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近50年来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创新,使得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之而来的是金融机构面临日益严重的金融风险。国际上管理先进的金融机构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全面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随着我国金融机构改革日渐深入,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诸多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是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而我国金融业面临信用风险尤为严重,并且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这是我国转型时期谁都无法否认的最大的金融隐患。产生这种隐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缺乏在授信之后动态调整其所面临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比以前有所加强,但是与国际银行界先进的管理方法相比,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预防信用风险带来损失的方法是提取坏账准备,这无疑会降低银行的收益率;传统的担保,抵押也缺乏可交易性,不能形成市场;贷款出售虽然可使银行主动的采取措施降低信用风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来的“逆向选择”,银行不能按照实际价值出售贷款,同时借款者也不希望贷款被出售。探索和开发信用衍生产品并引入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就显得十分必要。最近十多年来,以信用衍生品为载体的信用风险交易市场在国外一些市场上得到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信用衍生产品主要有: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联系票据、期权类产品等。这类产品的主要特征:一是它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二是它在有效转移风险的同时不影响与客户的关系。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引进,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衍生工具市场。之所发展如此迅速,主要是因为它有以下优点:使商业银行从过去消极、被动的回避风险,转化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其在传统领域中的特许经营优势;对信用风险暴露和资本成本进行套期保值;是解决“信用悖论”的一个有效方式;可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引入管理信用风险的市场化手段,并且提高信用风险市场交易的效率;丰富了金融投资产品等。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开发信用风险交易市场,促使商业银行实施动态的信用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并通过市场化配置和分担信用风险机制的建立,促进国家的金融安全,同时促进信用风险价格的市场化发展,这就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但是在应用这类工具避险的同时不容忽视它们自身的风险,诸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风险、定价风险,其中比较特殊的风险是它可以将其他金融工具的风险放大。美国次级抵押信贷引发的金融风暴为业界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基本面被忽略,使风险放大。我们要引进信用衍生产品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考虑我国引进时遇到的问题,比如:定价方面的困难,对在市场上交易不活跃的资产而言,开发一个用于其衍生产品定价的标准化程序是很困难的。再如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信用衍生产品发展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我们必须尽力解决这些困难,对于定价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首先引入结构比较简单的品种,比如信用违约互换,它结构简单,与其他信用衍生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征信系统及信用评级体系,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数据库的建设,特别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构建独立的数据库,形成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中心,以各商业银行信贷登记库为补充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数据系统。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介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现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二是商业银行在证券投资中由于证券发行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三是商业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或称为流动性风险,它直接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和稳定。其中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主要从研究背景和研究路径方法两方面入手。第二章是是分析信用衍生产品对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通过详细介绍主要信用衍生产品诸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关联票据和期权类产品的避险机理来阐明这些工具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第三章是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然后是信用衍生产品应用举例,通过具体实例来阐明信用衍生产品的应用,最后对这类产品的信用风险、交易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分析。第四章是我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路。分析我国引入信用衍生品可能面临的困难并指出引入信用衍生产品的一些简单思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比较严重,表现在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等。目前商业银行使用的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比如实行信贷配给、贷款分散化、要求担保抵押等,都是静态的管理,商业银行无法主动调整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探索和开发信用衍生产品并引入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就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我们引入信用衍生产品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比如定价、标准化、监管等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最后简单介绍我国引入该类工具的思路。鉴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我们可以考虑先引进比较简单的信用违约互换,待时机成熟,再引进其他产品。笔者希望本文能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的努力在于:(1)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试图紧密结合我国转型经济的实际,介绍引入这种新工具的思路。(2)在文献综述部分,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经典文献,从研究背景和研究路径方法两方面比较全面的对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做了归纳总结。(3)在第二章介绍信用衍生产品的避险机理时,通过图表、具体实例来说明各类工具的机理,并把各类产品做了比较分析,由浅入深,简洁明了。(4)文章通篇非常注重具体案例的分析,笔者搜集了近年来发生的信用衍生品案例,通过这些来说明如何运用其管理信用风险。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模型或者国外情况的简单介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信用风险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信用衍生工具论文; 违约概率论文; 信用事件论文; 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