长程关联能。分别计算了周期边界条件和自然边界条件下的长程关联能,并与文献[58]中所用解析方法计算的静态聚乙炔的长程关联能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链长、关联能对聚乙炔能带结构的影响。在本文第四章我们采用了另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即同时计入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和关联哈密顿量来重新计算并讨论聚乙炔的能带结构和长程关联能,并与第三章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杨阳[10](2009)在《导电高分子声子模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机导电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其丰富的功能特性。从小分子到高分子,其电磁光等特性越来越明显。对具有准一维特征的导电聚合物的结构和物性,特别是它的电特性,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理解,无论从量化还是物理建模出发,都得到了与实验基本一致的理论结果。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有机分子材料的一个重要应用,目前以小分子合成的发光器件已经实用化,高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也达到使用标准。另一方面,聚合物是软凝聚态物质的典型代表,也是理解有机体、生物物质的基础。有机分子电子学、DNA分子电子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单个分子开关和分子导线已经研制成功,由此可设计分子尺度的电子逻辑计算。DNA分子处于动力学无形态,具有宽带隙的非晶半导体特征。所有这些工作都揭示出有机材料存在丰富的物理功能特性,同时也表明对有机材料的研究必须综合物理、化学甚至生物学的各种手段。由于有机导电高分子丰富的功能特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理论和实验工作者对其导电特性,电子结构等广泛的研究。有机导电高分子中存在着强的电-声相互作用,这是有机半导体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的根本区别所在。所以深入了解有机导电高分子中的电-声相互作用,对于研究有机导电高分子的电子结构等性质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有机导电高分子的研究模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实坐标空间模型;紧束缚模型;连续介质模型。其中人们大多数都采用紧束缚模型。这个模型是Su等人早在1978年针对反式聚乙炔提出的,它成功的解决了孤子问题。后来人们又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扩展,给出了聚合物的基态和各种激发态,被广泛地用来研究高分子聚合物的各种性质。如人们在此模型上记入Brazovskii-Kirova-type对称项破缺,将其推广到基态非简并系统。但该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将晶格原子经典处理,适用于低温环境,高温下晶格振动会导致大量声子的出现,经典处理就会带来很大误差。要想克服这个局限性,引入声子,将晶格量子化处理,建立有机导电高分子的声子模型具有很多的意义。近年来,针对有机分子材料的声子模型的建立工作吸引很多理论工作者的兴趣,目前理论研究电一声子相互作用的模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为代表的紧束缚近似,充分考虑了电子—晶格相互作用,给出了聚合物的基态和各种激发态,被广泛地用来研究高分子聚合物的各种性质。SSH模型实际上主要考虑了非局域的电子—声子耦合,这种耦合是电子与声学声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来解释单双键交替骨架结构的材料的一些性质;另一种是以Holstein模型为代表的全量子化模型,主要计入局域电子—声子耦合,即考虑电子与光学声子相互作用的模型。人们通过数值计算和近似的方法来研究大极化子和小极化子的问题。电子和晶格的全量子化处理起来非常繁琐,只能得到一些特解。由于在实际的材料中,局域和非局域的电子—声子耦合是同时存在的,本论文针对有机导电高分子,在一维紧束缚SSH模型和Holstein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到材料的微观结构,将同时计入两种电子—声子耦合,拓展全量子化模型,运用相干态展开法试图得到系统的基态解以及一些可能的物理量。本论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结果如下:1.有机导电高分子的特点和性质对有机功能材料中的有机半导体的特点,及其光、电、磁性质做了进一步阐述,介绍了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本章还简单介绍了目前对有机导电高分子性质的研究所采用典型代表模型。2.声子及声子模型声子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定义,主要介绍了两类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电子与声学声子的相互作用;电子与光学声子的相互作用,以及目前三种比较常见的声子模型。3.导电高分子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从有机导电高分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了两种量子化的电子-声子相互作用,运用相干态展开法,得到在全量子化电子—声子耦合情况下的系统所满足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晶格位移的表达式。4.不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下材料的基态特性对材料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局域电声耦合和非局域电声耦合。如果根据材料的两种实际结构,考虑两种耦合的重要性。对于导电高分子,非局域电声耦合比较重要;对于DNA分子来说,局域电声耦合占主要地位。而相比于有机物,刚性半导体的两种电声耦合都可以忽略。本文薛定谔方程出发,研究了不同电声耦合对有机导电高分子的性质的影响。
