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 )是菊科紫锥菊属植物,原产于美洲。中文名“紫锥菊”是从其英文俗名Purple Coneflower翻译而来。紫锥菊可以治疗昆虫和毒蛇的咬伤、湿疹、伤寒、肺结核等病症,大量的研究表明紫锥菊中含有的总酚类物质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紫锥菊资源,本文以植物化学理论和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为基础,对采自新疆昌吉县的紫锥菊地上部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基础上,对地上部总酚分布特征及其富集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对花蕾和茎叶中精油的化学组分利用GC-MS进行了分析鉴定,同时,对地上部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锥菊地上部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利用试管法对紫锥菊地上部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结果表明:紫锥菊中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为酚类、鞣质、挥发油、油脂、黄酮、皂苷、甾体、萜类、生物碱等成分,未检测出内酯、香豆素及其苷、强心苷类化合物。2.紫锥菊地上部总酚分布特征及其富集采用Folin-Ciocalteu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紫锥菊茎、叶、花中总酚的含量,及D101大孔树脂分离富集紫锥菊地上部醇提物时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馏分中总酚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紫锥菊茎中总酚含量为5.74 %,叶中总酚含量为7.24%,花中总酚含量为0.31%。总酚在同一植株中的分布为:叶>茎>花。其中叶中总酚含量最高。用D101大孔树脂分离富集紫锥菊地上部总酚,富集前总酚在总固体物中的质量分数为6.48%,富集后质量分数达32.37%。说明D101大孔树脂对紫锥菊总酚有很好的富集分离作用。3.紫锥菊地上部花蕾和茎叶挥发油组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结合GC-MS技术,对紫锥菊花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从中共鉴定出46种组分,已鉴定挥发油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7.06%,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4.11%,[s-(E, E)] -1-甲基-5-亚甲基-8-(1-甲基亚乙基)-1, 6芳癸二烯(19.09%),(1S-顺)-1, 2, 3, 5, 6, 8a-六氢-4, 7-二甲基-1-(1-甲基亚乙基)-萘(5.6%),n-棕榈酸(19.63%)等。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技术,对紫锥菊花和茎叶分别进行了分析。从花中鉴定出56种组分,主要组分是:乙酸(12.36%),1-甲基-3-(1-甲基乙基)-苯(12.04%),1R-α-蒎烯(10.36%),α-月桂烯(7.29%),α-水芹烯(3.76%),α-蒎烯(3.75%)。从茎叶中鉴定出59种化合物,主要组分是乙酸(12.57%),2-丁酮-3-羟基(11.35%),2, 3-丁二醇(4.61%)2-甲基-丙酸(4.43%)。2种方法分析了花蕾中的挥发油成分,有6个相同化合物。固相微萃取法分析花蕾和茎叶中挥发油成分,具有21种相同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检测结果可以互相补充,为更深入研究挥发油组分奠定基础。4.紫锥菊地上部醇提物化学成分分离鉴定采用薄层层析、柱层析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从紫锥菊的地上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Ⅰ(15mg),Ⅱ(8mg),Ⅲ(9mg),Ⅳ(11mg),Ⅴ(109mg),VI (126mg),经理化性质和标品比对确定化合物Ⅰ为β-谷甾醇,其它化合物经MS、IR、1H-NMR、13C-NMR分析确定为:Ⅱ为正十九烷醇,Ⅲ为阿魏酸,Ⅳ为咖啡酸,Ⅴ为菊苣酸,VI为绿原酸。本论文初步明确了紫锥菊的化学成分特征,并对茎、叶、花中总酚分布情况和D101大孔树脂分离富集总酚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了紫锥菊地上部挥发油的组分及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分离。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紫锥菊地上部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和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