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C网络中数据业务的QoS技术研究

HFC网络中数据业务的QoS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双向HFC网络的树状拓扑结构,决定了下行通信是一点对多点的广播信道,上行通信是多点对一点的共享信道。并且由于上、下行信道在频段上相互隔离,处于分支节点处的用户设备无法监听上行信道上的信号,也就无法检测共享信道的使用冲突,因此它们对上行共享信道的使用完全是随机的、异步的。当有多个用户同时上行发送数据时,便会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套有效的上行信道管理机制,是在HFC网络中提供双向数据业务的基础。DOCSIS协议在HFC网络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已成为事实的标准。DOCSIS协议中对上行信道进行时分复用。上行信道被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微时隙(mini-slot)。并通过“请求-授权”机制对它们作出分配。这种机制能够较好地协调各个CM的上行信道接入,以减少数据冲突,提高上行信道带宽利用率。但它不能很好地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视频会议等)的QoS。为了在HFC网络中更好地支持实时数据业务的QoS,DOCSIS定义了五种QoS业务流类型,即UGS,UGS-AD,rtPS,nrtPS以及BE业务流。本文主要研究了DOCSIS协议中的UGS业务流与rtPS业务流,它们分别为实时CBR、VBR数据流提供QoS服务。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种UGS业务流的接入允许控制算法,以降低多个UGS业务流之间的QoS冲突,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提出了一种UGS业务流的带宽分配策略,通过仿真发现,该策略可以为多个UGS业务提供有效的带宽分配方案,减少QoS冲突概率。2.在分析了DOCSIS协议中rtPS业务流的QoS机制与实时VBR数据流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实时VBR数据流提出了一种主动授权与捎带请求相结合的QoS支持方案,PUGS。通过性能分析,PUGS在上行信道平均带宽利用率,以及实时VBR数据流的平均时延性能等方面,较rtPS有一定改善。3.分析并给出了竞争时隙吞吐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提高竞争时隙吞吐量,减少数据冲突概率的几种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 1.3 章节安排
  • 第2章 DOCSIS 标准中的 MAC 层协议简介
  • 2.1 向 HFC 网络中相关标准简介
  • 2.1.1 IEEE 802.14 标准
  • 2.1.2 DOCSIS 标准简介
  • 2.1.3 EURODOCSIS 标准
  • 2.1.4 各种标准比较
  • 2.2 DOCSIS 标准中的 MAC 层协议简介[4]
  • 2.2.1 基于 DOCSIS 的 HFC 数据网络系统结构
  • 2.2.2 DOCSIS 相关协议结构
  • 2.2.3 MAC 层主要功能
  • 2.2.3.1 上行带宽分配机制
  • 2.2.3.2 CMTS 与 CM 之间的时隙同步
  • 2.2.3.3 上行信道竞争冲突解决
  • 第3章 DOCSIS 标准中的QoS 体系
  • 3.1 DOCSIS 标准中的业务流管理[9]
  • 3.2 上行业务流调度类型
  • 3.2.1 主动授权业务(UGS)
  • 3.2.2 实时轮询业务(RTPS)
  • 3.2.3 带活动检测的主动授权业务(UGS-AD)
  • 3.2.4 非实时轮询业务
  • 3.2.5 尽力传输服务
  • 3.3 DOCSIS 标准中 QoS 业务总结
  • 第4章 UGS 业务的 QoS 研究
  • 4.1 UGS 业务的接入允许控制研究
  • 4.1.1 研究动机与目的
  • 4.1.2 UGS 业务的接入允许控制算法
  • 4.1.2.1 可用带宽判断
  • 4.1.2.2 QoS 判断
  • 4.2 UGS 业务的带宽分配策略
  • 4.2.1 研究动机与目的
  • 4.2.2 UGS 业务的两步带宽分配算法
  • 4.2.3 两步带宽分配算法流程
  • 4.3 仿真与性能分析
  • 4.3.1 仿真工具简介
  • 4.3.2 仿真的环境
  • 4.3.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4.3.3.1 UGS 业务的 QoS 冲突率
  • 4.3.3.2 UGS 业务包间间隔对于 QoS 冲突率的影响
  • 4.3.3.3 最大授权周期抖动对于 QoS 冲突率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时 VBR 业务的 QoS 实现机制研究
  • 5.1 研究动机与目的
  • 5.2 DOCSIS 中的 RTPS业务
  • 5.3 PUGS 业务
  • 5.3.1 捎带请求机制(PIGGYBACKING MECHANISM)
  • 5.3.2 PUGS 业务
  • 5.3.3 PUGS 业务中 GRANT SIZE 大小确定
  • 5.4 仿真与性能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DOCSIS MAC 层性能研究
  • 6.1 研究动机与目的
  • 6.2 竞争时隙的吞吐量
  • 6.3 捎带请求机制与回退窗口大小
  • 6.4 竞争时隙个数
  • 6.5 本章小结
  • 第7 章 本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HFC网络中上行信道噪声干扰的分析与对策[J]. 声屏世界 2011(10)
    • [2].脉冲干扰下的宽带接入网上行信道误码率研究[J]. 电视技术 2012(17)
    • [3].针对CABLE MODEM上行信道对Log-BP算法的改造[J]. 科技与企业 2015(01)
    • [4].基于神经网络的HFC上行信道故障诊断研究[J]. 电视技术 2011(24)
    • [5].HFC上行信道噪声干扰解决方案[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5(05)
    • [6].基于DSP的LTE-TDD上行信道估计实现[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7].LTE上行信道估计的算法与性能分析[J]. 广东通信技术 2010(03)
    • [8].HFC网上行信道的一种接入解决方案[J]. 电视技术 2008(03)
    • [9].上行信道估计在TD-LTE系统中的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 2011(23)
    • [10].双向HFC网络的设计与调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0)
    • [11].一种改进的LTE上行信道估计方法研究[J]. 电子技术应用 2012(02)
    • [12].基于GPP平台的LTE上行信道估计高效实现[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23)
    • [13].窄带连续波干扰下的宽带接入网上行信道误码率研究[J]. 电路与系统学报 2011(02)
    • [14].扫描模式对水下激光通信的影响[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9(04)
    • [15].如何防止双向HFC网络的入侵噪声[J]. 中国有线电视 2013(01)
    • [16].天线选择对分布式多入多出系统的容量影响研究[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03)
    • [17].一种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动态带宽分配算法[J]. 计算机时代 2009(05)
    • [18].HFC反向通道内噪声分析[J]. 学周刊 2011(25)
    • [19].3GPP LTE系统上行信道估计研究[J]. 广东通信技术 2011(03)
    • [20].脉冲干扰下的宽带接入网上行信道MER研究[J]. 电路与系统学报 2012(02)
    • [21].双向HFC网络传输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 通信技术 2009(08)
    • [22].HFC网络回传噪声特性分析[J]. 有线电视技术 2016(07)
    • [23].HFC网络双向传输关键技术分析[J]. 电子制作 2013(10)
    • [24].EPON技术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1)
    • [25].网络突发数据传输技术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9)
    • [26].双向HFC网络的调试[J]. 中国有线电视 2009(02)
    • [27].分析EPON关键技术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5)
    • [28].TD—LTE无线通信技术用于油田生产数据传输[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07)
    • [29].基于CS理论的LTE上行信道估计方法的研究[J]. 移动通信 2013(02)
    • [30].WCDMA上行信道SIR估计算法研究[J]. 电子科技 2008(10)

    标签:;  

    HFC网络中数据业务的QoS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