二、一维高分子链二聚化结构的数值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维高分子链二聚化结构的数值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共轭聚合物中荷电载流子动力学性质的频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有机导电聚合物简介 |
1.2 有机导电聚合物的共轭π电子结构及其元激发 |
1.3 共轭聚合物中荷电载流子动力学研究现状 |
1.3.1 极化子动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
1.3.2 双极化子动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动机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动机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模型与研究方法 |
2.1 Su-Schrieffer-Heeger模型 |
2.2 半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 |
2.2.1 SSH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 |
2.2.2 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影响的模型及动力学演化方法 |
2.2.3 考虑温度效应的理论方法 |
2.3 频谱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极化子动力学性质的频谱分析 |
3.1 引言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平均电流密度零频幅度与极化子速度的关系 |
3.2.2 电流密度振荡基频与极化子速度的关系 |
3.2.3 电荷密度和晶格振动功率谱的研究 |
3.2.4 呼吸子特征峰的研究 |
3.2.5 呼吸子寿命的估算 |
3.2.6 呼吸子频率与电流基频的和频与差频特征峰 |
3.2.7 外加电场施加模式对电流密度振荡性质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有机聚合物中类Bloch振荡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极化子电荷局域度的分析 |
4.2.2 电流密度频谱分析 |
4.2.3 电-声耦合强度对电荷类Bloch振荡的影响 |
4.2.4 简并破缺参数对电荷类Bloch振荡的影响 |
4.2.5 有机聚合物类Bloch振荡的温度效应 |
4.3 本章小结 |
5 非简并聚合物中双极化子动力学性质的频谱分析 |
5.1 引言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双极化子运动速度和晶格位形的实时演化 |
5.2.2 平均电流密度与双极化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
5.2.3 双极化子电流密度的振荡特征分析 |
5.2.4 双极化子电荷密度和晶格的振荡特征分析 |
5.2.5 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对双极化子振荡特性的影响 |
5.2.6 晶格热涨落对双极化子振荡特性的影响 |
5.2.7 强场下双极化子解离后电荷振荡行为的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3)量子器件中的能量传输和能级跃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自然界中的量子过程和人工量子器件 |
1.2 多体自旋系统的能级跃迁 |
1.3 文章创新点和主要原创内容 |
2 人工光合作用器件中的能量传输效率 |
2.1 光合作用中的暗态传输机制 |
2.1.1 LH1型光合作用的暗态传输模型 |
2.1.2 暗态机制 |
2.2 二聚化的莫比乌斯边界条件的提出 |
2.2.1 莫比乌斯边界条件的二聚化环结构 |
2.2.2 供体环上的多模干涉 |
2.3 系统动力学的数值计算 |
2.3.1 二聚化莫比乌斯环的动力学 |
2.3.2 只有二聚化条件下的集体激发模式 |
2.3.3 各态上的布居数和能量传输效率的数值计算 |
2.3.4 微扰论结果和Wigner-Weisskopf近似 |
2.4 人工光合作用方案的物理实现 |
2.5 本章总结 |
3 谐振子相干态与自旋相干态的约化及Franck-Condon原理 |
3.1 谐振子相干态简单回顾 |
3.2 谐振子相干态和自旋相干态的相似性 |
3.3 自旋相干态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
3.4 自旋相干态和谐振子相干态的约化 |
3.5 谐振子系统里的Franck-Condon效应 |
3.6 谐振子系统Franck-Condon效应的经典力学分析 |
4 自旋相干态中的Franck-Condon效应和调控 |
4.1 多体自旋和角动量系统中的F-C效应 |
4.2 角动量系统的经典动力学分析 |
4.3 球谐函数的旋转与θ空间的垂直跃迁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和展望 |
Bibliography |
A 球谐函数的旋转 |
B 经典运动 |
B.1 球坐标的建立和经典守恒量 |
B.2 关于经典初始条件 |
B.3 关于角动量l的范围 |
B.4 当角动量最大时l=l_(max)的粒子在球面运动 |
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聚乙烯熔体黏弹性流变行为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高分子熔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
1.3 高分子流体的奇异流变现象 |
1.3.1 剪切稀化 |
1.3.2 挤出胀大现象 |
1.3.3 Weissenberg 效应 |
1.3.4 无管虹吸现象 |
