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

论文摘要

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ael)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寄主范围广泛,是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ubner)、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等许多鳞翅目害虫的容性内寄生蜂。迄今,对斑痣悬茧蜂在寄主种内不同龄期幼虫间的选择性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对其种间选择性却知之甚少。本文研究在控制寄主幼虫龄期和体型大小的影响下,观察了斑痣悬茧蜂(孤雌生殖品系)对斜纹夜蛾与黏虫Mythimna separate寄主幼虫的选择行为,观察了子代发育适合度表现;并初步观察室内群集饲养对寄生蜂寄生行为的影响。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1.经典搜寻理论的最优膳食模型预测,产卵雌蜂应该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种进行产卵。本研究分别在体型大小相近和日龄相同的3个水平上,观察了斑痣悬茧蜂对斜纹夜蛾与黏虫幼虫的选择偏好,并观察了子代蜂生长发育适应度表现。在观察期(1h)内,当2种寄主幼虫的体型相近或者龄期相同的情况下,斑痣悬茧蜂对黏虫的产卵器刺扎次数以及寄生率(用结茧率表示)均高于斜纹夜蛾幼虫。然而,在斜纹夜蛾幼虫体内发育出的子代蜂茧重和体型均大于在黏虫体内发育的蜂。研究结果表明,斑痣悬茧蜂的寄主选择与其子代适应度表现不一致,不符合最优膳食模型的预测,其原因可能是体型大小只是与适合度相关的特征之一,其他特征也可能与适合度有关。2.大量饲养天敌中品质退化是生物防治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本研究比较观察了斑痣悬茧蜂野外种群(野外蜂)、室内饲养种群(繁殖蜂)和复壮种群(复壮蜂)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发育特性。野外蜂为从野外采集蜂茧羽化出的蜂,繁殖蜂为实验室长期(14代)饲养的蜂,复壮蜂为释放后寄生野外寄主后回收的蜂。实验结果表明,复壮蜂的生殖力和后代发育表现高与野外蜂和繁殖蜂,复壮蜂产幼数量最多(32.9头/雌),比野外蜂和繁殖蜂分别高出23.6%和19.3%;复壮蜂的产幼持续时间最长(9 d);复壮蜂的子代结茧率(79.2%)比繁殖蜂高19.3%;野外蜂和复壮蜂的羽化率(86.1%和77.2%)分别比繁殖蜂高出36.9%和22.7%;野外蜂后代个体较大,后足胫节比复壮蜂和繁殖蜂分别高10.9%和11.4%。这三类寄生蜂后代成蜂寿命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室内多代(>14代)饲养寄生蜂开始出现退化现象,通过复壮可以显著恢复其寄生发育性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寄生蜂在农林生产中的地位与运用
  • 1.1 寄生蜂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 1.2 寄生蜂在农林生产中的运用
  • 2 寄生蜂的寄主选择行为概述
  • 2.1 寄生蜂的寄主搜寻行为
  • 2.2 寄生蜂的产卵行为
  • 3 寄主接受模型的研究
  • 3.1 静态最优模型
  • 3.2 动态最优模型
  • 4 寄生蜂寄生行为的影响因子
  • 4.1 寄主种类
  • 4.2 寄主体型(大小)
  • 4.3 寄主的发育日龄(龄期)
  • 5 寄生蜂的人工繁殖与复壮技术
  • 5.1 种群退化问题的产生
  • 5.2 人工复壮的方法
  • 6 斑痣悬茧蜂的研究进展
  • 6.1 斑痣悬茧蜂的形态特征
  • 6.2 国内外的主要相关研究
  • 7 本项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斑痣悬茧蜂的寄主种间选择性及其子代蜂发育适应度表现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斑痣悬茧蜂对斜纹夜蛾与黏虫幼虫的选择性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斑痣悬茧蜂对寄主幼虫的选择性
  • 2.2 子代蜂在不同体重寄主内的发育表现
  • 2.3 子代蜂在不同日龄寄主内的发育表现
  • 3 讨论
  • 第三章 人工多代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生殖力及其后代适合度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三类斑痣悬茧蜂的生殖力
  • 2.2 三类寄生蜂产卵时间的比较
  • 2.3 三类寄生蜂子代的发育表现
  • 3 讨论
  • 第四章 全文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蔗螟虫卵寄生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广西糖业 2019(06)
    • [2].苹果白卷叶蛾寄生蜂的初步研究[J]. 果树资源学报 2020(01)
    • [3].天牛卵寄生蜂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04)
    • [4].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寄生蜂种类及发生规律[J]. 新疆农业科学 2018(05)
    • [5].寄生蜂在春尺蠖防治技术上的研究与应用[J]. 新疆农垦科技 2017(05)
    • [6].独行杀手寄生蜂[J]. 科学大众(小学版) 2015(05)
    • [7].寄生蜂调控寄主害虫免疫与发育机理的研究新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 2019(03)
    • [8].贵州不同区域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寄生蜂的多样性差异[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1)
    • [9].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及其卵寄生蜂记述[J]. 新疆农业科学 2015(02)
    • [10].寄生蜂妈妈[J]. 少儿科技 2010(05)
    • [11].卵寄生蜂传递病毒防治玉米螟田间应用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 2012(02)
    • [12].应用本地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5)
    • [13].小型寄生蜂采集方法的简便有效改进及贵州稻田寄生蜂新记录[J]. 中国生物防治 2010(S1)
    • [14].漫话农林卫士——寄生蜂[J]. 农药市场信息 2010(22)
    • [15].果树害虫天敌讲座——寄生蜂[J]. 果农之友 2008(10)
    • [16].寄生蜂畸形细胞特性及与蜂幼虫生长发育的关系[J]. 环境昆虫学报 2008(04)
    • [17].蚜虫重寄生蜂研究概况[J]. 热带农业科技 2008(03)
    • [18].新疆农林害虫主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进展[J]. 新疆农业科学 2016(01)
    • [19].农业景观结构对麦蚜寄生蜂群落组成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 2012(01)
    • [20].寄生蜂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进化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3)
    • [21].设施农业景观下破碎化麦田麦蚜及寄生蜂种群的最小适生面积[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1)
    • [22].白蜡虫天敌寄生蜂种类、危害及其防治[J]. 湖南林业科技 2010(03)
    • [23].瓜实蝇2种蛹寄生蜂生防潜能比较[J]. 生物安全学报 2020(03)
    • [24].贵阳市石板镇水稻三个不同生育期中寄生蜂多样性比较[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03)
    • [25].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概况及研究展望[J]. 热带农业科学 2012(07)
    • [26].寄生蜂的阴谋[J]. 森林与人类 2012(11)
    • [27].麦红吸浆虫及其卵寄生蜂混合种群空间格局[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3)
    • [28].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技术[J]. 中国森林病虫 2011(06)
    • [29].假眼小绿叶蝉卵的寄生蜂种类及种群动态[J]. 昆虫知识 2008(03)
    • [30].寄生蜂对水稻二化螟生态控害功能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01)

    标签:;  ;  ;  ;  ;  ;  ;  ;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