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和一个穗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

水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和一个穗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

论文题目: 水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和一个穗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李余生

导师: 张红生

关键词: 水稻,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遗传分析,定位,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及其一个粳籼交组合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相关性状包括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穗长、株高和着粒密度等的遗传机理及QTL定位;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RT-PCR方法从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韭菜青”中克隆鉴定了一个新的具有TFⅢA型锌指结构的锌指蛋白基因,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该基因只在水稻幼穗组织中表达。研究结果如下: 1.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亲本穗部性状差异较大的3个粳稻杂交组合,即“大头稻×呆长青”、“老来红×盐粳2号”和“呆长青×上海青”的后裔世代的五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离分析,得到了这些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结果表明:组合“大头稻×呆长青”每穗总粒数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一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而“老来红×盐粳2号”、“呆长青×上海青”为一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老来红×盐粳2号”、“呆长青×上海青”的单株有效穗数受一对主基因控制,组合“大头稻×呆长青”则受两对主基因控制:组合“大头稻×呆长青”、“老来红×盐粳2号”千粒重的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组合“呆长青×上海青”为一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同为两对主基因遗传模型。本文选用P1、P2、F1、B1、B2、F2六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相比于单个分离世代的分析方法,增加了试验的精确度,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可鉴别多基因的存在。 2.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选用7个在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相关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稻品种,通过7×7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主位点组加性-显性模型,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方法对水稻7个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实粒数和穗长3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符合2个主位点组+微位点组的遗传模型;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着粒密度等性状的变异符合3个主位点组+微位点组遗传模型控制。在决定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起作用。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水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1 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

2 产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3 数量性状(QTL)定位的原理与方法

3.1 QTL作图原理及 QTL定位的必要条件

3.2 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

4 水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5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分子标记定位

5.1 作物 QTL定位的作图群体

5.2 QTL的定位方法

5.3 上位性效应与 QTL定位

5.4 QTL的精细定位

6 QTL定位在水稻上的应用

6.1 水稻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的发掘

6.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数量性状

6.3 QTL克隆

7 作物产量性状 QTL定位的研究

7.1 作物产量性状 QTL定位的研究现状

7.2 水稻 QTL研究现状

8 水稻产量构成性状及相关性状 QTL的研究进展

8.1 株高性状

8.2 穗长性状

8.3 总粒数性状

8.4 结实率性状

8.5 实粒数性状

8.6 穗数性状

8.7 千粒重性状

8.8 生育期性状

8.9 着粒密度性状

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产量构成因子遗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种植

1.2 性状调查

1.3 遗传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粒数遗传

2.2 千粒重遗传

2.3 有效穗遗传

2.4 实粒数遗传

2.5 结实率遗传

3 讨论

第三章 水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和材料种植

1.3 遗传模型

1.4 模型选择准则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及组合性状的表型分析

2.2 总粒数遗传分析

2.3 实粒数遗传分析

2.4 结实率遗传分析

2.5 穗长遗传分析

2.6 千粒重遗传分析

2.7 有效穗遗传分析

2.8 着粒密度遗传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图谱构建

1.4 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性状在 RIL群体中的变异

2.2 QTL定位

2.3 两个环境 QTL定位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3.1 不同环境对 QTL的影响

3.2 QTL的一因多效和基因连锁性

3.3 产量性状 QTL在地方品种中广泛存在

3.4 利用地方品种衍生的RIL分析 QTL的优点

3.5 本文研究结果与前人结果的比较

第五章 水稻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总 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1.3 cDNA的序列拼接

1.4 RT-PCR扩增

1.5 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OsZPT3-1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2 OsZPT3-1 与其他植物 TFⅢA型三锌指蛋白的序列比较

2.3 OsZPT3-1 启动子区域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0-20

参考文献

  • [1].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D]. 刘小刚.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 [2].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稳定性分析及QTL定位研究[D]. 王贤智.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 [3].骨干亲本蜀恢527的全基因组扫描以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D]. 刘怀年.四川农业大学2011
  • [4].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参数自动提取的数字化技术研究[D]. 杨万能.华中科技大学2011
  • [5].超级稻杂交组合“PA64S/9311”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D]. 刘喜.南京农业大学2014
  • [6].小麦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和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高明刚.山东农业大学2014
  • [7].水稻叶形及产量相关性状主效QTL的精细定位与功能分析[D]. 王鹏.华中农业大学2012
  • [8].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基因的定位[D]. 赵尊康.华中农业大学2013
  • [9].粳稻产量相关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D]. 江建华.南京农业大学2011
  • [10].小麦育成品种穗顶部、基部结实性及其它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D]. 郭杰.南京农业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水稻产量相关基因Ghd7的分离与鉴定[D]. 薛为亚.华中农业大学2008
  • [2].水稻产量相关生理性状的遗传分析[D]. 滕胜.浙江大学2002
  • [3].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形态生理分析和分子标记剖析[D]. 崔克辉.华中农业大学2001
  • [4].水稻耐盐性的遗传分析及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D]. 邱生平.南京农业大学2005
  • [5].水稻千粒重的遗传相关分析和定位克隆研究[D]. 周良强.四川农业大学2005
  • [6].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和主效QTL近等基因系的构建[D]. 张玉山.华中农业大学2006
  • [7].水稻高产QTL基因组区段内基因簇单倍型结构与表达变异[D]. 何光明.复旦大学2006
  • [8].控制水稻粒宽/粒重主效QTL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D]. 宋献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
  • [9].水稻株高相关基因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D]. 马良勇.浙江大学2007
  • [10].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产量性状QTL的分解与遗传验证[D]. 杜景红.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标签:;  ;  ;  ;  ;  ;  ;  

水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和一个穗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