1.3.5 不稳定流动和熔体破裂现象 |
1.3.6 次级流动 |
1.4 高分子流体流动 |
1.4.1 流动类型 |
1.4.2 高聚物流动性的表征方法 |
1.4.3 影响流体流动的因素 |
1.4.4 高分子流体流变行为实验表征 |
1.5 聚乙烯熔体黏弹性流变行为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
1.6 非牛顿流体的数值模拟方法 |
1.6.1 有限差分法 |
1.6.2 边界元法 |
1.6.3 有限体积法 |
1.6.4 有限单元法 |
1.7 有限元算法的稳定化方案及其研究进展 |
1.7.1 控制方程稳定化方法 |
1.7.2 黏弹性本构方程中对流占优问题 |
1.8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2 高分子熔体加工过程中的数学方程和数值方法 |
2.1 引言 |
2.2 流体流动控制方程组 |
2.2.1 质量方程 |
2.2.2 动量方程 |
2.2.3 能量方程 |
2.3 简单流动与物质函数 |
2.4 高分子流体流变行为 |
2.4.1 牛顿型流体流变行为 |
2.4.2 非牛顿型流体流变行为 |
2.5 本课题使用的数值算法 |
2.5.1 基于 FIC 的压力稳定化方法 |
2.5.2 DEVSS/SU 法离散黏弹性本构方程 |
2.5.3 基于 Crank-Nicolson 隐式差分的时域离散分步算法 |
3 支化聚合物熔体黏弹性本构行为的比较 |
3.1 引言 |
3.2 XPP、DCPP 和 S-MDCPP 模型描述流变行为的研究 |
3.3 S-MDCPP 模型各参数对流变行为的影响 |
3.3.1 主链末端支链数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
3.3.2 取向松弛时间与拉伸松弛时间之比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
3.3.3 滑移系数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聚乙烯熔体平面收缩流的数值模拟 |
4.1 引言 |
4.2 平面收缩流的研究进展 |
4.3 平面收缩流的数值模拟 |
4.3.1 平面收缩流道 |
4.3.2 本构方程 |
4.3.3 材料表征 |
4.4 收缩流数值模拟结果 |
4.4.1 计算过程收敛性的研究 |
4.4.2 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4.4.3 Weissenberg 数对 S-MDCPP 黏弹流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
4.4.4 S-MDCPP 模型本构参数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聚乙烯熔体圆柱绕流的数值模拟 |
5.1 引言 |
5.2 圆柱绕流问题的数值模拟 |
5.2.1 圆柱绕流问题描述 |
5.2.2 本构方程 |
5.2.3 材料表征 |
5.3 圆柱绕流数值模拟结果 |
5.3.1 计算过程收敛性的研究 |
5.3.2 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5.3.3 Weissenberg 数对 S-MDCPP 黏弹流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
5.3.4 S-MDCPP 模型本构参数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聚乙烯熔体十字交叉流的数值模拟 |
6.1 引言 |
6.2 十字交叉流问题的数值模拟 |
6.2.1 十字交叉流的描述 |
6.2.2 本构方程 |
6.2.3 材料表征 |
6.3 十字交叉流数值模拟结果 |
6.3.1 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6.3.2 Weissenberg 数对 S-MDCPP 黏弹流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
6.3.3 S-MDCPP 模型本构参数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7 聚乙烯熔体不稳定流动现象的实验研究 |
7.1 引言 |
7.2 实验部分 |
7.2.1 原材料 |
7.2.2 实验仪器 |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7.3.1 挤出胀大现象 |
7.3.2 不稳定流动现象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5)过苯胺黑聚合物的双极化子及高压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引言 |
1.1 导电聚合物材料概述 |
1.1.1 聚合物材料导电类型 |
1.1.2 材料导电原理 |
1.1.3 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特性 |
1.2 聚苯胺高压电导率的测定 |
1.3 论文选题及其意义 |
2 聚合物的二聚化以及极化子和双极化子 |
2.1 过苯胺黑聚合物的键长二聚化和扭角二聚化 |
2.2 高分子聚合物的极化子 |
2.2.1 电子的自陷 |
2.2.2 极化子的种类 |
2.3 双极化子概述 |
2.3.1 双极化子的形成 |
2.3.2 双极化子态的存在形式 |
2.4 小结 |
3 过苯胺黑聚合物的双极化子态 |
3.1 概述 |
3.2 改进的理论模型及其自洽变分运算 |
3.3 双极化子态的数值结果 |
3.4 小结 |
4 高压下过苯胺黑聚合物的双极化子特性 |
4.1 概述 |
4.2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
4.3 数值计算结果 |
4.4 小结 |
5 高压下过苯胺黑聚合物双极化子的迁移率 |
5.1 概述 |
5.2 分子动力学模拟理论公式 |
5.3 双极化子电荷“重心”的计算 |
5.4 高压下过苯胺黑双极化子在匀强电场中的漂移及迁移率 |
5.5 高压下过苯胺黑双极化子电导率 |
5.6 小结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6)高分子材料积分方程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积分方程理论 |
1.3 参考作用点模型理论 |
1.4 高分子参考作用点模型理论 |
1.4.1 PRISM理论的一般形式 |
1.4.2 PRISM理论的研究进展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高分子参考作用点模型的数学展开 |
2.1 前言 |
2.2 分子内结构因子 |
2.2.1 自由连接链模型 |
2.2.2 高斯链模型 |
2.2.3 半自由连接链模型 |
2.3 自洽PRISM理论 |
2.4 生成矩阵法 |
2.5 闭合近似 |
2.6 静电重整化理论 |
2.7 高分子积分方程的数值计算 |
2.7.1 Fourier变换 |
2.7.2 离散Fourier变换 |
2.7.3 快速Fourier变换 |
2.7.4 Picard迭代法 |
2.7.5 MDIIS方法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规聚苯乙烯六点自由链模型积分方程理论 |
3.1 前言 |
3.2 六点自由连接的PRISM理论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分子内结构因子 |
3.3.2 分子间相关函数 |
3.3.3 结构因子 |
3.3.4 X-光散射强度 |
3.3.5 溶解度参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规聚苯乙烯六点半自由链模型积分方程理论 |
4.1 前言 |
4.2 六点半自由链模型的积分方程理论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分子内结构因子 |
4.3.2 分子间相关函数 |
4.3.3 结构因子 |
4.3.4 X-光散射强度 |
4.3.5 总径向分布函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气体在无规聚苯乙烯中溶解度的积分方程理论 |
5.1 前言 |
5.2 理论 |
5.2.1 PRISM理论 |
5.2.2 气体溶解度模型 |
5.3 结果和讨论 |
5.3.1 球形气体在低压下的溶解度 |
5.3.2 非球形气体在低压下的溶解度 |
5.3.3 分子间相关函数 |
5.3.4 二氧化碳在高压下的溶解度及膨胀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聚乙二醇水溶液的多点半自由链模型积分方程理论 |
6.1 前言 |
6.2 理论 |
6.2.1 重整化的PRISM-HNC方程 |
6.2.2 分子内结构因子 |
6.3 结果和讨论 |
6.3.1 纯水 |
6.3.2 乙二醇 |
6.3.3 乙二醇-水二元混合物 |
6.3.4 聚乙二醇 |
6.3.5 聚乙二醇水溶液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3D-PRISM理论研究初步 |
7.1 前言 |
7.2 理论 |
7.2.1 3D-RISM理论 |
7.2.2 3D-PRISM理论的数学描述 |
7.2.3 3D-PRISM理论的数值计算 |
7.3 结果和讨论 |
7.3.1 水的二维分布函数显示 |
7.3.2 水的三维分布函数显示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7)长程电子关联能下有机高分子聚合物链中极化子态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
1.2.1 研究概括 |
1.2.2 应用前景 |
1.3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特性 |
1.3.1 聚乙炔的结构 |
1.3.2 一维体系的派尔斯不稳定性和一维晶格的二聚化 |
1.3.3 聚合物中的载流子:孤子和极化子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2 聚合物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
2.1 引言 |
2.2 理论模型----SSH 模型 |
2.2.1 SSH 模型哈密顿量的推导 |
2.2.2 扩展的SSH 模型 |
2.2.3 考虑长程关联的SSH 模型 |
2.3 聚合物电子结构的计算方法 |
3 关联效应对极化子态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理论模型 |
3.2.1 不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情况下的解 |
3.2.2 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情况下的解 |
3.2.3 长程关联能和长程电子关联哈密顿量 |
3.2.4 考虑关联哈密顿量情况下的解 |
3.3 计算结果和讨论 |
3.3.1 极化子的位形 |
3.3.2 极化子能带结构 |
3.3.3 极化子的格点电荷密度 |
3.4 本章小结 |
4 极化子的长程关联能 |
4.1 引言 |
4.2 理论模型 |
4.2.1 关联哈密顿量情况下的解 |
4.3 计算结果和讨论 |
4.3.1 极化子的长程关联能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共轭高聚物中极化子形成的自洽迭代收敛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导电高聚物简介 |
1.1、引言 |
1.2、聚乙炔的结构 |
1.3、一维体系的电导 |
1.4、聚乙炔的二聚化 |
1.4.1、二聚化前 |
1.4.2、二聚化后 |
1.5、聚乙炔中的载流子 |
1.5.1、孤子 |
1.5.2、极化子 |
1.5.3、小结 |
2、模型与方法 |
2.1、SSH模型 |
2.2、静态迭代方法 |
2.3、分子动力学方法 |
2.4、一些模拟结果 |
2.4.1、孤子的模拟 |
2.4.2、极化子的模拟 |
2.4.3、双极化子的模拟 |
2.4.4、极化子与双极化子的能级比较 |
2.4.5、极化子的形成过程 |
3、掺杂对聚合物链中极化子的影响 |
3.1、引言 |
3.2、模拟结果与分析 |
3.2.1、极化子的晶格位形 |
3.2.2、能量的变化 |
4、共轭高聚物中极化子形成的自洽迭代收敛性 |
4.1、引言 |
4.2、结果与讨论 |
4.2.1、纯净分子链中极化子的形成 |
4.2.2、掺杂条件下分子链中极化子的形成 |
4.2.3、小结 |
5、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一维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能带结构和长程电子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1.2.1 国内外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概述 |
1.2.2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应用前景 |
1.3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 |
1.3.1 聚乙炔(PA)的结构 |
1.3.2 一维晶格的派尔斯不稳定性 |
1.3.3 聚乙炔基态的简并性和非简并性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
2.1 引言 |
2.2 Su-Schrieffer-Heeger(SSH)理论模型 |
2.2.1 SSH 模型哈密顿量 |
2.2.2 紧束缚近似 |
2.2.3 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下的SSH 模型 |
2.3 聚合物的数值计算方法 |
3 聚乙炔能带结构的计算 |
3.1 引言 |
3.2 理论模型 |
3.2.1 不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情况下的解 |
3.2.2 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情况下的解 |
3.2.3 长程关联能 |
3.3 计算结果和讨论 |
3.3.1 聚乙炔的二聚化 |
3.3.2 聚乙炔的能带结构 |
3.3.3 聚乙炔的长程关联能 |
3.3.4 长程关联能对带隙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关联哈密顿量对聚乙炔能带结构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理论模型 |
4.2.1 关联哈密顿量 |
4.2.2 考虑关联哈密顿量情况下的解 |
4.3 计算结果和讨论 |
4.3.1 计入关联哈密顿量后的长程关联能 |
4.3.2 关联哈密顿量对能带结构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导电高分子声子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有机导电高分子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1.1.1 有机导电高分子电磁光性质 |
§1.1.2 有机导电高分子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
§1.2 有机导电高分子的研究模型 |
§1.2.1 实坐标空间模型 |
§1.2.2 紧束缚模型 |
§1.2.3 连续介质模型 |
§1.3 拟展开的研究内容 |
§1.3.1 本论文涉及的研究问题 |
§1.3.2 内容安排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声子和声子模型 |
§2.1 声子 |
§2.2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 |
§2.2.1 电子与声学声子相互作用 |
§2.2.2 电子与光学声子相互作用 |
§2.3 声子模型的研究 |
§2.3.1 费留里希模型 |
§2.3.2 HOLSTEIN模型 |
§2.3.3 中间和长程连模型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有机导电高分子声子模型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模型和方法 |
§3.3 在不同电声耦合下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
§3.4 有机导电高分子的晶格位移关系式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不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下材料的基态特性 |
§4.1 引言 |
§4.2 模型和公式 |
§4.3 HOLSTEIN模型的基态解 |
§4.4 SSH模型的基态解 |
§4.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一维高分子链二聚化结构的数值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共轭聚合物中荷电载流子动力学性质的频谱研究[D]. 孙素涛.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光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 黄飞,薄志山,耿延候,王献红,王利祥,马於光,侯剑辉,胡文平,裴坚,董焕丽,王树,李振,帅志刚,李永舫,曹镛. 高分子学报, 2019(10)
- [3]量子器件中的能量传输和能级跃迁[D]. 徐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8(04)
- [4]聚乙烯熔体黏弹性流变行为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 胡长旭.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 [5]过苯胺黑聚合物的双极化子及高压特性[D]. 罗征亮. 四川师范大学, 2013(08)
- [6]高分子材料积分方程理论研究[D]. 徐勤志.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7]长程电子关联能下有机高分子聚合物链中极化子态的理论研究[D]. 张渊. 重庆大学, 2011(01)
- [8]共轭高聚物中极化子形成的自洽迭代收敛性[D]. 周芳军.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5)
- [9]一维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能带结构和长程电子关联[D]. 温建英. 重庆大学, 2010(03)
- [10]导电高分子声子模型的研究[D]. 杨阳. 山东大学,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